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女性獲得「財富自由」後,還會成爲「焦慮」的媽媽嗎?

當人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與足夠的財富後,面對“家庭關係”“親子關係”等課題時是否擁有一定程度的“豁免權”,能規避掉一些常見的焦慮與痛苦?

近悅兒童美術館創始人朱長芬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大兒子在英國讀博,二女兒在美國讀研,跟在自己身邊的小女兒已經6歲了。身邊的人喜歡叫她“朱朱姐”。

朱長芬,成都市武侯區政協委員,近悅兒童美術館創始人成都市近悅小廬八雅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

朱朱成長於極其傳統的大家庭,經歷過缺失且壓抑的童年。近悅的創建源自於她的小小“私心”——建一處能讓小女兒快樂,能讓自己安心的地方。而後,不同藝術家對於家庭關係的表達,讓作爲當代藝術“門外漢”的朱朱,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治癒力量。

她形容近悅是自己的第四個孩子:“它給一名步入中年的女人、一個曾在家庭關係中痛苦過的人,帶來非常強烈的安全感。”

在朱朱的講述中,自己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焦慮、無助、欣慰、驕傲和每個女兒、每個媽媽都有着相似之處。這些感受都與金錢無關。

朱朱成長於一個非常傳統的大家庭,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都是按照“標準”運轉。

她按部就班地讀書、升學,大學畢業後進入體制內工作,拿到“鐵飯碗”。

解決了工作這件大事後,便開始進行人生的下一事項——交男友,談戀愛,23歲時,她在一個“標準”的結婚年齡進入了婚姻,並開始計劃要小孩。兒子出生三年後,又在一個“標準”的生二胎的年紀成爲了二胎媽媽。

朱朱和大兒子、二女兒

在朱朱的回憶中,自己經過了很多很多“傳統教育”的時刻。

出生時,被家中長輩說“賠錢貨”;出生後被寄養,家中經濟狀況好起來後,纔將她接回,並對她這個女兒進行“無底線的補償性給予”。

從小到大,節假日也要早早起牀,一大家人坐在一塊兒,有禮有節地吃完一頓早餐;父母幾乎很少表揚自己,不會誇“做得好”,只會說“還不夠好”;逢年過節,要挨個去親戚家拜年,不管去哪家,都是“烏泱泱”的一羣人......

她心裡明白,即便家庭給他提供了足夠充裕的物質條件,但這都不是她需要的,甚至是令她感到痛苦的。

家族合影

也因爲如此,在自己成爲母親後,她決定給孩子一種與自己完全不同的成長環境。

剛成爲媽媽時,朱朱總懷疑自己沒有做一名好媽媽的“基因”——她看到孩子時會恐慌,看到別的媽媽自己也會恐慌:“我不知道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也不想變成眼中只有孩子的那種媽媽,不是我想要的。”

於是,她乾脆決定“散養”——多尊重他們的想法,不上補習班,不用“卷”成績,也是給自己鬆綁。

朱朱很少參與孩子的學習中,但兩個孩子偏偏在成績這塊從不讓家裡操心。

兒子從小成績就好,中學就讀於七中,年年都會拿不少獎項與獎學金。女兒中學就讀於四中,到畢業時申請大學、準備資料這些事都是自己處理。

如今,兒子在英國讀博,女兒在美國讀研。

在很多家長眼中,只要孩子的成績不讓人操心,媽媽一定是幸福的。

但在朱朱眼中,孩子有這樣的成績倒不是最重要的,情緒穩定、有獨特人格魅力更重要——朱朱想了想,這樣誇自己的孩子:兒子長得帥、性格好、能吃苦,女兒很剛韌、豁達。都是與成績無關的品質。

兒子在高中快結束時有過抑鬱傾向,不和朋友玩,對讀書沒興趣,人也沒自信。那段時間一邊帶孩子,一邊上班的朱朱也曾抑鬱過:“我是不是不適合做母親,是不是不該把他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

當時朱朱只覺得,孩子不讀書也沒關係,健康就好。

爲了讓兒子走出來,在高中畢業的假期,在他找到的幾份不錯的實習工作中,朱朱支持他去美團送外賣。

大家庭裡的其他成員都反對,但第二天,兒子就註冊了外賣騎手,整個暑假,送了五十多天外賣。

五十多天裡,兒子每天都是很早起牀,忙了一整天后很晚回家。摔車、車禍、外賣弄丟、雨天配送超時、進入寫字樓卻不讓坐電梯等各種情況他都遇到過。

也是因爲兒子送外賣,朱朱才知道,原來在暴雨天外賣員的收入會比平時高,但暴雨天在路上路看不清,鳴笛聲也聽不清,是車禍率非常高的時段。

她心裡擔心,但從不在兒子面前提。

在兒子送外賣的第44天,他主動找媽媽探討了關於讀書的問題。

朱朱給了兒子兩個選擇,一是不讀書也沒關係,堅持送5年外賣,5年後爲他提供一筆足夠的創業資金。二是如果要繼續讀書,那打算讀多少年、花多少錢、錢怎麼來?

沒想到,送了一個多月外賣後,兒子對讀書這件事重新有了興趣。他決定找媽媽打借條,用於自己出國讀書的學費和生活費。

就在今年,兒子又打了一份新的借條。“之前是大學花銷,現在研究生是另外一筆帳”,被問到是否真的要兒子還錢,朱朱沒有猶豫:“當然要還。”

結束外賣的工作後,兒子第二份實習工作在一家酒店。老闆是朱朱的朋友,總是想法照顧他,朱朱知道後,特意叮囑每天讓他洗500個碗,甚至告訴朋友:“遲到了、犯錯了,該扣錢就扣。”

如今,兒子會在寒暑假回成都陪家人。當近悅有活動時,他常常去幫忙,甚至後廚的事情也會搭把手。

這也是她希望通過自由、寬鬆的“散養”方式,帶給孩子最重要的東西。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全新的教育理念與自身成長的經驗,與爺爺奶奶輩的傳統教育觀念常有相互拉扯的時刻。

在考慮要不要補課時,兒子提出對奧數沒有興趣,如果是爲了考試學奧數更沒必要;兒子提出想出國讀書,朱朱總覺得國內挺好,不希望孩子出去。

她和丈夫一樣,長期在外奔波工作,爺爺奶奶不接受這樣的“散養”。在老人家看來,自己身爲母親,沒有照顧好孩子,作爲妻子,沒有承擔起應有的家庭責任。

但在最重要的做決定的時刻,她還是會以孩子的想法爲主,並在最大程度上給孩子選擇的自由,讓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不必經歷自己曾經歷過的痛苦的、壓抑的、不自由的大事或小事。

兒子心思細膩,女兒性格完全相反,外放又豁達。

儘管和女兒的聊天多數情況下隔着十幾個小時時差,但母女倆像是無話不說的朋友。女兒喜歡哪個男生,覺得什麼菜好吃,和誰去了派對,都會和媽媽說。

女兒曾在電話裡給媽媽哭訴,說自己主動表白,卻被拒絕了。朱朱倒是灑脫地開解女兒:“表白不成就當朋友嘛,說不清楚哪天意外又發生了?”

在感情這件事上,她也會叮囑女兒,重要的是讓自己優秀、有魅力。

朱朱解釋了她口中的“散養”,重點是留足空間,而不是家長什麼都不管。就像她,很少參與孩子的學業,但從不錯過孩子人生中重要的大事小事。

大女兒第一次換牙,第一次例假朱朱都陪在身邊。小女兒第一次提出要給媽媽做蛋炒飯,即便是困得不行,不會做飯的她還是堅持起來和女兒共同完成這件“人生第一次”的大事情。

儘管工作很忙,兒子和大女兒的家長會,她從來不缺席。

不管人在哪裡,只要接到了家長會的通知,她哪怕連夜坐飛機也要回成都去參加。

她提起唯一一次“錯過”孩子的家長會,人到了學校,但在教室裡睡着了:“我連夜從國外趕回來,確實太累了。旁邊的家長給我拿了個墊子,墊子又暖和,又軟,坐着坐着就睡着了。”

兒子平日裡成績從未掉出過前5名,但那次考了24名。兒子向來心思細膩,特別在乎媽媽開完家長會時的表情。家長會一結束,他就走到媽媽面前打算和她聊這次成績很不理想。

還沒等兒子開口,剛睡醒的朱朱就給兒子道歉:“兒子對不起,我真的不是故意睡過去的,有點給你丟臉了。”

兒子聽完反倒安慰她:“這有什麼丟臉的,就算你丟了1000分,但總分是5000分,你還有4000分呢。”家長會結束後,母子倆誰也沒有提成績不理想這件事。

在兒子和女兒出國前,朱朱家中會定期舉行週會——一家人坐一塊閒聊,這周發生了什麼,有沒有什麼想和大家分享的。

她和孩子之間,建立了一種自己與上一輩完全不同的親密關係。

一個孩子在經歷什麼後,會變成一大人?

如果將成長這件事情解構,它一定不是由一張張成績單組成的,而是由一個又一個重要的時刻——第一次換牙、第一次下廚、第一次例假、第一次戀愛、一次次家人之間的交流拼湊而成。

2018年,朱朱有了第三個孩子。

這也成爲近悅兒童美術館建立的初衷——孕期時,醫生診斷女兒有先天性耳聾的可能性。

內心煎熬了很久,朱朱還是決定將孩子生下來。

夫妻二人和小女兒

由於孩子要在3歲後才能確診,從孩子出生到3歲之前,每一天對於朱朱來說都是難熬的。她時不時地拿着鈴鐺,在女兒耳朵旁測試她的反應。

也是這段時間,朱朱決定做一個能讓女兒開心的東西,或許是學校,或許是美術館。

“大概是19年左右,我又覺得自己的安全感越來越少,人生的意義越來越薄。”做一個能讓女兒開心的東西,實際上也是給自己重新建立安全感。

經過三年籌備,2023年初,近悅兒童美術館開館。並將受衆定爲全年齡段羣體,通過當代藝術讓社會更充分地認識和理解兒童。

朱朱形容近悅兒童美術館是自己第四個“孩子”,提起這個孩子時,她臉上是藏不住的喜悅:“滋養、治癒、改變了我,我的恐慌和焦慮變少了很多。”

近兩年的時間裡,近悅舉辦了七場展覽,主題或多或少都與家庭教育與親子關係相關。比如今年的《母親,我們如何談論她》《父親,我們如何談論他》,以及正在展出的《缺失的拼圖——家庭關係缺失的童年》。

藝術家爲什麼願意一遍遍地討論家庭關係?

人們爲什麼總能從這個龐大的母題中,獲得細緻且私密的觸動?

展覽《缺失的拼圖——家庭關係缺失的童年》| 特蕾莎:“你治癒世界的方式是從你自己的家庭開始。”

由朱朱和張嵐共同策展的展覽《缺失的拼圖——家庭關係缺失的童年》中,幾乎每一位年輕藝術家的作品都能讓朱朱感同身受。

在策劃本次展覽時,原本想展出藝術家曹雨作品《一切皆被拋之腦後》——她用頭髮在畫布上刺下家人對自己的評價。其中有一句小時候父親說的話:“老曹家沒福氣,生了個丫頭。”

這讓朱朱想到了自己小時候耳邊那句“賠錢貨”,想到了自己出生後被寄養,3歲後才被父母接回家的經歷。

展覽《缺失的拼圖——家庭關係缺失的童年》

“我童年非常殘酷,很缺失。”無論是做女兒、做妻子、做媽媽,朱朱都一直在尋找安全感——這是她幼年的成長尤其缺乏的東西,近悅恰好給了朱朱莫大的安全感和治癒感。

“兒子女兒都在外面上學,我就在近悅精心修煉,爭取與他們不脫節。”兒子和女兒沒有從事藝術研究與工作,但都支持媽媽在美術館這份事業。

對於在傳統家庭中按部就班成長的朱朱來說,當代藝術曾是一件很陌生的東西。

如今,通過藝術的角度,她在面對家庭時,看見了不同的表達和可能性,再回過頭審視家庭教育問題、親子關係問題時,人會變得客觀。

從讓女兒快樂,到讓自己有安全感,朱朱對近悅有更大的期望——通過展覽、活動,讓更多曾經在家庭關係中有過創傷的人得到治癒,讓人與人之間更有溫度,社會更多地關注到家庭教育。

“無論是社會這個大家庭,還是小家庭,都會有一些問題存在。我們用什麼視角去看待問題,用什麼方式表達意見這很重要。用不同的方式,我們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

朱朱說道:“另一方面,大家都需要一個口子釋放,其實不管結果如何,表達這件事本身就很重要。”

憑自己的小小的初衷,感染一羣有溫度的人,它可能是一個非常小的事情。但如果長期做,常年做,它就是一件大事。

近期展覽

展期:2024.11.16-2025.2.16

地點:近悅兒童美術館|太平園一街572號附4號

票價:免費

開館時間:週二至週日 10:00-18:00(17:30停止入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