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公益紀實新模式,“一路前行”是綠色征程,更是價值內核

導讀:真誠和行動,纔是能夠一路前行,抵達生活本真的秘訣。

文|黎河

一張雪豹特寫的照片引起了胡歌的關注。

雪豹作爲高原的頂級物種,生活在高山裸岩、草原和灌叢中,很少被人類看見。然而,當地牧民,同時也是攝影師的仁青央忠卻和這隻雪豹建立了一種獨特的關係,她對這個生態系統的熟悉程度讓人驚歎。牧民們與野生動物相處的平淡而真實的一面徐徐展開。

最新一期節目,嘉賓們走進青海玉樹昂賽鄉接待家庭,不僅僅停留在對環境的關切,更深入到當地牧民的家庭中,瞭解他們對自然保護最具體的實踐,以及極具智慧的生存與文化觀念。近日,由上海廣播電視臺聯合嗶哩嗶哩出品的大型環保公益紀實節目《一路前行》在東方衛視播出,節目以沉浸觀察記錄的形式,聚焦環境保護工作和低碳生活方式,在不斷的前行和追問中,展現了一系列推動綠色發展、共同建設美麗中國的故事。

真誠至上,讓環保更有力量

“我覺得自己之前的參與都還比較表面。”

初到昂賽鄉,面對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的工作人員,胡歌便真誠地袒露自我,表示環保這個行業需要一些專業背景和技術門檻,隔行如隔山。胡歌隨即又問道,“我們這次來,具體可以做一些什麼?”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創始人、北京大學呂植教授表示,“最終我們希望是說,這個地方保護是由這個地方的牧民來做的,我們提供的是幫助。”

環保主題早已成爲全球共同關注的議題,但《一路前行》並非止步於表面,而是深入挖掘問題的根源。通過沉浸觀察記錄的方式,節目聚焦於環境保護工作和低碳生活方式,真實地呈現出推動綠色發展、共同建設美麗中國的故事。主題的選擇不僅讓觀衆看到了問題,更引導他們去深入思考,帶動社會對環保的深度認知。

胡歌、劉濤、陳龍三位嘉賓作爲項目發起人,不僅在節目中深入參與到公益環保實踐中,更在與當地牧民的互動中展現了非常真誠的態度。“這不僅僅是自然體驗,也是學習當地的文化和他們的生活方式,以及他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當他們一路前行想要尋找雪豹,路上看到有被不同動物吃剩下的犛牛屍體,東尕雲塔表示,如果牛是被自己殺的會心疼,但如果是雪豹吃的卻不會。“雪豹、金錢豹、狼、狐狸、禿鷲也會吃的,最後會融入到土地裡”的感慨也反映出當地牧民一種樸素又崇高的自然觀。

《一路前行》採用了紀錄片的製作方式,讓觀衆感受到了三江源國家公園真實的生活狀態,沒有過多的製作痕跡,更多地還原了環保工作的真實場景。通過真實而細緻的記錄,觀衆可以更好地理解環保工作的艱辛與緊迫性,進而更深刻地認識到環保問題的迫切性。這種真實呈現不僅加強了節目的說服力,也讓觀衆更容易產生共鳴。

更重要的是,他們以自己的行動示範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更通過真實的情感交流拉近了觀衆和環保工作之間的距離。劉濤也表示,“我特別喜歡大叔(東尕雲塔)去跟我們分享,他分享的所有故事,都是對於這片土地的情誼,所有的靈氣不光是對於他的生活,還有這所有的一草一木和動物。”

這期節目以真實的細節展示了“共生”的可能性,並沒有通過繁瑣的討論或知識灌輸來呈現環保這一主題,而是通過鏡頭記錄下了牧民們平凡而真摯的生活,使觀衆親身感受到了共生的奇蹟。在這個真誠之旅中,人與野生動物的共生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理想,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奇蹟。《一路前行》以其真誠的觀察和打破觀衆認知圈的方式,帶領觀衆走進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境界。

行動力先行,才能改變世界

“搞不搞?”“來啊!”

胡歌和陳龍簡單的一句互動,他們便迅速脫下衣服,用手把剛剛挖出來的牛糞在地上鋪開,等待曬乾後成爲燒茶做飯的燃料。他們與東尕雲塔夫妻一起勞作的身影,成爲高原上最美的風景。胡歌也感慨道,“很多事情都是萬事開頭難,當你捧起第一坨的時候,要鼓起勇氣,但我們現在就感覺在創作一個藝術品。”

節目的行動力內在基礎,體現在對社會問題的敏感性和主題選擇的精準性上。《一路前行》敏銳地捕捉到社會對環保問題的關切,這種敏感性使得節目能夠緊跟社會脈搏,更好地引發觀衆對環保問題的認知。主題的選擇既緊扣時代需求,又貼近人心,爲節目賦予了強大行動力的內在基礎。

有時候,“不去打擾”反而是另外一種行動。第二期節目中,由導演組帶着必要的攝像團隊跟隨巡護隊進入可可西里腹地,三位發起人和其餘的攝製組成員就在保護站做志願工作。他們揀拾路邊的垃圾,爲可可西里的清潔做出一份貢獻。這一部分垃圾是人爲帶來的,而清理這些垃圾需要幾倍的人力。通過這些行動,他們不僅展示了對環境的尊重,也傳遞了對自然的敬畏之情。

《一路前行》將環保工作細化爲嘉賓與當地羣衆互動的點滴,將抽象的環保目標具體化爲嘉賓在瞭解和實踐後的真實思考。不管是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秘書長蒲冰梅講述了自己在救助過程中從綠海龜胃裡解剖出三公斤塑料垃圾的痛心經歷,還是三人組一路尋訪但並未發現雪豹身影后所表達的對自然的感悟,通過這些豐富的故事和多樣的行動,環保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理念,而是一個每個人都可以參與的切實事務。

正因如此,關注環保的意義得到了明確的釐清,我們不只是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更是在真正讓我們生活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觀衆在關注環保問題的同時,更能理解參與環保行動的深層動機。

開拓新路徑,

“一路前行”是精神底色

目前國內的雪豹種羣數據缺乏,棲息地調查比例只有1.7%,沒有足夠的數據就很難建立起對雪豹及其生物鏈的有效認知。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和北京大學等機構需要在三江源國家公園建立起廣泛的監測點,數據蒐集工作需要大量依靠當地牧民。

當陳龍問“山水(自然保護中心)拿什麼來動員他們?”,山水國家公園項目負責人秦璇回覆道,“這裡的人不會問我們爲什麼要保護,他們覺得就是應該做保護,我們只是提供了一個技術和媒介。”作爲放紅外監測相機的志願者,昂賽鄉牧民尕鬆一邊放牧,一邊做着國家公園的公益和自然體驗工作,牧民尕吉巴毛也接替生病的父親,選擇回來從事環保科學方面的工作——這些都成爲當下年輕人新的生活方式。

該節目開創了公益紀實的新路徑。區別於其他節目將公益元素當做點綴或附加,《一路前行》選擇將公益作爲節目的核心,以深刻的環保主題爲引領,通過實地參與、記錄環保工作的過程,呈現了一幅感人至深的公益圖譜。這種做法不僅爲觀衆呈現了不同尋常的觀看體驗,也在節目中注入了更多正能量。

除了放牧,東尕雲塔還在高原上種植蔬菜。他一邊在菜地裡拔蘿蔔,一邊說道,“我就是要以這樣的方式,給我的兒子、女兒,教會他們種菜、養牛,把牧業的經驗教給他們,往後怎麼選擇是他們的事情。”更進一步,他也有自己的自然保護哲學,“環境要保護好,養好家畜,給遊客提供酸奶、牛奶、酥油。要這樣,不然客人感受不到牧區生活的一個魂。”

“很多時候保護靠法律、規定和資金的支持,但根本上靠的是人心。”呂植繼續追問,“我們願意要一個什麼樣的世界?給我們子孫後代留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在某種意義上,環保的精神內涵,似乎已經借這羣人、這檔節目,發散到更多的“一路前行”的精神內涵上,如需要持續不斷的努力和投入,要有不畏艱難、堅韌不拔的決心,要不斷地邁進、不斷地進取。

英國生物學家珍妮·古道爾曾說:“唯有了解纔會有關心,唯有關心纔會有行動,唯有行動生命纔有希望。”胡歌在整個行程中反覆提到的這句話,也似乎成爲這檔節目的註腳。通過引發觀衆思考“人與自然如何和諧共生”的社會價值,在嘉賓與自然親密接觸的過程中,觀衆被帶入了一個深思熟慮的環保討論中。通過真實的故事情節和觀察記錄,觀衆被引導去思考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喚起了對自然環境的珍視和保護。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這檔節目對於行業創作創新具有積極的意義。傳統的節目往往依賴於娛樂性和刺激性,而《一路前行》通過深度參與公益環保實踐,將“一路前行”的環保觀念不斷傳播,這種積極向前、持續前進的精神內涵,鼓舞着人們在環保的道路上勇往直前。這種探索不僅拓展了綜藝節目的創作領域,也爲行業注入了新鮮血液,爲後續創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啓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