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影以來最喜歡哪個角色?李連杰曝:這2部影響最深厚
巨星李連杰推出新書《超越生死,李連杰尋找李連杰》,今(21)日赴臺北教育大學與師生舉行座談。(陳君瑋攝)
李連杰帶着大女兒Jane(右)一起出席在臺北教育大學舉辦的「超越生死的藝術」師生座談會。(陳君瑋攝)
巨星李連杰推出新書《超越生死,李連杰尋找李連杰》,今(21)日赴臺北教育大學與師生舉行座談。會間被問及最喜歡演出過的哪個角色,他直言沒有特別偏愛的,首部領銜主演的《少林寺》還有黃飛鴻系列等代表性作品都對他的影響很深厚,「我從小有個習慣,每部電影我都很努力做完,之後我就不管了」。
李連杰下午在北教大與師生對談主題訂爲「超越生死的藝術」。主持人在開場時先詢問李連杰對於教育的看法,他提到,自己一路在學習,7到8年前與大陸知名企業家馬雲一同投入鄉村教師計劃,每年向百位老師投入人民幣10萬元的持續補助,過程中兩人擔憂做的太少,後來又再將獎補助案拓展到校長還有師範大學的學生,盼提升偏鄉教育資源能量。
李連杰也特別解釋新書中談到追求「人劍合一」的境界,其實在學任何功夫、武術、音樂、繪畫各藝術領域都一樣,「任何技術三個階段」,前3年是第一個階段由老師傳授基本功,第二個層面則是創造自我、與衆不同,第三個階段則最難達到,這個部分他也常與知名鋼琴家朗朗聊過,即沒有任何風格,隨着心性表達。
至於佛法所說的「聞思修」三階段,李連杰說,「非常有意思,在任何今天的社會裡,什麼行業都能用到」,當今科技時代的訊息量太大,人們很容易被新聞領着走,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他鼓勵看到任何事物都懂得思考,「最簡單的就是最重要的,學佛法跟武功都是如此,才能累積超越自己的基礎。」
李連杰也說明什麼是所謂的小我、大我與無我,在佛學當中很明白,一定要在無我與利他中間有所平衡。對此他笑說:「利他之前得先利己,不然就變要飯了」,並強調「慈悲智慧就兩個翅膀,缺一不可,一定要想辦法平衡,平衡太重要了。
在分享完新書內容之後,現場諸多學生提問,其中有同學問到如何在歷經劫難 後轉變心念與面對生活,人生深刻的啓發又是什麼?李連杰回答,外界與媒體總以一句話簡單帶過在海嘯之後的他做到立刻轉念,這來自於人們對他的不理解,過程中如果沒有此前7年的學習佛法,歷經生死瞬間後,「一定吃喝玩樂去了」,但他依循着佛法的奠基,只是換一種方式生活,從古至今,只要有生必有死,秦始皇也沒改變,那把每年當最後一天活,就很精彩!」
另外也有學生提問,如何讓煩躁的心平靜下來,李連杰則說,拍電影時常會思考,什麼是正常的與正確的,人眼很多錯覺,想要集中只能從一點做到,「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簡而言之就是活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