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人在臺灣》生活中的小感動數都數不完
兩岸一家親。(作者提供)
對於臺灣的風俗談不上了解,我只知道東港有「迎王爺」的習俗,提前一週學校專門組織我們去東港淨灘,但後來活動開展時我沒有去。
但是一提到「民情」,我們還是有蠻豐富的體驗。校園裡,身邊的同學都很熱情,也非常樂於助人,以至於在臺灣的第一週,我並沒有任何「不適應感」。儘管我這人很沒有方向感,在哪都只分前後左右,屬於典型的「路癡」,但同學們都很好,他們會親自帶你去你想要到的地方。
到校外吃飯,屏大對面就有一家,老闆人超級好,祖籍在山東,後來因爲戰爭來到了臺灣,也會回大陸探親,但不是每年,所以一看到我們這些過來交流的陸生,老闆都會感覺特別親切,對我們特別熱情,還說:「每次只要我們回去,街坊鄰居也是一樣熱情,挨家挨戶請我們吃飯,都吃不完。」畢竟兩岸一家親嘛,濃濃的血脈,不能因爲隔着一個海峽就斷了啊。
因爲經常和同學一起去他家吃飯,老闆還給我們送小菜,請我們吃滷豆腐、豬耳朵或者泡菜,我最喜歡的就是泡菜小黃瓜了,每次吃餃子,再加一盤小黃瓜,那個味道,真是絕了。黃瓜特別嫩,泡在醋裡,酸酸甜甜,再用餃子蘸泡菜裡的湯汁,味道一絕。老闆家的餃子,都是自己拌餡,自己包,看不到一點肥肉,而且餡兒多,重點是還不貴,一盤餃子的價格和在大陸差不多。
最難忘的體驗是教會裡的羽淳姐帶我們參觀玉華姐家的花園別墅和參觀長老家,每次去拜訪臺灣的民宅,我們其實都超興奮的,因爲會有很不一樣的感受。
第一次拜訪的是玉華姐,她家的花園別墅真的很漂亮,一進門我們就被迎進了一個花園,花壇邊還有兩個頗具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雕塑,再往裡走,透過外面的玻璃能看到裡面牆上掛滿了不同風格的帽子,應該是去不同國家旅遊時買的,走進屋換好拖鞋,擡頭一架超大的鋼琴印入眼簾,易君趕緊上前伸手隔空摸了一把,說這麼大,估計要十幾萬(人民幣)。
進入客廳,大家都坐在沙發上,玉華姐趕忙拿叉子和盤子,裝蛋糕給我們吃,頓時有種自己在歐洲吃下午茶的感覺,除了咖啡、可樂,玉華姐還親自準備了百香果蜂蜜茶,聽說我們很喜歡這裡的珍珠奶茶,又專門去「一點點」買了珍珠奶回來。壽司、糯米糰、點心、水果,全是玉華姐提前爲我們準備好的,再加上羽淳姐提前訂的披薩,整張桌子擺滿了食物,特別豐盛。
下午準備走的時候,玉華姐非要給每人送一個柚子,沒吃完的點心也找來袋子讓我們帶回去,這還不夠,還去冰箱找來了美國的巧克力,因爲玉華姐的兒子在美國Google公司上班,很能幹呢。玉華姐真的特別熱情,感覺像傾盡所有,也要把一切好吃的拿來招待我們,走的時候還讓我們帶一些回去,我們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了,「謝謝」二字突然顯得很單薄。
生命只有短短几十年光陰,一朝一夕,過得很快。像來到屏東學習,轉眼就只剩下一個多月了,Time flies,總是給人這樣的感覺。
想在教室多待一會,想多寫一些文字,留下我與你的點點滴滴,想再多看我的學伴一眼,因爲一旦踏上歸程,再見不知又是何年。
長大以後,與父母相聚的時間也越來越少。小時候每天要去學校上課,國中開始住校,一個星期回家一次,高中也是住校,離家遠了,一個月回去一次,到了大學,要去不同的省市,一學期回家一次,工作之後,可能就只有過年才能回去了。這樣看來,人的一生好像總是身不由己。
生活中的小感動就像天上的繁星一樣,數都數不完。你所到達的地方,遇到的人,全都不是偶然。感謝初相遇,期盼再相見。
(忘憂草/陸生)
(本文來源:「兩岸青年」公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