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阿斯男孩遇上青春期,這位媽媽幫18歲兒子順利通關

VOL 3345

前不久,,讓大家看到了一個7歲纔開口說話,曾經被退學、焦慮折磨的譜系孩子也能夠成長爲一名有想法、擔當的少年。

如今就讀於廣州的一所國際知名高中,今年高三,是一名妥妥的學霸,已準備好明年赴美留學。

這樣的狀態恐怕已經是大部分中重度自閉症孩子家長羨慕的樣子,但對於阿斯孩子來說,更加豐富的內心世界反而讓他們在進入青春期後更容易被情緒問題困擾,變得衝動、不安、容易崩潰,如果引導不當甚至會引發抑鬱、雙相情感障礙。

養育自閉症孩子18年,小白羊媽媽走過彎路、吃過教訓、更經歷過孩子青春期的考驗,現在她總結5點心得體會,與家長們共勉。

11月2日,小白羊媽媽也將在廣州與家長們面對面分享孩子的干預和升學經驗,歡迎你一起來交流。

整理丨雷穎

編輯丨王相明

接納孩子,不比較、不內耗

曾經作爲一個雞娃的媽媽,我以爲小白羊可以和普通孩子競爭,在當下內卷的有限遊戲中勝出,一味關心他的學業,反而耽誤了促進和培養他養成共情能力、同理心的黃金時期。後來才發現,提高孩子的心智和情商比學業更重要。

很多阿斯孩子會在青春期或更早的時候對任何事都提不起興趣,覺得生活沒有意義。我覺得根本原因在於在他們的感知裡,世界充滿了交換和控制,卻唯獨沒有感覺到愛。父母一定要明白愛和控制的區別,是因爲需要才愛,還是因爲愛才需要。

我遇到一個家長,孩子已經抑鬱到自殘的地步,無法上學,但他還是想要儘快把孩子送回學校,完成學業。我問他:孩子的健康、成績對你來說哪個排第一位?他說孩子的健康是第一位,但從他的行爲來看,潛意識裡他還是希望孩子能夠取得好成績。這就不是真正的愛,而是在“愛”的名義下進行的交換。

小白羊和媽媽

真正深刻的愛源於父母對自我的肯定和滿足,當父母自己的內心變得豐盈的時候,他會把這種能量投注到孩子身上,去包容孩子。

那麼如何愛孩子?我認爲包含尊重和接納兩部分。80%時間用來取長,給孩子正向反饋,鼓勵、支持孩子的想法,真正接納孩子不是每天督促他去學這個、改正那個,不要每天說“你必須怎樣怎樣”,這樣反而會把孩子自己的能量場打亂,那就得不償失了。所以80%的時間要讓孩子能夠自主掌控,獨立思考和專注於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現在每週六,我們家裡都會進行一次社會新聞討論,涉及政治、經濟、科技、娛樂等方方面面,大概持續半小時到一小時,讓小白羊自由表達看法。平時只要他討論他的興趣愛好,哪怕是各種千奇百怪的想法,我們都去支持他、儘可能幫助他實現。

另外20%的時間用來補短。家長要看到孩子目前存在的困難,比如社交技能不足、有一些刻板的語言和行爲表達,在這方面對孩子進行一些干預或輔助,切記也要以正面的方式給予反饋。

小白羊在養老院做義工

解決情緒問題:多記錄、不指責,找邏輯,做預案

阿斯孩子容易爆發各種情緒問題,特別是隨着青春期的來臨,情緒起伏更大。

因爲他們是典型的神經發育多樣性羣體,這個特質帶來的,是興趣狹窄、行爲刻板、思維閉合,他們天然的感知能力又很強,很容易存在過度共情的情況,在遭遇現實挫敗時,要麼過於自負要麼過於自卑,這種強烈的反差情緒會像坐過山車,讓他們要麼在行爲上攻擊他人,要麼在內心裡攻擊自己,他們會通過各種負面行爲來尋求關注,包括哭鬧、抓耳朵、撞頭、滔滔不絕地說話等。

這背後關聯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很難說有某個單一的訓練和方法可以解決所有情緒問題。所以我建議家長們在孩子出現情緒問題時,記錄下他們當時的行爲表現和情緒狀態,分析他們情緒爆發時的心理動機。

根據不同的情境,我會對小白羊的情緒進行分類:是因爲羞恥感作祟,還是感到尷尬,還是在新環境中不安全感太強,抑或是孩子的道德感(太過善良和理想化)遭遇現實的挑戰。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積累,家長可能比“專家”更能判斷孩子痛苦、焦慮情緒的癥結在哪裡,再根據不同的情況做問題預案,就能及時疏導孩子的情緒。

我把情緒問題的處理分爲三種類型。紅牌問題,堅決禁止,因爲一旦發生就會造成嚴重後果;黃牌問題,如破壞規則,引起他人反感,以教育引導爲主;綠牌問題,主要集中於個人不良習慣,比如做事拖拉、生活用品亂擺放等,家長可以包容接納、引導示範。

每次小白羊情緒爆發,我都會將他帶離事件發生的環境,避免因他較真倔強的個性導致事態進一步升級,同時也能防止他自傷和傷人。在等待他情緒平復的過程裡,我也允許他發泄,我給他建了一個“冷靜角”,他可以在自己的房間裡打沙袋、撕紙、捏泡泡膜。

我會告訴他:“彆着急,兒子,媽媽在你身邊,如果你很傷心,就傷心地待一會兒,如果你想獨處,媽媽就不說話,直到你願意跟媽媽分享。”家長不要着急解決問題,要學會傾聽、同理他的感受、允許平等討論、尊重孩子的決定,等他平復、冷靜下來。

如果他是在公共場合發脾氣,我會告訴他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也曾安排過當警察的朋友來家裡和他談話,由專業人士給他進行普法教育,他更能理解接受。

總的來說,家長要幫助孩子識別情緒失控的原因,找到解決的辦法。先平息情緒,而後教育。

在疏導的過程中也不要一味指責孩子,不停糾正他們的錯誤會導致他們缺乏自信,養成低自尊的性格,我們要多給孩子正向的反饋。幫助他們建立自信、自尊、自愛。

我們也不要把情緒當作洪水猛獸,相反,情緒是生命的力量源泉。家長可以利用積極的情緒來幫助孩子認識現實世界,轉移暫時的焦慮和恐懼。

小白羊和鄒小兵教授

身心健康是一切特長和能力的發展基礎

小白羊曾經認爲,只有自己學習好才能得到關注,這既是社會現實,也是一種無奈。可是世界上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奧本海默、比爾蓋茨、馬斯克,每個孩子都有天花板,而身心健康是一切特長和能力的發展基礎。於是從小我就讓小白羊做大量運動,簡單來說就是瘋玩兒。

爲了幫助小白羊融入集體,擁有一個健康的社交環境,在7歲時我就和小區內的一些家庭建立聯繫,組建了由7個家庭16個娃構成的“快樂家族”,那時幾乎每天都組織各種活動,野營野炊、去遊樂場、看電影、踢足球,凡是節日都開party。

同時我還開啓了一場“漂流寶貝計劃”,讓孩子們輪流在不同的家庭吃飯,輪到我家時我會做一大桌好飯好菜招待他們,有時小白羊也去其他小朋友家吃飯。

這一方面能夠幫助小白羊挑戰和嘗試各種興趣特長,和同齡人一起在遊戲和快樂中成長;另一方面,我認爲自然情境纔是孩子最好的課堂。

他們在不同的生活環境中學到的不僅是書本里的知識,而是在具體場景中普通人是如何說話做事的,加強最基本的與人溝通交流及合作的能力。

打個比方,課桌上學來的東西像森林裡撿回來的樹葉,但想要知道森林的全貌,要回到森林裡去觀察和體驗。

小白羊在養老院做義工

阿斯孩子越是長大成年,父母越是要幫助他們學會接納和賞識自己,建立內在的情緒穩定控制系統。發現他們的興趣、愛好、特長,以此增強他們與社會的互動和連接,幫助他們找到生命的意義,這些做好了,勝過讓孩子拿到一份文憑。

以自我爲中心是特殊孩子的成長方式

“養娃養到崩潰”,是很多家長聊天時常有的感慨。阿斯孩子如果養育不當,的確會越養越崩潰。如果父母不懂得阿斯孩子的一些特質和發展規律,行爲總是戳在孩子不適應的點上,那麼孩子的痛苦值會越來越高,而當他的痛苦值越多,他的敏感性就會越高。

這有點類似於身上的皮膚平常出汗碰水沒有關係,但如果被劃了一個小口子,出汗碰水都會覺得痛,如果長年累月沒有讓口子癒合,反而不斷刺激它,孩子就會越來越敏感。到後來可能一句話、一個眼神就會讓孩子覺得受不了。

但對父母來講,如果不懂得這個規律,只會覺得是孩子越來越難搞,認爲是孩子太矯情或故意作對,進而管教越來越嚴厲,說話越來越不溫柔,結果就是創傷變得更多,孩子的反抗更強烈、態度更惡劣,形成負面循環。因此父母一定要對孩子的敏感點有把握。

每一個情緒問題的背後,不僅有行爲動機目的,更有生命成長最底層的邏輯。我們要在孩子情緒問題背後找到他成長的“秘密”。

不少阿斯孩子有一點以自我爲中心的傾向,因爲先天神經發育不同導致他們不得不從自我出發去認識和理解社會,在認識過程中,因爲外界的反饋不及時、不清楚,導致他們需要在每一個問題事件中校正、修復、建立自己的認知。從這一層意義上看,自我爲中心並非不好,而是阿斯孩子的一種成長方式和策略。

在這個過程裡,我們家長不能剝奪孩子犯錯的機會,甚至拔苗助長。在孩子能承受範圍內,我們一定要他們獨立去經歷挫折、痛苦、壓力。

比如最近小白羊在托福考試中衝刺高分檔位時幾近崩潰,導致原本擅長的領域也輪番出錯。我抱着路要一步一步慢慢走的態度,包容並幫助他了解、接納自己的情緒。並一起討論得出:我找到我大腦的運行機制了。我要具備真正的平等心、包容心、利他心的時候,我纔不是和自己打對抗賽。

父母情緒穩定更重要

我見過很多焦慮的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太高,會把所有精力都投注在孩子身上,一旦孩子滿足自己的期望,壓力就會變小,但一旦孩子偏離目標期望值,就會更加焦慮。

事實上,期待這件事對阿斯和高功能孩子來說是毒藥,因爲他們更傾向於按照自己的節奏成長。家長應該以孩子的節奏爲原點,尊重他的想法,跟隨他的狀態高低起伏,即便他沒能做到讓家長滿意的事情也不要給他壓力。

阿斯的孩子往往高敏感,對自己的要求很高,已經給自己很大壓力了,來自父母的壓力對他們來說只是負擔。

父母要學會做學習型並執行到位的家長,做快樂、幸福、鬆弛的家長。我篤信鄒小兵教授所說的“愛的三原則”,和孩子做朋友,成爲永遠陪伴和支持他們的夥伴。

一方面父母只要給孩子提供穩定的支持即可,不能今天支持孩子做這件事,明天又反對、控制;另一方面父母的教育理念也要保持穩定,不能今天強調要追求孩子的健康快樂成長,明天看到孩子的考試分輸掉了,又要求孩子考個高分。

說到底我們干預要以孩子爲主體,看見、接納他們的感受,讓孩子更多地去體驗,給他更多正向的反饋和支持。

最後我想強調,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母親並不能一味付出,反而要在這個過程中重新生長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曾經我也焦慮不安,不夠愛自己,一度放棄自己的個性,成爲爲了孩子的衣食住行事事操心的“保姆”媽媽,但好在,在陪伴小白羊的過程中,我沒有停下自己的工作和事業,因爲我發現,孩子需要的是一個獨立、智慧、有個性的引領者,媽媽只有先愛自己才能愛孩子,一個快樂健康、內心充盈的媽媽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

我知道現在有很多媽媽在孤軍奮戰,有很多媽媽面對着自己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和躺平不負責任的丈夫,只能一個人承擔照顧孩子的重任。但媽媽們要記住,即使有一天你不在了,這個世界還在,你的孩子還會長大,你的丈夫還會再娶一個,你的父母也不會因爲你的離去就無法生活,你是一切的根源,把自己照顧好纔是硬道理。

學習如何正確養育一個自閉症譜系障礙孩子的過程即是在幫助孩子,也是在療愈自己。孩子是一面鏡子,他會讓你看到完整的自己。這當然很難,但只要我們肯學習、肯改變、肯接納,放下執念、相信孩子的生命力,相信自己的信念和行動,生活也可以是甜的。

除了以上5點心得體會,小白羊媽媽還有非常豐富的干預、升學規劃經驗將於11月2日在廣州繼續與家長分享!

此次在廣州開展的“真實案例的啓發”特殊需要孩子升學規劃經驗交流會,這是小米和小米專爲已經從機構畢業的家庭和正在做早期干預的家庭組織的新老家長交流會!

屆時,還將有廣州市揚愛特殊孩子家長俱樂部副理事長盧瑩,大米和小米發展行爲高級督導盧豔芬同臺分享,告訴你如何幫孩子做好一路規劃!

活動現場,還將啓動特殊兒童成長結伴計劃—— 我們將牽線,讓彼此生活有共同點的特殊兒童家庭互相認識和熟悉,進而形成共情的“左鄰右里”,在孩子今後的成長/學業/生活道路上,互相幫扶,互相疏導,互相取經,共同面對,共同交流,共同分享,共同參與。

誠摯邀請您共同出席參與, 每個到場的家長,我們都將贈送大米和小米新書《同與不同:50箇中國孤獨症孩子的故事》和《升學系列家長手冊》一本 。

掃描海報二維碼即可免費報名參與哦——

同樣的交流會

11月還將在

北京、上海、深圳

杭州、武漢、南昌、泉州

依次舉辦

屆時將根據不同地區家長的需求

邀請資深家長、專家

圍繞早期干預、升學規劃、青春期教育等

展開深入交流

在新的城市

爲家長們繼續牽線結伴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