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吹》抄襲,“領軍人”華晨宇被廣泛質疑?華語音樂還有救嗎

文|令狐伯光

以前我們嫌棄中國音樂選秀節目太多,但2021年好像又有點太冷清了。

到現在都沒有多少什麼大火的音樂綜藝節目,熱播的音樂綜藝也就只有兩檔,一檔是《爲歌而贊》,另一檔就是《天賜的聲音》。

這兩檔音樂綜藝都算不上大火,主要是節目裡沒有歌曲火“出圈”啊。

前段時間《天賜的聲音》倒是有首歌曲火了一把,那就是王赫野和劉惜君合唱的《大風吹》,結果歌曲又被爆出“抄襲”,而且是多首歌曲的抄襲。

每當有歌曲爆出這種“黑料”,再加上有着“領軍人”之稱的華晨宇塌房事件。

現在大家只要聽到華語音樂,好像華語樂壇衰落、再懷念以前的華語樂壇都已經成了共識,然後感慨得不行。

華語音樂確實進入了一個特殊的時代,但這個“華語音樂衰落”未必完全如此。

華語音樂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我個人覺得華語樂壇並沒有衰落,相反處在“百花齊放”的前奏。

但是當前我們有一種華語音樂很不行的感覺,這個主要有兩個原因。

1,主流流行音樂人確實不如周杰倫和更早的華語音樂人

當下華語樂壇正兒八經的主流音樂人與流行音樂,如果從產業發展角度上分析,當前大概又能分成兩種。

一是華晨宇等2010年後出道的主流音樂人(沒列周深類歌手)。

包括鄧紫棋,毛不易,樑博,霍尊,陳粒,蘇運瑩,袁婭維,吉克雋逸,徐佳瑩,GAI等等

這些音樂人先不論出身如何,但他們做的好歹是聽的音樂,而不是視覺系要看的音樂(愛豆歌曲就是視覺系)。

我們從音樂有水平而且又流行這個角度上看,你就會發現和周杰倫那代音樂人的差距。

因爲除了女性音樂人鄧紫棋,男性音樂人毛不易。其它音樂人像樑博,陳粒,霍尊,蘇運瑩等等。

他們不是沒有“有水平而且很流行”的那種歌曲,但是與周杰倫那代幾乎每一首歌曲都這樣相比,這個差距就非常明顯了。

比如霍尊的《卷珠簾》,蘇運瑩的《野子》,樑博的《男孩》《靈魂歌手》,陳粒的《易燃易爆炸》《 小半》《望穿》等等。

這些音樂人其它歌曲不是沒有水平,你聽得來還是會喜歡的,而且有些歌曲因爲某些原因小範圍也非常火爆。

比如蘇運寶那首《時候》《生活倒影》,其它音樂人很多歌曲。

新時代主流音樂人開始追求“風格”而不是“流行”(或許也是能力問題),這有點像現在“華語樂壇領軍人”華晨宇的歌曲。

華晨宇因爲“私生子”事件人設崩塌,現在提到華晨宇的歌曲網上都是嘲諷爲主。

但相信只要多聽了幾首華晨宇的歌曲,伯光君相信都知道華晨宇沒有粉絲吹捧的那神,但也沒有現在貶低的那麼一無是處。

華晨宇的歌曲也不是嘲諷的全是說唱,再到那種開始低吟淺唱,副歌嘶吼抽搐的那種歌曲, 寫得好的它風格歌曲也不少。

但是我們把他的歌放到整個大環境,那些嘲諷華晨宇基本一句話:你說華晨宇歌曲好,他有幾首歌非常流行啊。

華晨宇這代主流音樂人問題就在這裡,“有水平且流行”的音樂遜色周杰倫那代太遠。

二是“流量時代”唱跳愛豆音樂,又佔據了主流樂壇三分之一。

嚴格說來,港臺的四大天王,臺灣的小虎隊,後來的SHE什麼的,用現在標準來看也算是“流量明星”。

但人家歌曲的下限是現在“流量明星”的上限。

港臺愛豆歌曲如果不是翻唱日韓歌曲,也是請知名作詞人,作曲人和編曲人打造和製作的,而且在唱歌跳舞等方面真的下了苦功夫。

現在的“流量明星”除了人設和粉絲口中“他她那麼努力”,作品就是粉絲自嗨,普通聽衆幾乎沒有聽過。

但因爲“唱跳愛豆”有資本和綜藝大力推動(從唱跳再到演戲),雖然他們作品根本不行,但他們也是華語主流音樂市場。

最關鍵是粉絲戰鬥力強,而且消費力強能推動“流量”,除了資本願意推,主流音樂人和媒體公開場合誰敢說一句他們不行?

你只要說一句不行,粉絲分分鐘控評再罵死你。

最後就是“短視頻音樂”和“快消網絡音樂”,瓜分了華語樂壇主流市場最後的三分之一。

這些音樂就是《大風吹》,李袁傑《離人愁》,再到花粥《下山》,《學貓叫》和《沙漠駱駝》等等短視頻音樂和快消網絡歌。

這類“快消”音樂就是雖然非常流行(爛大街),但是詞曲編等沒水平(口水歌)。

不過,他們在華語主流音樂圈地位不高,其中最成功網絡音樂人試圖進入主流音樂圈,這個過程中我們既能看出差距,他們的音樂在主流層面也不太成功。

這裡就不提名字了,現在你提名字必定會被粉絲追着罵。

華語音樂是衰落還是“百花齊放”?

伯光君以前也像是絕大多數網友一樣,直到前幾年開始聽華語獨立音樂。

這才明白不是華語音樂不行了,而是因爲種種原因“好音樂”普通聽衆聽不到了,需要專門去淘而且要能甄別。

據我這幾年聽到的內地獨立音樂的情況,得益於人口數量和經濟發展的關係。那些搞原創,而且水平不錯甚至有流行潛質的獨立音樂人。

現在有沒有趕上日韓樂壇不太清楚,但基本在港臺之上了。

比如這幾年伯光君聽的一些音樂人,那種能自己創作,沒有傳出抄襲,水平不低有流行潛質,而且不是照搬歐美日韓唱外文的音樂人。

一是嘻哈說唱,R&B,電音等等風格。

男性音樂人鬼卞、郭頂、太一、宮閣、Anti-General,葛東琪、唐漢宵,丁可等等。

女性音樂人歪歪歪,甜約翰,凱瑟喵,Quinn葵因,方拾貳(方十二),Vast&Hazy,黃詩 扶,張三彌等等。

這些獨立音樂人水平肯定遜色周杰倫好代音樂人不少,但他們的音樂其實不錯,有些歌曲因爲某些原因也出過圈。

二是華語樂壇的新樂隊。

香港新樂隊不太瞭解就不說了。

臺灣新樂隊一般兼具市場和獨立,在大陸人氣很高的有草東沒有派對,告五人,再加上椅子樂隊,康姆士樂隊,落日飛車等臺式新浪漫。

其它臺灣新樂隊還有甜約翰,貳伍吸菸所,康士坦的變化球,皇后皮箱,顯然樂隊,當代電影大師等等。

我個人聽了很多臺灣新樂隊,感覺那邊音樂風格同質化嚴重一些,好聽是好聽,但是聽多了有點膩味(很多臺式新浪漫就這樣)。

相反內地新樂隊有點“百花齊放”的味道了,各種各樣的音樂風格都有,而且音樂有水平,兼具流行和探索。

除了上過“樂夏”的九連真人,福祿壽,白皮書等。

其它還有海朋森,無邊界音樂,荒事樂隊,蛙池,明天週六,脆莓(Brickleberry),萬象COSMOS,畫家(ThePainter)等等。

上面列舉的還是最近幾年出道的新樂隊,不是2010年左右出道的樂隊,還有那些唱外文歌的中國樂隊。

唱外文的樂隊難道秘密行動不夠炸,還是橘子花不夠好聽嗎?

當然,目前新生代樂隊問題是,沒有出現像90年代唐朝樂隊等,2000年代新褲子樂隊,二手玫瑰等,2010年萬青等那種大家。

新生代樂隊音樂水平有,各種音樂風格都有探索和融合,但感覺還差那麼一口氣。

2、華語樂壇最大的問題是“流量時代”,普通聽衆聽不到好歌

當前華語樂壇水平相比之前確實有差距,但音樂風格其實相比之前是更加的豐富,有點快要爆發的前奏了。

但因爲“流量時代”泥沙俱下,好音樂需要聽衆自己去淘,自己還要有辨別的能力。如果聽得少就會經常遇見某些音樂在聽,火了就爆出抄襲外國音樂之類的。

哪怕如此,我相信只要聽過華語獨立音樂的都知道,除了上面列舉的那些音樂人,其它像嘻哈圈,電音圈,古風圈,樂隊圈等等。

那些音樂有水平而且普通人能聽得好音樂不少。

當前華語樂壇、尤其內地樂壇後真正的問題是:得益於經濟迅速的發展,前十年因爲“流量時代”主流音樂市場被沒水平音樂佔據,普通聽衆聽不到真正的“好音樂”。

當前華語音樂市場太不成熟,也太不健康了。

目前華語樂壇好的獨立音樂人最大的問題是賺錢困難,音樂也很難出來。

華晨宇那代主流音樂人佔據了主流樂壇市場之一,再然後唱跳偶像的音樂與“短視頻音樂”和“快消網絡音樂”瓜分了剩下的市場。

最終造成網絡音樂排行榜不是愛豆音樂(粉絲會花錢打榜),便是“短視頻音樂”的天下(短視頻流量第一)。

當前華語主流樂壇還能捧出好音樂,好歌手的平臺只剩音樂綜藝和影視配樂兩個。

不過,這兩個渠道也被有“流量”優勢的唱跳愛豆和網絡歌手佔據,當然華晨宇那代主流音樂人也在其中。

中國內地沒有一個有權威的“音樂獎項”這種風向標,資本從來只會追逐流量和利益,大力推動短視頻音樂,與快消網絡音樂,以及唱跳愛豆的音樂。

於是乎,普通聽衆天天刷短視頻,網絡音樂排行榜不是愛豆便是快消口水歌。

好的獨立音樂人和好音樂出不來(現在如果不上選秀生存都困難),這樣聽衆自然也就聽不到好的歌曲了。

尾聲

那麼現在這個問題有沒有辦法解決呢?

答案是在建立成熟的音樂市場和音樂產業鏈之前,只能靠聽衆自己淘好的新歌了(當然懷念老歌也可以)。

因爲現在已經進入了新媒體多元時代,各個文化圈子變得非常豐富。

這裡舉個例子,現在網友是不是瘋狂吐槽現在“春晚”的小品不好看了?

但大家不看“春晚”的相聲和小品完全沒有問題,因爲現在各種各樣的短視頻,搞笑視頻網絡到處都是。

其中當然有低俗不堪的垃圾視頻,但是用心創作甚至有深度的搞笑視頻也不少。

現在的華語音樂大概也是這樣(有水平的還好過短視頻),需要自己去發現和尋找了,你真正的進入各個音樂圈子就會聽得很嗨。

畢竟大人,時代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