德媒稱中國黑客竊取大衆電車機密,這可把人看樂了
在燃油車時代,德國是毫無爭議的汽車工業強國,誕生了多個家喻戶曉的德系汽車品牌:大衆、奔馳、寶馬、奧迪、保時捷......
可是在新能源時代,隨着中國造車新勢力的異軍突起,德系逐漸顯露頹勢。
而關於德國汽車在電動化領域落後中國企業的原因,有德媒給出了讓人意想不到的回答 ——
德國《明鏡》週刊近日報道稱,該刊與德國電視二臺共同看到的 40 多份大衆汽車集團的內部文件顯示,多年來,大衆一直受到監視,有黑客在竊取專業技術知識。
報道稱,黑客早在 2010 年就針對大衆發起大規模攻擊並持續數年,期間多次竊取數據,共計有多達 1.9 萬個文件被盜。
黑客所盜取的文件,涉及大衆的機密信息,包括汽油發動機開發、變速器開發、雙離合變速器,以及替代驅動技術,如電動汽車或燃料電池等。
據悉,大衆知道這一事件,但強調發生在 10 年前。
關於黑客的身份,報道將矛頭指向中國,聲稱很可能是“中國黑客”所爲。
儘管沒有掌握確鑿證據,但一名熟悉該事件的內部人士表示,黑客的 IP 地址“可追溯到北京”。
對於這份指責,我國駐德國大使館明確表示,這是謠言,中方對這些“令人憤怒的指控”堅決否認。
截至IT之家發文,此事並未引發高熱度輿論,但被一些汽車行業的愛好者所關注。
諸多網友看到德媒的這篇報道後,紛紛直言以爲是搞笑新聞,以及部分網友在仔細查看了報道後,把“看樂了”打在了公屏上。
他們認爲,報道中有三處內容太過荒謬,是在一本正經誣告。
首先,報道指出中國黑客是在 2010 年開始竊取大衆的電動車機密,可是在 2010 年,燃油車是唯一主流。
把時間倒回那時候,恐怕沒有人會想到電動車會在十幾年後狠狠衝擊燃油車。
而且,大衆在 2010 年的電動車技術研發狀況是個未知數。
其次,報道中提到,中國黑客竊取機密的一大重點,是關於電動汽車和電池技術。
可是就目前現實情況來看,無論是電車還是電池,中國技術都遙遙領先於德國。
如果當時中國廠商照抄德國技術,恐怕很難取得如今的成就,因此有網友調侃:抄的人考了 100 分,被抄的本主卻不及格,抄岔劈了。
最後,報道中之所以懷疑是中國黑客竊取,證據是中國的黑客向來都是在北京時間晚上 4 點下班。
對於這個所謂的“證據”,有網友打趣:沒有十年腦血栓想不出來。
在報道了此消息的博主評論區中,網友們的態度整齊劃一,均在嘲謔德媒的言論。
網友們的調侃不無道理,有博主指出既然德媒稱中國企業竊取了大衆的電車機密技術,那爲何時至今日,大衆都拿不出能打的電車產品。
以及倘若中國企業當真進行了照抄,那估計早就走上歪路了。
更何況,技術機密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遇到被竊取的情況,想必任何一家公司都會強硬捍衛自己的利益。
反觀大衆,卻始終無動於衷,也沒有狀告中國企業,顯然不合常理。
而且長期以來,大衆都很看重中國市場,IT之家 App 此前曾報道,大衆集團將攜 44 臺展車亮相 2024 北京車展,共有 6 款全球首秀及 5 款中國首秀車型。
官方也宣佈,基於“在中國,爲中國”戰略正翻開在華新篇章,將打造出一款全新中國 DNA 概念車,爲中國用戶“量身打造”,體現大衆在智能網聯時代的產品願景、理念。
在去年,大衆更是和小鵬汽車達成技術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聯合開發兩款 B 級純電動汽車車型。
其中,提供技術和平臺的是小鵬而非大衆,大衆做工程研發和設計還有製造。
關於德媒爲何突然發表該報道,有業內人士進行了分析,認爲這次德媒在沒有實證的情況下,渲染“中國黑客”竊取大衆集團文件,是爲了製造大衆與中國的隔閡。
過去幾年裡,德國政客曾多次向大衆施壓,以拒絕做擔保爲威脅,要求大衆撤離在新疆建設的工廠。
不過,大衆的態度也很強硬,始終不爲所動,堅持繼續在中國投資。
因此有人覺得,德媒這是想一箭雙鵰,既鞭打了大衆,又挑起了外界對中國的敵對情緒。
此外,還有博主和網友推測,不排除德媒是在煽動輿論,下一步,沒準兒就會污衊造謠。
值得一提的是,有身處德國的中國老哥在社交平臺上發佈了德媒報道的截圖。
他透露,在開車時,聽當地電臺滾動播報了該報道一下午。
所以,德媒的這篇報道,或許已經對當地民衆的認知造成了誤導。
彼時領先,此時落後,在多位網友看來,面臨這種落差,德方很難不心態炸裂。
只是,比起認清差距、奮發圖強,他們似乎在通過另類手段攻擊強者。
偉大引起嫉妒,嫉妒導致怨毒,怨毒滋生謊言...... 如此是也。
本文源自IT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