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海中精靈 美人魚的癡情淚化輕煙

甫抵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我們第一個心願就是看看聞名世界的“美人魚”青銅塑像,是丹麥藝術家愛德華·艾裡克森根據著名童話家安徒生的作品《海的女兒》而創作的。她成了丹麥的象徵。

“美人魚”塑像坐落在哥本哈根的海濱公園長堤旁。幾塊巨大的岩石托起了她線條優美的軀體,狀如人腳的魚尾輕輕地搭在粗糙的巖面上,她俯臉向海,長長的頭髮似乎溼漉漉地挽在頸後,秀麗的臉龐上凝聚着無限的溫情與希望,她一定是在企盼着什麼,人們早已從安徒生童活《海的女兒》中窺探過她的內心世界。她活起來了:她的皮膚又光又嫩,像玫瑰的花瓣,她的眼睛像海水般蔚藍,她是海王的公主,從深深的海底宮殿升到水面上來,欣賞外界廣闊的天地。

她渴望獲得純真的愛情和高等動物人類纔有的靈魂,因爲美人魚這些海里的生物原是沒有靈魂的,他們壽命終結,便將化爲波濤的泡沫,消失在海面上。然而,她不惜一切犧牲,以自己的金嗓子爲代價向女巫求助,換取了“人”的形體,來到她所愛的王子身邊,可是,她不能發聲,沒法向王子示愛,互相不能溝通,美人魚終於沒有得到王子的心,也無法得到“人”的靈魂。最後,王子結婚了,美人魚走向死亡,化爲波濤的泡沫,飄浮着,飄浮着……

童話裡的美人魚是不爲人所理解的,她幻想,幻滅,痛苦,悲傷……可是,由於安徒生的童話,這尊美人魚銅塑卻似乎已被賦予了“人”的靈魂,她和人們息息相關,心心相印。她彷彿有靈有性,完全被擬人化了。哥本哈根的市民們,常常喜歡沿着寧靜的蘭格里尼防波堤散步,欣賞美人魚。

他們往往悄悄地給她戴上花環桂冠,表達自己對她的敬愛;天氣冷了,人們擔心美人魚凍着,又往往給她披上各種毛衣花衫,儘管有關當局爲了保持美人魚的原形,一次再次地把桂冠和衣服取掉,但人們卻又一次再次地爲她披上。

一九六四年,一宗駭人聽聞的案件發生在她身上:不知哪裡來的歹徒,竟然用挫刀割去了她的頭顱。消息震驚了哥本哈根,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圍着美人魚痛哭。此情此景,使在旁的外國遊客也感動落淚。哥本哈根市政府體恤民情,立即命人按原樣趕製了美人魚的頭顱,並於同年六月一日安放在她的肩上。如今,我們見到的已是劫後的美人魚了,但是她的頸部並沒留下任何“傷痕”,依舊美麗如初。我們紛紛舉起照相機,錄像機,從個同的角度瞄準了她。有人粗略計算,美人魚每天被人拍照不下五萬張,這個紀錄,可謂是“世界級”的。

欣賞美人魚,我們自然忘不了安徒生。丹麥是安徒生的祖國,至今仍到處有他的影子。哥本哈根市政府廣場前的通衢大街被命名爲“安徒生大道”,該路邊還立有安徒生的塑像。流經市區的紐哈溫運河,南側二十號房子便是安徒生的故居,據說,他在那兒住了三十年,他的第一個童話是在那裡開筆的。

一天傍晚,我們從市政廳廣場出發,信步踱過哥本哈根最大的購物中心——斯特洛伊步行天堂,向運河畔走去。運河兩岸的房子古色古香,有些牆壁上鐫着建築年份,大都是二三百年前的舊宅。房子不高,大屋頂上突出半截煙囪,外牆粉刷十分鮮妍:硃紅,鵝黃、淡藍,雪白……襯着運河倒映的風帆、桅稈,使人疑是置身於真正的童話世界。

紐哈溫運河的埠頭擺滿了鮮花檔,由長條麻石砌成的石階從河邊通到岸上,粗糙的石質,古樸的格調,增加了它的歷史深遠感。一尊壯實漁婦的石塑屹立堤旁,告訴人們,這兒是古代哥本哈根的漁碼頭。可以想象,當年,黎明破曉,船靠埠頭,一籮籮鮮魚被擡上岸,熙來攘住的人們爭相選購的熱鬧情景。沿河漫步,我們尋到了安徒生故居。硃紅的外牆飾着白色的窗線,大門門楣上,醒目地標着白色門牌大字“20” 。古老的吊燈,在通道垂掛着。

據說,安徒生當年住的是二樓,今天雖己不再保留原來的室內佈局,移作他用了,但通往二樓的梯間,貼滿了描摹安徒生生平的畫。二樓外牆上還釘了一塊白石,上鐫金字,以丹麥語寫着安徒生曾在此處居留。

或許一生寫下一百八十六篇童話的安徒生,就是在這扇窗前創作他燴炙人口的名篇:《海的女兒》,《皇帝的新衣》、《賣火柴的小女孩》、《醜小鴨》……吧!我們與這一帶的居民攀談,不論是家庭主婦、司機、花匠……都知道偉大作家安徒生曾在這兒生活。呵,安徒生深人民心,他是丹麥文化之魂。他的作品以深刻的思想,豐富的想象及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震撼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