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款餘額破萬億元,消費金融如何實現更好發展?
原標題:貸款餘額破萬億元,消費金融如何實現更好發展?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楊召奎 實習生 劉扶堯
近日,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3年消費金融公司加大消費信貸供給力度,資產規模和貸款餘額雙雙突破萬億元,分別達到12087億元和11534億元,同比增長36.7%和38.2%,高於經濟恢復速度,爲恢復和擴大消費需求作出了積極貢獻。
支持消費力度更加強勁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對記者表示,消費金融貸款餘額增速高於經濟恢復速度,主要是因爲新加入的消費金融公司業務規模快速增長,同時也顯示出其支持消費、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力度更加強勁。
從《報告》來看,2023年,消費金融公司充分發揮專營化小型金融機構優勢,針對3C和家電等熱點消費場景、家裝和旅遊等消費升級場景,快速開發和優化金融產品,助力居民提高消費支付能力,切實促進消費需求恢復。
例如,在今年“618”大促期間,中郵消費金融通過舉辦“6·10年中盛典”活動,推出“現金大獎+神券免息+限時提額”等活動,全力支持消費者用款需求。
同時,消費金融公司堅持下沉市場和“長尾客戶”的差異化客羣定位,不斷降低產品價格。2023年,有18家公司調降價格,其中6家下降超過10%,2家下降超過15%,其他公司定價保持平穩,實現既“普”又“惠”的初衷,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
例如,中原消費金融柚卡堅持“去中介”業務模式,有針對性地提供更高額度、更低利率和更加便捷的服務,降低中間環節成本,提高新市民等羣體消費金融的可獲得性。
行業發展還面臨一些問題
不過,部分消費金融公司的業務經營也存在一些問題,如貸款用途不明、風險管理不足、監管缺位等,給消費者權益帶來了潛在的威脅。在黑貓投訴平臺,不少網友反映一些消費金融公司存在不合理催收、泄露個人信息、收取高額擔保費等問題。
近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北京監管局就披露了一則某消費金融公司的處罰信息。處罰信息顯示,該公司存在合作業務管控不到位、綜合利率等產品信息的披露不夠規範、授信體系存有缺陷、貸後管理存在漏洞等多項違規行爲,被罰款120萬元。
去年11月,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浙江監管局發佈了1張罰單。處罰信息顯示,杭州一家消費金融公司委外催收管理不到位;貸款利率風險定價機制落實不到位。
此外,馬上消費相關負責人表示,還有一些不法分子通過非法代理維權、反催收聯盟、有組織逃廢債、徵信修復、盜取賬號、仿冒網站和APP等違法違規活動非法牟取利益,相關問題有待進一步治理。
多舉措推動行業規範健康發展
爲了促進行業規範發展,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今年5月發佈《互聯網金融貸後催收業務指引》,要求金融機構加強對第三方催收機構的管理、監督和檢查,做好風險預警和應急處置工作,防範不當催收、個人信息泄露等風險。
爲了協力打擊黑灰產,馬上消費倡導併發起了打擊金融領域黑產聯盟(AIF聯盟),目前已有百餘家機構參與。截至目前,AIF聯盟已發現黑灰產線索62375條。依託平臺線索,該公司已指導、配合多家成員單位聯動警方受理打擊非法代理維權案件59起,對157名金融黑產違法犯罪嫌疑人採取行政、刑事強制措施。
董希淼指出,爲促進消費金融高質量發展,消費金融公司應藉助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拓展服務半徑和覆蓋範圍;搭建自動化與標準化的風險識別、反欺詐、貸後催收和運營體系,逐步提升經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識別並快速響應客戶個性化服務需求,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逐步提升客戶體驗。
在這方面,已經有企業展開行動。例如,信也科技依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提升了金融機構在客戶獲取、風控、反欺詐等方面的數字化水平和效率,推動了合作金融機構的資源和業務規模顯著提升,風險指標持續改善。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