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傳剛:讓算法更具向上向善的價值觀
來源:環球時報
11月24日,中央網信辦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通知,部署開展“清朗·網絡平臺算法典型問題治理”專項行動,提出要在3個月左右的時間內對網絡平臺算法存在的典型問題進行重點整治。
根據通知,此次行動聚焦當前網絡平臺算法應用中公衆反映強烈的諸多問題,包括同質化推送營造“信息繭房”、違規操縱干預榜單炒作熱點、盲目追求利益侵害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利用算法實施大數據“殺熟”、算法向上向善服務缺失侵害用戶合法權益等。
所謂“算法”,是指一組用來解決某個問題或完成特定任務的明確規則或者步驟。算法本身無所謂善惡,並且無處不在。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一份做菜的食譜就可以被看作是一套算法。
進入互聯網時代後,算法的應用得到進一步提升。運用算法,互聯網企業可以分析海量的消費者行爲數據,發掘用戶偏好,並根據每個人的興趣和需求不同,提供個性化的內容、商品及服務。互聯網企業還可以通過算法分析用戶畫像,實現廣告精準投放,最大化流量收益。由於算法能夠大幅降低企業的成本並提高效率,因此也成了互聯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優質的算法同時也對消費者有好處,例如它能夠幫助用戶更精準、更便利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如何利用算法指向了不同的結果,一些思想跑偏的企業或個人導致算法濫用的情況時有發生。例如,爲了能夠獲得更多廣告收入,互聯網平臺會盡可能追求高點擊率和流量,就有可能催生一些利用算法推送的吸引眼球、具有爭議性甚至是虛假的內容。還有,電商平臺也有對用戶進行大數據“殺熟”的現象,這是指平臺利用算法根據用戶的消費習慣、價格敏感度等因素,對不同用戶展示不同價格,以獲取更高利潤,但這麼做顯然損害了消費者權益,也是算法缺乏價值觀的體現。
平臺企業的“算法之刀”不僅會傷害消費者,也可能對準自己的員工。例如,一些外賣平臺爲了降本增效,會通過算法極盡可能地縮短貨品配送時間,而這可能導致外賣員不惜超速行駛或闖紅燈來規避超時帶來的懲罰,這不僅將他們自身置於危險之中,也給其他人帶去了外溢安全風險。
算法導致的問題並不是最近纔出現的,對算法的監管也不是從今天才開始的。但由於互聯網行業變化很快,算法技術的發展也日新月異,因此,相關法律法規往往存在滯後性,給一些想要鑽空子的企業或個人留下了可乘之機。另外,算法通常是一種商業機密,具有一定隱蔽性,監管部門很難完全瞭解其具體運作過程,更不可能實現實時監管,這也使得由算法導致的很多問題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
伴隨着問題的積累,公衆對算法的不滿正日益增多。最近農夫山泉董事長鍾睒睒公開表示算法之“大惡”需要遏制,雖然不乏爭議,但也確實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這種對算法日趨強烈的擔憂,讓加強對算法的監管變得日益緊迫。算法不能再繼續肆意“裸奔”,監管必須更積極有爲地介入,平臺企業也必須履行應有責任,讓算法更加具有向上向善的價值觀。
本次專項行動提出了五大目標,即希望通過治理,實現平臺的算法導向正確、算法公平公正、算法公開透明、算法自主可控、算法責任落實。這些目標都非常具體且有針對性,我們相信相關的監管舉措一定能夠有力提升平臺算法的價值觀,讓消費者的權益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正如前所述,算法日新月異,在即將到來的人工智能時代,算法勢必會發揮更大作用,因此,對算法的監管不僅沒有終點,而且必須時刻跟上。算法始終是一把雙刃劍,我們必須維護公平正義,堅決制止各種算法濫用行徑。同時,我們也要繼續充分利用算法,不能傷害企業在算法創新上的積極性,更不能將算法妖魔化。對算法的規範和治理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需要相機、相時而動。
在監管之外,企業在算法設計上也要更多考慮長遠利益,除了加強對用戶數據的保護、對算法的管控,也應當盡力提高算法透明度。公衆也需要增強算法意識,平衡使用算法的便利和風險,並懂得如何維護自身權益。總之,算法治理需要監管、企業以及社會的共同參與,任重而道遠。(作者是財經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