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精英大學殿堂 不再閃亮發光

哈佛大學全景。路透

美國之所以強大,令人稱羨,理由見仁見智,其中公認的原因之一,就是美國有世界上最好的教育體系與一流高等學府。哈佛、耶魯等長春藤盟校及史丹福、麻省理工等均是公認的名校,在全球多個領域執牛耳地位,能夠進入這些名校就讀,畢業後多是國家社會各行各業的精英領導人物。能夠在這些名校擔任校長,更是領導精英的精英,但是最近幾位名校校長的校園言論自由風波,引起強烈批評,凸顯當今精英學府的政治正確,恐怕凌駕學術獨立自由之上。

10月7日哈瑪斯拂曉越境突襲以色列,殘殺無辜百姓,以色列反擊報復,揮軍加薩;但支持巴勒斯坦力量譴責以軍濫殺平民,西方諸大城掀起反猶主義浪潮,各大學校園內也充滿挺以與挺巴對壘,雙方沒有對話,而是惡言粗口相向,特別是長春藤大學更受注意。共和黨主導的國會衆院教育委員會召開聽證,就大學校園內反猶反以聲浪,請來哈佛、賓州大學與麻省理工等三校校長,就處理反猶歧視等校園言論,進行了解。

沒有想到衆議員斯特法尼克簡單提問「在哈佛,鼓動對猶太人進行種族滅絕是否違反哈佛關於霸凌和騷擾的規定?簡單回答,是,還是不是?」,讓三校長答非所問,惹出風波。校長蓋伊的回答是「要看當時是什麼背景前提」。衆議員連問十多次,三位校長都是重複相同答案。有些人認爲,這似乎在暗示「看背景視情況,是可以屠殺猶太人」,這種答案出自哈佛賓大校長之口,自是匪夷所思。這個答案引起衆議員斯特法尼克憤怒,當場就要求三位校長辭職「不適任當校長」。

這就好比,如果今天北大校長或是南京大學校長被問到「在校園有人宣稱日本人該屠殺中國人,應不應該受到懲處?」,如果校長答案是「那要看什麼前提背景之下」的話,觸發激烈抗議的反應,不難想像。事後傳出,有家律師樓承包三校校長在國會聽證案,提供法律上安全的答案。

共和黨的聽證,當然是別有用心的挺猶挺以,目的是政治得分。校長們更明智的迴應是「首先,我完全譴責反猶太主義,以及任何針對任何人進行種族滅絕的說法論調。但今天你詢問的是校園懲罰騷擾政策,則必須對他人有進行直接威脅才能構成騷擾。如果言論後還存在這種情況,那就是騷擾。我們會依校規政策處理。」但她們回答引發全美憤怒與批評,從白宮到國會都批評這種「看情況」的答覆,把如此黑白分明的答案,變得如此複雜。

結果,賓州大學校長馬季爾抵不住熾熱批評,率先道歉後辭職;哈佛大學校長蓋伊道歉後贏回哈佛校方最高管理階層的信任,暫時保住校長職位,但又被掀出早年論文涉及大篇幅剽竊抄襲指控,現在正被哈佛調查。

右派評論家,像是曾爲雷根總統演說文膽蓓姬努南在華爾街日報撰文指出,這反映出「幾十年來大學政治化的必然結果。美國的頂尖大學不再被視爲卓越的學術堡壘,而是黨派機構。」CNN首席政論家扎卡利亞指,美國的精英大學「已經從卓越的學術中心,轉變爲推動政治議程的機構」。他說這些政治議程外表包裝「多樣性和包容性」(diversity and inclusion)」,初心可能誠摯,但這些良好的意圖已經演變成教條主義意識形態,並將這些大學變成了普遍目標是政治和社會工程,不再是成就學術的地方。」

憲法保障的絕對言論自由,透過社羣平臺,已傷害到更多人。三校長髮言事件,還未結束,而這是當前精英大學校園「學術自由與言論自由」激烈衝撞的冰山一角,過去閃亮發光的學術殿堂現在已無法辨別是非,而成爲是非的製造者。最令人驚心的是平日自詡多元進步的學界評論者、媒體與民主黨議員,對此事的噤聲不迴應,拿言論自由做擋箭牌的雙標態度,坐實反猶反以的立場。

全美猶太社區剛度過光明節,各州有零星攻擊光明燈燭臺行爲,幸好沒有出現嚴重的攻擊事件;難以想像萬一有一天,在美華人社區要提心吊膽過春節的情景。華人日前才舉行「廢除排華法案80週年紀念」活動,華人社區也在新冠疫情時期遭到仇恨攻擊,對猶太裔此次遇到的反猶情緒與浪潮,我們自是感同身受,最近佛州正式通過州立大學不接受外(中)國留學本科生與研究生,或是針對亞裔的廢除高中資優測驗,可能僅是冰山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