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3D眼科手術顯微鏡 4K高解析度、精準定位提升術後視力品質
記者浦靖祤/採訪報導
眼睛是經常被我們忽略沒有好好休息的器官,加上3C產品盛行,用眼過度已經成爲現代人的文明病,而這也導致許多老年纔會發生的疾病,像是白內障、視網膜剝離,發病的年齡層都逐漸下降。目前主流的治療方式是手術,隨着科技進步,現在從德國引進了3D眼科手術顯微鏡,在眼科手術時透過3D4K高解析畫面加上術中斷層掃描及導航系統,提升病患的術中安全性及精準度,達到更好的術後視力品質。
▲德國3D眼科手術顯微鏡具備高解析度及立體影像,並搭載術中斷層掃描系統,讓醫師手術時看得更清楚、更精準,提升患者術後視力品質。(圖/翻攝自影片,下同)
奇美醫院郭淑純醫師表示,「3D就是指三維度空間,我們用這樣的手術設備來開刀,立體感非常的好。以往傳統的手術顯微鏡是要透過接目鏡,在顯微鏡上看手術的位置,而3D4K是把所有影像的訊號,傳送到一個非常高解析度的4K 大螢幕上,醫師是戴着3D眼鏡看着螢幕開刀,除了立體感增加以外,解析度也會增加非常多,這就是3D4K的手術顯微鏡的優勢。」
3D眼科手術顯微鏡,對於醫療教學也有很大的助益,郭淑純醫師說明,「以往在手術時,只有主刀醫師用接目鏡看到的影像比較立體,但助理醫師看到的影像是比較平面的,有時候在教學上並不能看得那麼精細。這臺3D4K手術影像系統,它的影像系統可以遠距傳輸,只要戴上3D眼鏡,除了醫師在手術室開刀時看得很清楚,助手醫師和醫學生們看到的影像,跟主刀醫師是一模一樣的,這個對遠距教學上幫助很大,對眼科醫學的未來也有很好的發展。」
郭淑純醫師指出,3D眼科手術顯微鏡解析度高,整體立體感更好,像是黃斑部手術,手術範圍非常的細微,大概只有5mm左右,因此使用3D眼科手術顯微鏡,可以讓手術看得更清楚、更精準,避免術後併發症產生。
不僅如此,藉由3D眼科手術顯微鏡的4K鏡頭的高感光技術,不再需要高強度的光,醫師就能看得很清楚,患者眼睛不再需要強烈光源照射,感受到的光源是傳統的1/10左右,避免強光對視網膜感光細胞的影響和損害。尤其是白內障手術,使用傳統手術顯微鏡時,醫師爲了要看清楚,光線會開得很強,並且用撐眼器輔助將眼睛撐開,患者容易因爲光太強導致眼球閃動,影響手術的精準度。3D眼科手術顯微鏡的光線柔和,患者相對舒適很多,由於提升了患者的配合度,術中的安全性也大幅度提高。
郭淑純醫師以視網膜手術舉例,「視網膜是腦神經的延伸,是腦組織的一部分,上面有非常多的感光細胞,包括錐細胞、杆細胞,只要稍微碰觸到就會引起出血,或是對細胞造成傷害,所以使用3D眼科手術顯微鏡,醫師在術中能看得非常清楚,避免造成傷害,對於視網膜中心的黃斑部手術,幫助很大。因爲它立體感很好,在空間上面的感受可以更清晰,可幫助減少併發症的發生,減少視力損害機會。」
郭淑純醫師表示,使用3D眼科手術顯微鏡的案例,包括黃斑部裂孔、皺褶,以及視神經的缺失造成的視網膜剝離。例如黃斑部裂孔或皺褶手術時,3D4K顯微鏡解晰度非常高,除了能快速確認位置,由於多層構造在手術完成後,還是會有不確定性,因此在重要部位手術前後,都會透過「術中斷層掃描系統」,能夠精準地判斷內限膜和黃斑部皺摺的結疤膜是否完全移除,郭淑純醫師強調,這是以往傳統手術沒有辦法做到的。
此外,3D眼科手術顯微鏡還有「術中導航系統」,針對白內障手術有散光的病患,會植入矯正散光的人工水晶體,必須準確的放置到固定的方位。術中導航系統在量取人工水晶體度數及軸度的時候,影像可以直接傳到手術顯微鏡上,在手術中就能輔助醫師將人工水晶體精準放在最正確的軸度和位置。
對於高度近視患者,郭淑純醫師也說明,「高度近視因爲眼軸變長,可能會造成葡萄膜腫等情況,視網膜脈絡膜也會萎縮,造成視網膜變薄,甚至還會產生黃斑部裂孔。但因爲高度近視眼軸變長容易因爲拉扯造成視網膜破裂,傳統手術中會因看不清楚,而要花費很多時間用強光尋找破掉的部位,而使用高解析的德國3D4K眼科手術顯微鏡,再搭配術中斷層掃描,能快速精準確認裂孔位置,效果非常好,這些功能也相對的提升了患者術後視力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