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毒品披上「糖衣」 孩子與毒品的距離還遠嗎?

包上糖衣的毒品遭兒童誤食的情形,不論國內外都發生過,引起家長憂心。圖/取自Freepic

毒品使用一直是世界各國的關注焦點,因爲其牽涉到很多複雜的面向,包含愛滋病、成癮、性剝削、人權等議題,所以聯合國 2030 年十七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亦包含了強化物質濫用預防與治療的指標。

依據聯合國藥物和犯罪問題辦公室(UNODC)提出的2020年調查報告,世界各國有2.69億人使用毒品,集中在15-64歲。臺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也在2019年藥物濫用案件暨檢驗統計資料中指出,第一次吸毒的年齡層中,19歲以下就佔了20.9%。

孩子與毒品的距離其實很近

全球青少年接觸的毒品類型中,大麻是最多人口使用的物質。世界上有1億9,200萬人是大麻使用者,當然,使用人數的多寡也取決於各國法條的規範,以娛樂用大麻逐漸合法化的美國來說,即便法規上僅覈准年滿21歲的成人使用和種植以娛樂爲目的的大麻,但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仍發現,有超過半數的15至18歲美國青少年曾使用過大麻,甚至有更多兒少吃到的是含有四氫大麻酚(THC)的糖果、餅乾……等。

2017年就有三名密西根青少年,因爲吃了含有大麻的麥片送醫;2020年也發生過一位高中女生,在不小心食用含有大麻成分的軟糖後,被發現眼神呆滯、手抖而緊急送醫。

臺灣雖然有嚴謹的藥物濫用及毒品規範,但兒少接觸大麻等二級毒品的情況卻也同樣明顯,根據食藥署2020年「12月藥物濫用案件暨檢驗統計資料」顯示,2020年學生藥物濫用通報統計人數總計爲620件,人數最多的是高中職,其次是國中,並以施用二級毒品(安非他命、大麻)爲大宗,三級毒品(愷他命、FM2)次之。

2017年1月新北市一名19歲陳姓女子和網友相約到KTV歡唱慶生,喝完啤酒突然全身發抖、口吐白沫,隨後倒地不起,送醫不治,檢警追查發現,啤酒內被摻混毒咖啡包,陳女喝了才暴斃死亡;新北市春暉志工隊隊長陳天興也曾在報導中轉述發生在小學的罕見案例,查獲小學生間流傳幫助「大腦放鬆」的巧克力,驗出含有數種毒品成分,其中包括二級毒品。

與美國的情況相似,這些毒品入侵臺灣兒少生活的方式,早已不再是我們認知的粉末、藥丸,而是幻化成五顏六色的糖果、餅乾、咖啡包,以無害的樣貌靠近孩子,導致孩童誤食。

只是吃了顆糖,沒想到竟是毒品?各國毒品僞裝成零食、糖果的案例層出不窮,它不僅在成人世界裡隱晦迷幻的流通,甚至讓危機潛伏在孩子的生活中。

歡迎來到危險的糖果世界

美國,一個立案通過、大麻僅可被成年人使用的國家,爲什麼在法律規範下的毒品,仍然會對孩子造成危害?反觀臺灣,不論是大麻或其他毒品皆不合法的情況下,又爲何有孩子接觸毒品的案例發生呢?

大麻包裝與一般食品無異,讓人難以分辨。圖/取自South Shore Health

美國合法的娛樂化大麻所製成的食品,依法應該只能開放給成年人購買、使用,多元的品項從蛋糕甜點、軟糖零食甚至是汽水飲料等應有盡有,但這些食品包裝和一般市售包裝有何不同呢?看看以上的圖片就可以知道了!

事實上,不只大麻食品,國外經驗還發現很多含有毒品成分的糖果(drug-laced candies),包裝和普通日常產品幾乎一樣,甚至看起來還非常像知名品牌的糖果和食品,不僅是孩子不易辨認,連大人都可能難以立即區辨,例如大廠牌的小熊軟糖、彩虹糖等。尤其萬聖節期間,警方都還需要特別提醒家長,協助檢查孩子拿到的糖果,因爲在這些五顏六色的糖果中,就有可能出現所謂的「毒糖果」。

相同的情況在臺灣亦然,只是國內因爲法規嚴謹,並沒有所謂合法化的大麻食品,但取而代之的是對人體危害難以預測,以人工化學物再合成大麻、搖頭丸等各級毒品的「新興毒品」,它們同樣以精美的糖果、巧克力、咖啡包等包裝混淆視聽,造成不少兒童誤食。

2017年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報導,嘉義一名國小男童就曾多次吃了同學請客的小熊軟糖染上毒癮,後來才發現裡面有搖頭丸成分。

國內檢警指出,毒販爲了躲避查緝及增加新鮮感,將毒品僞裝成咖啡包、奶茶包、果凍、軟糖、跳跳糖或梅片等零食,大量找地下食品代工廠或買進半自動包裝設備,將毒品混裝成各種食品販售,有的外包裝還會印上可愛圖案,甚至連熱量標示都仿得一模一樣,光憑外觀,根本難以察覺,一般尋常家庭小孩或學生不小心就會接觸到,輕則成癮,嚴重恐丟性命。

在大麻食品合法化的美國各州,即便法律有明確規定包裝及標示規範,孩童仍然會因爲無法分辨而接觸到毒品,何況大麻等各級毒品在國內是列管藥物,暗地裡卻還是有混雜或成分不明的新興毒品,不斷以新穎包裝引誘兒少使用,甚至造成孩童死亡等嚴重後果。

一場全家一起的反毒戰役

不論美國還是臺灣,孩子的世界早已充斥着披着糖衣的毒品,而我們也深知必須對孩童、青少年建立反毒的觀念。但除了加強孩子對新興毒品的認識外,家長也需把握孩子與家庭關係最緊密的關鍵階段,將反毒觀念深植於孩子心中,纔能有效幫助孩子在未來真正遠離毒品危害。

事實上,從兒童發展的週期來看,兒少早期對家庭的依賴程度較高,到大學生的階段後,孩子已經很難受到父母教育影響,如果可以從小意識到大麻食品或新興毒品的標示、僞裝方法,並且從小讓孩子明白毒品對身體有害,也較能防止自己和下一代發生誤食,甚至致死的憾事。

親職專家彭菊仙就建議,父母從幼稚園開始就要植入孩子的反毒觀念,因爲軟糖、巧克力等包裝,讓判斷力更低的小學生難以分辨和抗拒,爸媽絕對需要在孩子小時候就警識到「防毒、反毒」的重要。

此外,因爲青少年時期,孩子的依附關係會從「父母」轉移到「同儕」,爲了展現對同儕團體的效忠,毒品可能輕易破解孩子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基本判斷力與堅持,因此父母若能與孩子從小就建立緊密的親子關係,也能幫助孩子更堅定地面對毒品誘惑。面對孩子的反毒教育,我們需要將戰線的時間拉長,及早參與子女的反毒教育,並與他們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早在2009年,聯合國藥物和犯罪問題辦公室(UNODC)就強調了家庭參與對毒藥品防制的重要性,並出版《吸毒預防家庭技巧訓練方案實施指南》(Guide to implementing family skills training programmes for drug abuse prevention),不同於過往消極的反對毒藥品使用,此方案更積極地增強家庭功能,如具體的溝通、問題解決、信任提升等技巧,建立健康的家人關係、弱化兒少對於毒品的誘惑。

而我國教育部在「新世代反毒策略行動綱領」(第二期110-113年)的識毒上有6個策略,也把「強化家長親職教育,陪伴兒少遠離毒品」列進反毒策略中相當重要的一環,由中央輔導地方政府辦理藥物濫用兒少家長親職教育工作,提供家長親職教育服務比率達80%,也辦理各式親職教育課程,提升家長親職功能,每年700人次以上。

然而,不論全球政府如何防範或制定政策綱領,類似的事件仍舊層出不窮。若要有效預防孩子接觸毒品,真的不是隻有政府單位或學校的努力,還須父母擁有參與孩子反毒教育的意識並且落地實踐。

美國青少年專家Josh Shipp在「解碼青春期」一書中的觀察案例就曾提及,不少父母雖然感覺到孩子怪怪的,但是會傾向欺騙自己,認爲我的孩子不可能吸毒,但其實只要父母願意多踏出一步,重視且實踐家庭教育功能,或許就能避免孩子誤食毒品的可能性。

尤其家庭是人類最早接觸的社會、最基本的組織,對於12歲以下幼童更是重要的生存資源,爲了孩童未來的福祉與健康,家長絕對是反毒防護網中至關重要的存在,父母絕不能只是被動地等待學校或政府的宣導。

從親子共學反毒邁出第一步

從美國各國的實務經驗來看,由中央到地方且攜手家庭的整合教育,是對抗毒品務實的建議做法,如直接介入和大衆宣導。

大衆宣導是透過不同的媒材來宣傳反毒觀念,是我們較爲熟悉且常見的方式,其中一個媒材就是針對18歲以下的兒童、少年製作的繪本,藉由繪本讓兒童意識毒品的壞處,或是如何接納、瞭解家人吸毒的情況。而直接介入指的是,美國透過衛生及公共服務部,或是遍佈各地的診所,提供父母實質的建議、強化家長參與孩子反毒教育的觀念並鼓勵共學反毒。

臺灣反毒宣導讓孩子從遊戲競賽中認識毒品、遠離毒品危害。圖/國泰人壽提供

對照臺灣反毒行動作爲,國內向大衆宣導反毒的素材非常多元,以較爲人所知的反毒推動案例來看,國泰人壽永續校園計劃便是一個攜手產官學推動反毒的最佳範例。

國泰人壽自2017年承接學生團體保險,同時與教育部國教署共同發起計劃,以「從識毒進而拒毒」爲核心概念推動反毒工程。從反毒舞臺劇、宣導車,到與臺大葉丙成教授創辦的PaGamO線上數位學習平臺合作,導入由反毒專家學者所出的反毒題目以推展反毒電競宣導,都是用孩子感興趣的方式,讓他們學習反毒相關知識。

並且,國泰人壽也針對家長推出森林大學堂動畫,以抗毒懶人包的形式,提醒家長如何觀察孩子行爲、及早辨識孩子的染毒徵兆,從提高父母的反毒認知着手,展開針對家長的反毒宣導。

而不論美國還是臺灣,對於直接介入的方式,同樣是強調親子共學,但臺灣多數家庭並沒有太多時間或機會了解毒品對孩子的影響,如果希望這些家長合作,就需要用更實質的方式來鼓勵家長參與,例如提供優惠券等誘因,纔有機會止住毒品一代傳一代的情況。

此外,也建議家長可善用政府及民間單位提供的學習資源,找出適合自己孩子的反毒素材一起學習,舉凡動畫、繪本等等,不論素材爲何,只要能開啓父母與孩子聊反毒的契機,就是家長邁出參與子女反毒教育一個好的開始。

國泰人壽近年相繼推出反毒操、反毒集點卡等多元共學素材,除了內容有趣且富有創意外,搭配的許多活動也祭出許多獎勵,除了適合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習反毒知識,也有效吸引家長的注意力。當有越來越多的家長加入反毒防護網的行列中,才能更有效地幫助孩子遠離毒品危害。

毒藥品防治不能只是口號,還需要納入家庭的功能,這是不論美國還是臺灣都深知的解方,但若要真正成功幫助孩子遠離毒品危害,還需要父母更有意識地參與孩子的反毒教育,方能打贏漂亮的一仗,和孕育健康不受毒害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