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時代,我們竟是沒智能手機的最後人羣
在 21 世紀初我參加大學參觀時,我在校園裡小心翼翼地走着,留意關鍵的地方。校園綠樹成蔭,校風充滿活力,而且方便地建成了一個圓圈,便於導航。導遊指出了交通繁忙的區域,提到了關鍵的宿舍和建築,我確保注意聽,因爲這些是我需要交朋友的地方。當時沒有別的選擇,因爲我上大學時沒有智能手機。
雖然現在看來可能不方便甚至可怕,但作爲最後一代沒有智能手機就上大學的人,這是一種禮物。我以一種真正自然的方式與朋友們互動,創造了許多即興的回憶,至今我仍深情地回想。我也不必擔心塑造一個網絡形象——這在今天幾乎是必須的。
校園裡有些人確實有智能手機,但它們並不無處不在。它們肯定不像現在這樣無處不在。Facebook 很受歡迎,但是社交媒體並沒有主導我們的校園生活。我只有一個基本的青檸綠翻蓋手機,我喜歡它。
就像一部老情景喜劇一樣,朋友們互相拜訪宿舍房間或校外公寓並不罕見。有時,你要找的人會在那裡;有時,他們不在。但一些即興的拜訪可能會造就終身的內部笑話或回憶。我親身體驗過。
由於你沒法通過短信來制定計劃,所以直接去瞅瞅你的朋友想不想跟你一起去健身房或者吃飯,這不會被看作是冒犯人的行爲。
結識新朋友意味着首先親自去了解他們。校園裡的新面孔通常只是新面孔。我事先沒在網上看到過他們的照片,也不瞭解他們的網絡審美。我第一次見到他們,而且往往對他們一無所知。
我偶爾在電腦上瞅瞅社交媒體,然後就去過日子,結識新朋友。那時,還沒有很多人塑造網絡形象,所以沒什麼關於同學的可瞭解的。
有獲得自由的機會,特別是能擺脫家庭方面的束縛。
我記得有個女孩有一部智能手機,她的父母對她進行追蹤。我告訴她,她可以把手機留在房間裡然後出來。那種情況在我看來簡直不可思議,完全是對隱私的侵犯,尤其是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現在,許多父母追蹤孩子的位置已成爲一種常態,即使那些孩子已成年上了大學。
對於許多新入學的大學生來說,作爲年輕成年人能夠獨立、擁有新經歷,且不必一直向任何人彙報,這一點至關重要。
大學裡許多愚蠢的滑稽行爲都是短暫的。不一定會有數字足跡來記錄糟糕的時尚選擇或者強烈但短暫的戀愛關係。
當然,臉書很受歡迎,但照片通常是在查看數碼相機的 SD 卡後的第二天上傳。有時間重新評估和整理圖像。沒有實時發佈東西的壓力,這讓我能夠活在當下。
我和朋友們沒有準備好去拍照,而是爲晚上的外出做好了準備。這些照片記錄了我們的計劃,而非主導我們的行動。
不那麼沉迷於網絡使我在現實生活中與我的朋友們有了更多的聯繫。大多數地方我都沒信號,而且我也不愛發短信,所以手機不會讓我分心,這有利於我和身邊的人創造回憶。
當我確實想跟家裡人聯繫時,我會目標明確。因爲室內信號差,我就會出去散步,在狹窄的街道上溜達,然後全神貫注地跟電話那頭的人交流——通常是我高中時的好友或者姐姐。
到大三的時候,我確實有了一部智能手機。它們變得越發必要,尤其是在學校裡。但我很感激能有一段時間沒有手機,尤其是在我人生中這樣一個轉變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