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端網評|讓急救技能成爲全民標配

□ 淄博日報/淄博晚報/博覽新聞

評論員 魯璐

近日,在2024年亞洲青年羽毛球錦標賽混合團體賽的頒獎現場,中國隊帶着張志傑的球衣上臺領獎的一幕催人淚下。連日來,17歲中國羽毛球小將張志傑在印度尼西亞比賽中不幸離世的消息,一直牽動人心。7月1日,印尼羽毛球協會舉行新聞發佈會表示,醫院的治療和檢查顯示張志傑因突發心臟驟停離世。

張志傑的離世令人惋惜,更讓人警醒,讓人們再次意識到心肺復甦以及AED等急救技能和急救設施的重要性。目前引發廣泛討論和質疑的是“醫療人員必須在得到裁判允許後才能進入賽場”的規定的合理性等,以及在張志傑倒下後的緊急救治上,現場醫療團隊並未攜帶AED,也未對他施行心肺復甦術等急救措施,這被認爲是錯過了最關鍵的急救“黃金4分鐘”。在生死攸關的瞬間,每一秒都至關重要。如果現場醫療團隊在關鍵時刻及時入場並且實施有效的心肺復甦術或啓用AED,是否就能夠避免最壞的結果?年輕的生命的是否就可能被挽救?

心臟驟停等意外狀況隨時可能發生,掌握急救技能意味着在關鍵時刻能救命。心臟驟停並不意味着死亡,如果在心臟驟停後的“黃金4分鐘”內進行有效救治,患者的生存率將大大提高。然而急救車往往無法在4分鐘內趕到,這就要靠患者周圍的人進行施救。由此看來,急救已經不僅僅是醫護人員的專業範疇,更是每個公民都應具備的技能。在緊急情況下,第一時間的互救更爲關鍵。因此,普及急救知識,提升公衆急救技能,讓AED等急救設備在公共場所廣泛配置且有更多的人會用、敢用,已成爲保障生命安全、織密社會急救之網的當務之急。

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政府、社會、個人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應加大對急救知識普及和急救設施建設的投入,推進AED等急救設備在學校、景區、公園、社區、賓館、商場、養老機構、集中辦公區等人員密集公共場所的廣泛配置,構建均態分佈的AED急救設備網絡,並且通過創新模式和智慧管理手段提高AED的可用性和管理效率;社會各界要積極開展宣傳培訓,普及急救知識特別是AED操作知識;個人則應將急救知識作爲生活常識的一部分,主動學習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

急救技能的普及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長期而艱鉅的任務。需要持之以恆地推動急救知識的普及和急救技能的提升,不斷提升公衆的急救意識,完善急救服務體系,讓急救技能真正成爲全民標配。只有人人都有救人的能力,人人才有獲救的機會,悲劇纔不會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