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信息交互的視角,描繪大腦的工作機制

大腦是人體最重要、最精密、最複雜的器官。腦科學早已成爲基礎科學,而研究大腦,造福人類社會,是衆多科學家畢生的追求。

隨着醫療科技的發展,計算機的計算速度及精度大幅提升,人類對大腦功能和揭示大腦工作機制,上升到一個新的階梯。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們該如何去認識腦科學、認識大腦,從而實現科學、高效、健康的使用大腦。

在1月13日,由易飛華通主辦的《解碼大腦功能——思維與生命》分享會上,易飛華通創始人兼董事長吳一兵教授,在業內首次從信息交互的視角描繪大腦的工作的機制,並提出大腦的“動態協調性理論”的工作機理。

在該理論的指導下,易飛華通逐步完善大腦功能狀態測量的數字化表達技術,提出包括鎮靜、鎮痛、疼痛、認知、情緒、記憶在內的32項客觀定量指數,填補了多項國際空白,並獲得臨牀認可與規模化應用。

其中,易飛華通結合神經電生理信號解析與自動化控制技術的麻醉自動給藥系統,已經在國內多家醫院進行臨牀試驗。

究竟什麼是大腦信息交互的動態化,什麼是大腦信息交互的協調性?動態協調性理論的來源基礎又是什麼?關於大腦工作機理等一系列問題,今天藉助本篇文章,我們在理論基礎上,可以更加深入認識人類的大腦。

本文在閱讀上有點燒腦,但值得細細品讀。(注:本篇內容爲吳一兵教授的原文分享,感興趣的話,可以關注易飛華通本次活動,解鎖更多腦科學內容)

‍⚕️ 原創/ 吳一兵教授

出品/ 良醫財經

以下是吳一兵教授主題講座原文。

大家好,今天我給大家重點分享一些有關大腦的理論知識。

在通過長期臨牀應用研究,我們從信息交互的視角描繪大腦的工作機制,提出了大腦的“認知動態協調性“理論,這個理論在國內外屬於首創。下邊我給大家介紹一下理論的內容,可以用下述各點概括:

1. 信息交互是物質的本質,信息交互的最大化是信息交互的內在動力。

2. 信息交互通過引力,電磁力實現元素的聚集,形成物質。

3. 信息交互的最大化需求,讓信息交互形成了獎賞機制和逃避對抗機制。在其作用下,信息交互形成了輸入輸出的閉環交互模式。

4. 帶有獎賞和逃避對抗機制的閉環輸入輸出的元素聚集體,就是生命體,其他的是物質體。

5. 意識是同一信息在大腦海量神經通路中傳輸形成的速度差異的表現形式。

6. 大腦中信息傳輸的速度是由電特性和生化特性綜合決定的,每個神經元對信息的傳輸速度都可以不同。

7. 正常生命體,信息傳輸的平均速度越慢,形成的速度差異就可能越大,意識認知水平就越高。在人類大腦中信息傳輸的速度低於動物,而嬰幼兒大腦的信息傳輸速度高於成人。

8. 記憶,注意力,專注力,聯想,決策等功能定義爲認知。認知是同一信息在大腦中海量神經通路傳輸中,形成了輸入輸出的多重多個閉環環路通路,信息傳輸的時間持續性增加。

9. 大腦信息交互的協調性,可以表現在時間分辨率和空間分辨率之下。在時間分辨率下,信息傳輸的速度差異的最大幅度越大,變化越多,意識程度越好。空間分辨率下,一致性越好,越協調,認知功能越好。

10. 意識是關聯於參與信息交互的神經元的多少,認知關聯於信息交互通過的閉環環路的多少,以及閉環信息流動導致的持續時間的多少。

11. 動態可以描述差異和變化,而意識關聯於動態化的程度。靜態可以描述重複和循環,而認知關聯於靜態化的程度。

12. 神經閉環通路分爲微觀神經閉環環路,介觀神經閉環環路和宏觀神經閉環環路。分別關聯於神經元,核團和大腦的整體功能,宏觀神經閉環環路包含意識和認知。

13. 獎賞機制和逃避對抗機制是神經通路形成輸入輸出閉環環路的內在機制,規劃了神經元作爲輸入還是輸出,抑制還是興奮,促使宏觀信息交互的最大化。

14. 神經傳輸閉環環路的數量、神經通路的數量以及神經元的數量,這些都決定了信息交互的速度差異。也是意識和認知的高級程度的決定因素。

15. 認知動態協調性理論在宏觀層面描述了,生命體追求的是輸入信息的動態最大變化。

16. 大腦信息交互的靜息態,稱作自協調震盪態,是生命體生存狀態下,信息交互的最小值,信息的變化僅僅關聯於,神經元細胞膜內外電位的週期性震盪。

信息在神經通路中傳輸的速度差異,也是生物時間的表達。時間是相對的,和人的意識認知狀態有關。信息傳輸的速度,也和能量交換、溫度有關。

大腦的自協調震盪狀態,也是大腦生物鐘的時間刻度標準,類似於物理世界的時間刻度標準,原子鐘是信息變化的最小刻度。

從現實世界看,信息交互是生命體的本質,表現在社會的方方面面,比如人們的追求當經理,當網紅,當心靈導師、追求財富等,還有喜新厭舊,懈怠,不滿等等。

分析下來,都是信息交互需求導致的。現在的戰爭,信息化是戰爭能力強大的體現。而新冠病毒也是追求和人體細胞的信息交互。

上至國家關係,下到個人之間交往,無不是信息交互的內在機制起作用。信息交互形成閉環模式,獎賞和逃避對抗機制是其中的內在控制因素。

在獎賞機制作用下,某些神經細胞專職信息的輸入,某些神經細胞專職信息的輸出,輸出信息導致產生更多的神經細胞負責信息輸入,信息輸入的增加。

反過來,又使負責輸出的神經細胞更多的聚集,輸出信息增加,這種過程循環往復,是信息交互最大化的過程,也是信息交互動態變化的體現。

這樣的閉環環路對輸入信息有了記憶的特徵,信息流動過程就是記憶的機理。

對於信息交互的最大化屬性,可以用人們對於錢財的獲取過程,找到現實世界的例證。比如,有人通過彩票一次獲得上億的錢財,按常理其人應該快樂無憂的度過一生。但實際上他的滿足感只能維持很短的一段時間,又會重新追求更多的錢財。

這是人們司空見慣的現象,恰恰說明了信息的變化這個信息交互的重要內涵。

信息交互在人和動物之間的比較,人和動物都有意識和認知,動物大腦中信息的傳輸也有速度差異,也有閉環環路的傳輸模式,也有獎賞逃避對抗機制。

和人相比,動物大腦的神經元數量,神經閉環環路數量都遠遠低於人類大腦,動物大腦的信息傳輸速度也快於人類大腦,數量少,速度快,產生的速度差異的變化程度也遠遠低於人類大腦。

同時信息交互相關於體內的元素的種類多少。人類的飲食所包含的元素多於動物,特別是熟食攝取,使人身體內的各種大分子,小分子,遞質,神經因子,各種金屬離子,各種生物菌羣,都對大腦的信息交互產生幫助。

近期胃腸道和腦之間的關係常常被提及,胃腸道也是信息交互的多發聚集地,腦腸軸也說明胃腸道對大腦狀態的影響,所以動物的意識活動、認知活動都與人類大腦有質的區別。

我們看到人類大腦從出生到死亡的信息交互的特點和變化規律,也是遵循着從單調快速,到複雜協調變慢,最後又變快速單調的過程。

嬰兒的出生,意味着大腦發育的開始。由於嬰兒大腦神經元的數量和神經通路,以及神經閉環環路都處於較少的轉態,獎賞機制形成的閉環環路只有飢餓環路,排泄環路和不良刺激環路。

嬰兒信息在神經通路上的傳輸速度是快於成人,同一信息在神經通路上的傳輸速度差異低於成人,意識和認知都處於低級。速度快,消耗的能量也多於成人,吃奶的次數很多。

隨着時間推移,嬰兒接觸到的信息突然增多,信息交互的變化巨大。大腦內快速形成神經閉環輸入輸出環路,導致信息交互能力的增加,使神經元數量也快速增加,一年內的嬰兒腦發育極快。

隨後幾年腦發育也很快,嬰幼兒時期,施加給嬰幼兒大腦的信息輸入極爲重要,是其大腦中形成閉環環路和功能區協調性的關鍵。

而老年人大腦變化的特點和嬰兒正好相反,是從慢逐漸變快的過程。

隨着老年人大腦的老化,慢慢接近嬰兒的大腦神經通路的特點,其腦特徵也類似嬰兒。信息在神經通路上的傳輸變快,意識和認知功能下降,人變得固執,思考能力和記憶能力都在同步下降。

數十年前的記憶由於當前記憶能力的下降而逐漸清晰,回憶能力顯現了。如果一直保持健康,大腦的老化最後可以,等同於嬰兒出生時的狀態,並最終完全喪失意識和認知,走向死亡。

我們提出的認知動態協調性理論,來源於對麻醉、昏迷、睡眠的研究。我們用這個理論來描述一下這三種狀態下,大腦的信息交互發生了什麼變化。

不過先需要說明一點,腦電波是大腦信息交互的外在表現形式,是人類瞭解大腦工作機制的窗口。可以說是大自然給人類保留了一個,自己動態研究自己的奇妙機會。

神經電生理是腦電波的科學基礎,認知動態協調性理論是建立在腦電波的研究基礎上。但由於複雜性和易得性,目前被低估和忽視了。

腦電波分有創和無創,有創腦電波是針對單個至數千個神經元的研究,無創腦電波是針對上百億個神經元的研究,無創腦電波的複雜性遠遠高於有創腦電波。

由於人類社會是由人創造的,其本質就是人的大腦外在表現,是大腦把自身映射到物理世界,都是要遵從信息交互的本質。所以纔有宇宙類似於大腦的結構,城市燈光的聚集類似於大腦的結構等。

首先回到麻醉上來說,手術就是開刀,是對人體強烈的刺激輸入,讓人有劇烈的疼痛感覺,引起血壓、心率的劇烈上升,這是一種逃避對抗機制下產生的信息輸出,可能會導致死亡。

手術中的麻醉是讓患者沒有意識,血壓和心率沒有太大變化。這就需要使用鎮靜的藥物和鎮痛的藥物,阻斷外部刺激信息輸入神經通路,從而避免逃避對抗的信息輸出。

其中一種叫丙泊酚的鎮靜藥和一種叫瑞芬太尼的鎮痛藥,在使用後,可以阻斷外部信息和內部信息在神經通路中的傳輸,阻斷神經元之間的信息傳遞。

目前人工麻醉給藥的標準操作下,大部分神經元基本處於自協調震盪狀態,也可以看做是大腦逃避機制導致的信息交互的狀態。

但這種狀態會對認知有影響嗎,在數小時的麻醉過程中,特別是對老年人或兒童。

從認知動態協調性上看,正常大腦是追求信息交互的變化。而此時大腦的信息交互,只剩下神經元細胞膜內外的電位週期變化,各個神經元細胞之間的變化差異已經消失。

這本身已經不符合,生命體信息交互最大化的本質,多少是會影響認知功能的恢復。

如果藥物量還在增加,或患者的個體差異,將會導致神經元細胞膜離子通道的關閉,細胞完全不工作並被抑制。沒有任何信息交互的變化,相當於假死狀態。

這種情況下,大腦的對抗機制將會啓動,神經細胞出現爆發性的興奮,相當於強行啓動信息交互,但又無法改變藥物的作用,這就是信息交互的爆發現象和抑制現象的震盪交替,也被定義爲爆發抑制的一種麻醉現象。

科學已經確認,這種狀態如果持續1小時以上,就會嚴重影響意識和認知功能的恢復。

麻醉導致大腦信息交互的變化喪失,給藥過程是持續不變的,也不符合大腦的閉環輸入輸出最大化變化的特徵。在動態協調性理論下,還有沒有更好的麻醉給藥方法,讓大腦更符合信息交互的機制,從而改善麻醉對認知的影響。

既然變化是關鍵,我們就研製一款麻醉自動給藥系統(下文統稱麻醉機器人),使給藥輸入方式變爲動態變化的。同時利用測量大腦的麻醉深度效果,麻醉機器人輸入藥物的變化,遵從藥物的效果變化,從而形成動態協調的給藥特徵,進而符合動態協調性的信息交互機制。

麻醉機器人在數十例手術麻醉的臨牀試驗中,結果出乎我們所料。麻醉機器人完成的麻醉,兩種藥物都節省了50%以上的藥量。術後認知功能恢復也有明顯改善,術中血壓表現的更平穩。這種結果,已經是量變到質變的性質。

動態協調的給藥模式,最符合大腦的信息交互的運行習慣,證明了不單單是藥物輸入的數量起到藥物的作用。藥物輸入的變化本身,也能起到藥物的作用效果。我們通過麻醉機器人的臨牀試驗,進一步驗證了認知動態協調性的理論。

再來說昏迷。昏迷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頭部本身損傷或疾病造成的,是被動的。一種是身體其他部位損傷或疾病造成的,是身體主動調節血流分佈,降低大腦的代謝水平,使大腦休眠,以便更多血流灌注病竈,對抗疾病,這是逃避對抗機制的作用。

針對中風這種腦損傷疾病,實際上是影響了大腦信息交互原有神經通路的閉環環路結構。和麻醉不同,此時神經元不是處於自協調震盪狀態,而是處於一種信息傳輸的閉環模式。

輸入信息無法進入循環,也不能產生輸出信息,信息交互的輸入輸出閉環結構被破壞了。

如果昏迷程度淺,輸入輸出的信息閉環環路傳輸可以建立,但大量的閉環環路缺失,意識活動和認知功能相當於動物水平。

昏迷是一種信息交互最大化或變化能力的缺失。既然是信息交互的變化缺失,和麻醉一樣,在鎮靜和鎮痛給藥方面,也採用動態協調的給藥方式,增加藥物輸入的動態變化,是不是可以改善昏迷患者的認知功能恢復。

在初步個例的臨牀試驗,證實了這個結論。針對一個83歲腦幹出血患者的保守治療中,採用動態變化且協調的給藥方法,患者在昏迷五十多天之後,認知功能初步恢復,再經康復治療後,認知功能恢復至醫生、家屬滿意的程度。

麻醉,昏迷的外在表現,都是患者意識活動的降低,對外界的信息輸入無輸出迴應。但人在睡眠中也存在這樣的現象,睡眠中大腦信息交互發生了什麼。

睡眠本身就是信息交互追求變化的表現,睡眠中大腦參與信息交互的神經元和信息傳輸的神經通路大量減少,信息傳輸的速度減慢,關聯的閉環環路也減少了,信息交互的速度差異減少,信息交互的變化減少。結果就是意識程度下降,認知也下降。

但睡眠時信息交互的變化還存在,仍有部分神經通路在工作。信息流動也沒有形成持續不變的閉環模式,這和麻醉及昏迷都不同,只是不參與信息流動的神經元增多,休眠的神經元變多。

睡眠中有信息交互的過程,有信息交互的變化,同樣變化最大化也決定了睡眠質量的高低。

睡眠中信息交互的變化表現,在睡眠深度的變化週期上。如果1到5個睡眠深度,作爲一個睡眠週期,持續時間是兩個小時左右。

整晚睡眠包含四個這樣的週期,就是高質量的睡眠,一旦睡眠有問題,就是變化減少了。

一個週期如果只有1-3三個深度,甚至只有1個深度,這就是打呼嚕或失眠患者的特徵。信息變化減少了,睡眠質量就下降了。第二天認知功能和意識活動,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睡眠看似和外部沒有信息交互的變化,但大腦內部還是包含了信息變化這個生命體的根本。從麻醉到昏迷,再到睡眠,信息變化的程度完全不同,效果也完全不同。

目前新冠疫情的爆發,人們都有很多疑惑,也有很多擔心,陽康的後遺症,陽康後的猝死,心肌炎等問題。

新冠疫情對人的神經系統也有傷害,是目前科學界的一種說法,也是客觀事實。

在感染病毒後,身體的信息交互的協調性被破壞,無論周圍神經還是大腦神經,都處於敏感狀態。在神經通路上信息傳輸的速度更快了,消耗的能量更多了,相當於神經的損傷。

康復後由於信息傳輸的速度變快,但信息交互的變化相對也減少了,這就導致了一系列的症狀,比如容易疲勞。

另外信息傳輸的速度快,體溫容易波動,出虛汗,持續咳嗽,容易感冒,洗澡等,也會有一系列的情緒問題。意識和認知都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就有了腦霧的說法。

特別是信息傳輸的速度進一步加快,有可能會導致腦內自殺。這是因爲神經元細胞的敏感性增加,容易影響神經通路的變化。在簡單的疲勞狀態下,都有讓不良信息入侵生命控制中樞的風險,導致呼吸系統的過度應激,甚至死亡。

這也是很多年輕人,中年人陽康後死亡的可能原因之一,有待研究,但難度極大。

目前對死亡的研究都是靜態的,或者通過解剖學。腦內自殺是動態的死亡原因,是大腦的控制過程的自噬,也是信息交互的意外。

關於心肌炎的問題,病毒對心肌是不是有傷害,從醫學上並沒有權威的結論。但從我們的理論出發,也可以進行猜測,病毒導致神經通路上信息傳輸的速度變快,神經敏感性增加,心肌細胞的電傳導也變得敏感,導致心臟的跳動頻次很容易加快。

同時控制心臟跳動的周圍神經信息傳輸速度的加快,容易導致心臟跳動的加快。心臟跳動的敏感,自然可以引起炎症的發生,導致心肌炎問題的發生。但這種可能也是需要科學研究。

信息傳輸的速度快慢,環境溫度的不同,對人的意識和認知也有影響,我們分析一下低緯度國家和中緯度國家。

比如非洲國家與美國,中國,歐洲等相比,非洲國家的氣溫相對高,溫差變化不大,從信息交互角度看,可以猜測生活在非洲國家人的大腦信息傳輸的速度相對較快,輸入大腦的溫度信息的變化也小。

事實上,非洲國家的科技創新和科學能力,生產力都低於中國,美國等,人的勤奮程度也有不如,除了資源等其他因素以外,這種速度快導致的意識活動和認知活動的下降,易於產生疲勞。

同樣的非洲人,生活在美國和歐洲,就沒有意識和認知的差異,對科學和創新的貢獻也沒有差異。

這種現狀是信息傳輸的速度不同導致的嗎?這是一種猜測,值得研究。另外黑人的運動天賦強,是不是也是因爲傳輸速度快的結果,這些都是有意思的話題。

生命體追求信息交互的最大化,也是最大變化,這說明了中高級生命體都是有壽命限制的。信息交互的最大化頂點之後,就要向最小化發展,導致最後死亡。

這也是種羣追求最大變化的內在機制,信息傳輸中動態的變化,可以從時間分辨率上,分析腦電波數據的時變熵。而信息傳輸中形成的閉環環路流動,也稱爲靜態特徵,可以從時間分辨率上分析腦電波中的同步變化。

動態變化是意識活動的優勢表現,大腦的注意力分佈在外部信息的交換,靜態變化是記憶,專注,聯想,決策的認知活動的優勢表現。

記憶和專注是信息在多個閉環環路上的同步流動,同時伴隨環路之間的同步流動,記憶越深刻,相關的環路越多,環路循環時間越長,大腦中同一時刻可以有很多不相關輸入信息在神經通路上流動,同步觸發的神經元最多的信息。

關聯的記憶、專注、決策就是注意力,分神就是注意力的切換,是同一時刻,其他信息所觸發的神經元數量超過了原有的信息。類似於量子世界,信息的傳輸也是量子化的,同一時刻可以出現在大量不同神經通路上。

量子科學的出現,是大腦中功能的一種外部表現,也是協調大腦信息交互的多樣性和變化表現。

既要有動態的意識優勢時刻,也要有靜態認知的優勢時刻。這就是協調的表現,動態的協調和靜態的協調,就組成了人類大腦的完美功能。

有人問,芯片也是信息交互的集中載體,也有輸入輸出,是不是也是生命體,會不會也會有意識和認知,會不會對人類造成威脅?

芯片的基本組成是三極管,大腦的基本組成是神經元,從信息交互的視角看,速度傳輸的差異是意識,三極管的信息傳輸是電,電的傳輸速度是光速,電信息在三極管上的傳輸都是一個瞬間速度。每個三極管都一樣,不會改變。

而神經元信息傳輸就完全不同,神經元有化學物質參與信息傳輸,也有電信息參與信息傳輸,不管是電傳輸,還是化學傳輸,傳輸速度都是可以控制的。

每個神經元信息傳輸速度都可以不同,電信息傳輸是受神經元周圍離子濃度的不同而改變。化學信息的傳輸速度,受突觸釋放的遞質數量和受體的狀態影響,這就是芯片和大腦的本質不同。

神經元很神奇,信息在上傳遞,各個速度可以不同。芯片中的三極管,速度傳輸都是一個光速。

芯片不會有意識,由芯片組成的計算機不會有意識。不管是人工智能,還是深度學習,都不可能產生意識。

但有相當於神經元的計算機組成網絡,信息傳輸也具有速度差異,一旦編程賦予獎賞和逃避機制,就會有意識發生。

還有一些生命現象比如疼痛,又是什麼樣的信息交互模式?疼痛和專注有關,疼痛是一種重複的持續的信息傳輸狀態,是一種靜態神經閉環環路的信息流動表現,但參與的閉環環路少,閉環環路越少。

疼痛劇烈時,人的外部信息輸入基本關閉,參與疼痛的信息交互關聯的神經元數量很小,是一種靜態協調性爲主的狀態,動態協調性下降,意識程度下降。

除了疼痛和專注有關,學習也和專注有關係。但兩種專注是不同的,學習的專注有很多閉環參與其中,閉環之間還有信息交互。因此學習的專注參與的神經元更多,既表現爲靜態協調性的上升,也表現爲動態協調性的上升或不變。

另外兒童自閉症,從信息交互方面分析,也是一種協調性問題的表現。

大腦的獎賞機制沒有作用,或作用不足,逃避對抗機制反而作用加強。兩種機制失調,導致無法形成輸入輸出關聯的神經閉環環路,特別是宏觀輸入輸出閉環的建立。

自閉症嚴重程度增加,大腦根本無法形成大量有效的神經通路,在神經閉環環路之間沒有有效的信息聯動,動態協調性和靜態協調性都出現問題。

除了腦損傷、疾病,導致大量神經元死亡這種情況以外,如果自然發育形成的自閉,或許是身體內缺乏某些關鍵元素,先天或後天都有可能。

這些元素,作爲神經信息因子,是獎賞機制起作用的主要介質,沒有獎賞機制的作用,輸入信息和輸出信息的閉環通路無法充分發育。

另外不像合理麻醉狀態的神經元自協調震盪的微觀層面,在介觀層面,神經元聚集區之間信息交互缺乏,聯想功能不足,空間協調性發育不良。

雖然核團功能區功能有可能形成良好的閉環環路,但宏觀層面的閉環環路出現問題,無法形成大閉環,時間動態協調性和時間靜態協調性雙下降,意識和認知問題隨之而出。

成人的抑鬱情況類似於兒童自閉症,主要也是獎賞機制和逃避機制之間的失調,導致在介觀層面,功能區之間信息交互的閉環環路出現問題,影響了宏觀層面輸入輸出閉環信息流動的協調性,也是我們經常提到的信息孤島。

要研究信息交互,就要對信息進行測量。在2006年,我們發明了大腦狀態的六分鐘測量技術,通過設備在臨牀很多科室形成了應用。

這種測量技術是針對腦電波分析時間動態協調性和時間靜態協調性。在分析空間動態協調性和空間靜態協調性,我們創造出皮層皮層下兩房室的腦電波的分析方法。利用小波分析技術,成功的提取了腦電波中關聯於動態和靜態的諸多成分。

在幾十萬例臨牀腦電圖原始數據基礎上,通過算法的機器深度擬合學習,獲取了包括大腦鎮靜,鎮痛,疼痛,焦慮抑鬱,睡眠,腦耗能,腦內斂,腦混沌,左右腦偏側,疲勞,記憶加工等等三十多項腦功能狀態指標,反映大腦的意識和認知。

我們利用這種測量技術,針對兒童鼻炎的臨牀應用,進行了上千例大樣本腦功能狀態的測量。

數據分析結果發現,在3~5歲學齡前鼻炎兒童與普通正常兒童的指標對比有6項顯著性差異。等到了(6~11)小學階段,存在顯著差異性的指標高達13項。特別是涉及到抗干擾,注意力方面的腦內斂和外專注的數據指標,鼻炎兒童不如普通兒童。

鼻炎兒童的睡眠呼吸指數問題較大,可能是呼吸效率問題導致大腦氧供不足,變化減少。同時鼻炎的刺激信息一直傳遞,使外周神經持續處於興奮狀態的水平,過於敏感,而導致各種外部信息傳入無法抑制,協調性下降,表現出來就是注意力分散,多動。

前面提到人類的信息交互是需要變化,需要最大化,而信息交互本身,又是一種能量的交換,這樣的能量交換,就需要軀體提供能量。

呼吸系統、血液循環系統都是向大腦提供血流灌注,而血流裡帶有氧的成分,是信息交互的內在能量之一,其他的還有葡萄糖等等。

大腦的信息交互需要血流,軀體工作也需要血流。大腦的血流灌注是解決大腦的信息交互,實現意識和認知功能。軀體也需要能量維持工作,維持生命體的存在。

這兩個能量維持的對象,一個是生命,一個是意識和認知。這兩種需求,就帶來了對血流的競爭。競爭過程,就是生活質量和生命健康的平衡,我們命名爲血流分佈理論,血流分佈在什麼位置,就能起到什麼作用。

大腦的血流分佈,佔了整個人體血流的1/4以上,這部分血流和生命健康無關。我們研究發現,白天血流充分關注大腦,維持大腦的意識和認知。夜晚更多的血流灌注軀體臟器,以維持生命能更好的存續,這是一種協調的機制,也是信息交互動態變化的一種特徵。

在不同狀態下,通過調節全身的血流分佈,來改善疾病治療,改善大腦的狀態,改善人們的學習和工作質量,都有重要的意義。比如良好的睡眠,泡腳,足療,或者保持開心等,都是健康養生的方法,其中重要的是血流分佈的內在機制的作用。

通過對大腦工作原理的分析——動態協調性以及血流分佈的理論、我們可以找到一種定量的導航方法,指導人們如何健康,高效、科學,規範的使用大腦,而這樣的方法古今中外至今沒有。

我們提出了大腦的工作機制,就代表了我們可以用這樣的一個大腦的工作機制來調節大腦,達到一個最佳的認知狀態、意識狀態,或者生命狀態。

有了這樣的理論,我們就可以對大腦達到一種導航的目的,就像地圖上位置導航,我想去到哪,按着導航走,就能到。我們也希望按照我們提出的這個理論走,你就能達到你所希望的一個認知水平。

比方說小孩子的記憶力怎麼提高?小孩子的記憶力是大腦中閉環環路增加且環路之間的相互關聯。那麼,我們能不能找到一個方法,讓信息在大腦當中形成這樣更多的閉環和關聯。

這種關聯就叫做聯想,也就是說在記憶的時候,我們能不能給他產生很多個跟他的聯想有關、跟他的獎賞機制有關的內容。如果我們把這些加到他的記憶學習當中,那麼是不是會提高他的記憶力水平?

因此我們提出“健康財富化”的概念,也就是說我們要讓這個大腦獎賞、逃避機制作用於人們的日常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並希望用這樣的方式來產生導航。

我們都知道這個閉環的形成,輸入輸出的形成是獎賞機制作用下的結果。我們希望孩子記憶力提高,反過來我們增加他的獎賞的內容,是不是就能讓他形成更多的閉環?

我們健康財富化就是針對這樣的一種獎賞機制的激勵,或者說我們對那些疾病治療、疾病康復人羣,比如說腫瘤病人,我們能不能有一種辦法改善他的大腦的狀態,改善它的治療效果。

腫瘤病人大腦當中,他的任務中心是治病、治療。這樣的任務我們能不能給它變成一個叫做財富任務。如果我們能把他的疾病治療任務,切換到財務財富這個上面去的話,我們就能激起他的獎賞機制,形成信息交互的協調性。

這種信息交互的協調性,在這種獎賞機制產生的作用下,會讓生命體變得更協調,而不是失調。而協調可能對腫瘤的治療就有巨大作用,這也是我們和腫瘤醫院,對於腫瘤患者的一種治療模式的科學研究。

目前我們科學研究現在已經在中國獲得了獎,也將去參加美國的健康長壽的大獎。

因此不管是疾病治療,還是孩子的學習,我們都可以用這套理論來進行導航。如果我們在孩子的教育上、學習上增加更多的神經元的參與,可以讓它形成更多的這樣的一種閉環,這樣會讓孩子的認知發育就更快,學習能力更強。

如何怎麼去激發,給他帶有獎賞機制就可以,獎賞機制是什麼?就是我們讓他在學習當中,跟他的快樂聯繫起來,比如玩具、踢球等,這些都是孩子的快樂。

我們把這些跟孩子結合起來,也就產生了獎賞機制。孩子大腦產生獎賞機制,大腦當中就會產生閉環,產生了輸入輸出閉環,孩子的認知就提高了。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導航,認知動態協調性理論就可以,作爲一個認知或者意識提升的一個導航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