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視覺觀展界限 臺史博用「聲音」串起世界共同記憶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聲音」做爲主軸,推出「聽・見:聲音記憶特展」,今舉辦開幕儀式。記者萬於甄/攝影

文化歷史除用具象的文字、攝影記載外,聲音聽覺也可以是一種紀錄方式,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聲音」做爲主軸,推出「聽・見:聲音記憶特展」,透過不同的聲音紀錄形式,呈現隱藏在你我生活中的歷史訊息及文化轉變,「聽・見:聲音記憶特展」今也舉辦開幕儀式。

臺史博表示,「聽・見:聲音記憶特展」邀請多位聲音藝術家、聲音文化工作者等共同合作,首次嘗試以「聲音」做爲核心展品,透過聲景、訪談、廣播等運用聲音作爲記憶歷史的載體,並反思當代歷史記憶保存的價值,同時以不同的觀點,展示當代臺灣與過往的珍貴記憶。

其中,中央廣播電臺在COVID-19疫情期間,向世界各地徵集疫情下的聲音,共收到來自38國的聲音明信片,此次也挑選出7件明信片作品,以「你的、我的、他的COVID-19之聲」布展,像是來自印度的明信片中,常見的腳踏車鈴鐺聲,在當時卻是代表通知領取物資、藥物的聲響,令人格外有感觸。

臺史博說,「聽・見:聲音記憶特展」不僅用聽覺串起臺灣與世界的共同記憶,更述說着臺灣相關的故事,以及正在創造的歷史,希望帶領觀者跳脫過往以視覺主導的文化認知展覽,從熟悉的日常聲音出發,探索跨越時間、空間及語言的感受。

「聽・見:聲音記憶特展」分爲4大單元主題,即日起在臺史博展示教育大樓4樓第1特展室展出,後續也將舉辦相關係列活動,展覽則至明年2月2日止,更多詳細展覽資訊可洽臺史博官網查詢,歡迎民衆一起用聽覺感受歷史文化記憶。

中央廣播電臺在COVID-19疫情期間,向世界各地徵集疫情下的聲音,此次挑選出7件明信片作品,以「你的、我的、他的COVID-19之聲」布展,令人格外有感觸。記者萬於甄/攝影

「聽・見:聲音記憶特展」以「聲音」做爲核心展品,透過聲景、訪談、廣播等運用聲音作爲記憶歷史的載體,並反思當代歷史記憶保存的價值。記者萬於甄/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