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球醫學AI高地,上海準備這樣做
據上海市人民政府12月24日網站消息,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上海市發展醫學人工智能工作方案(2025—2027年)》(下稱“方案”),其中提出將上海打造成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醫學人工智能技術創新、應用示範和產業發展高地。
根據《方案》,上海將從提升創新策源能力、建設支撐平臺、打造全領域應用場景、提升產業發展能級和營造一流發展環境五方面着手,促進人工智能與醫學創新深度融合,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和生物醫藥產業,是上海重點發展的三大先導產業。上海作爲全國醫療資源最集聚、醫療活動最密集的城市之一,也爲發展醫學人工智能提供了豐厚的土壤和廣闊的空間。目前,人工智能在上海市醫療健康領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應用規模,並在全國居於領先地位。
根據市政府辦公廳對《方案》的解讀,上海推進醫學人工智能發展工作將重點圍繞三個方面,提出工作目標、梳理重點任務、細化支撐保障。
一是明確醫學人工智能發展重點場景。通過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着力圍繞臨牀醫療、醫療管理、公共衛生、醫保監管、藥械研發、中醫藥等6大領域,努力打造全領域全鏈條的醫學人工智能應用場景。
二是細化醫學人工智能發展支撐路徑。着重通過加強大模型、算力、關鍵技術等方面的攻關,爲發展醫學人工智能提供技術儲備。通過支撐平臺建設,加強對醫療數據、算力等資源的統籌共享,更好提升資源配置效率。
三是優化醫學人工智能發展保障政策。着重通過產業集聚和市場主體培育,強化醫學人工智能領域技術支撐,打造醫學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引領高地。着重通過強化安全監管、資金保障、人才引育等方面,爲醫學人工智能和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構建良好生態。
醫學創新發展是人工智能應用的重要着力點,下一步上海市醫學人工智能重點賦能的領域將涉及四個方面。
一是傳統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技術在臨牀中落地應用。二是大模型加速賦能臨牀診療,爲臨牀輔助決策提供支持。三是智能機器人助力智慧醫院建設,提升醫院管理運行效率。四是推動產業進步爲落腳點,獲得創新發展新動能。
《方案》提出,要將人工智能與臨牀醫療深度融合,其中包括臨牀診療輔助決策、檢驗檢查輔助診斷、智能手術輔助應用、智能用藥服務、智能康復服務和智能患者服務。
檢驗檢查輔助診斷方面,《方案》提出,基於多模態大模型開展智能醫學影像輔助診斷,實現危急值智能預警、增強閱片與精準質控。推動垂類大模型在檢驗檢查輔助診斷領域的應用。目前,上海市已經有醫療機構大規模應用影像人工智能,目前已經啓用了29款影像人工智能應用,包括CT、MR、DR、PET/CT等多類型影像,面向腦、心、骨、血管、前列腺等多類型器官和系統,提供輔助分析、攝片質控、輔助診斷等多類型應用,實現疾病篩查、診斷、治療全過程管理等功能。
在建設人工智能藥物研發平臺方面,《方案》提出,要建設小分子創新藥物篩選和優化平臺,實現基於靶點動態結構的先導化合物發現、藥效評估和老藥新用等。人工智能有望應用於藥物研發中的多個場景和階段,幫助提高新藥研發的效率和成功率。數據顯示,截止目前,上海有34家企業涉及AI製藥,共推進了51個臨牀前研究和14個臨牀試驗項目,在全國佔比分別高達60%和47%。
今年7月,上海發佈《關於支持生物醫藥產業全鏈條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提出,支持人工智能技術賦能藥物研發。充分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等技術,聚焦新藥靶點挖掘與驗證、藥物發現與設計、新型藥物篩選、用藥安全分析等環節,加快模型、算法、專業軟件等攻關突破和共性平臺建設,開展智能化場景應用示範。
今年以來,上海已經有6個國產1類創新藥獲批上市,位居全國第二。10個第三類創新醫療器械獲批上市,位居全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