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被霸凌到大「露齦笑」! 牙冠增長術讓女子獲新生

圖文/NOW健康

牙齒由牙冠及牙根組成,牙冠又可分爲「臨牀牙冠」和「解剖牙冠」,前者指露出牙齦外、肉眼可見的白色部分,後者則是涵蓋至牙骨質及牙釉質的交接處。臺北慈濟醫院牙科蘇穎珊醫師分享一案例,25歲許小姐從小就常被同學取笑「牙齒短」、「牙齦很長」、「露齦笑」,爲了拍攝婚紗照,到臺北慈濟醫院牙科進行改善,順利讓許小姐舉行婚禮。

青春期時牙齦都可能會移動 醫師解釋變異被動性萌發

蘇穎珊醫師表示,牙冠的主要功能是咀嚼,理想前牙寬長比爲 73% 到 87% 。一般來說,牙冠增長術的適應症包含齲齒、藥物副作用或咬硬物和意外造成的牙根斷裂、基因遺傳和變異被動性萌發,而許小姐的案例,屬變異被動性萌發,即牙齒萌發時的發育異常,以診斷蠟型模擬術後狀態並和患者溝通達成共識後,替她施以「牙冠增長術」進行治療。

蘇穎珊醫師說明,牙齒萌發時,有主動和被動萌發階段,在被動萌發的階段牙齦會向牙齒的根部移動直到在牙骨質和牙釉質的交界附近爲止。到青春期結束爲止,牙齦都可能有些微的移動,但要是這個機制沒有發生,就是變異被動性萌出,會使患者牙齦露出過多與牙冠偏方形且短小。

牙冠增長術適用於牙齦增生 平日務必維持良好口腔清潔

牙冠增長術顧名思義是要增長臨牀牙冠的部分,常用於牙齦邊緣或下方的深部齲齒及牙齒斷裂情形,透過此術式能讓醫師有足夠的牙齒補牙或製作假牙;而其他常見執行術式的原因包含牙齒萌發異常造成的美觀問題、藥物副作用與口腔衛生不佳導致的牙齦增生。

蘇穎珊醫師指出,病人因牙齦過長或牙冠過短來到牙科求診,會先建立正確的診斷,需評估:病人年紀、臨牀症狀、病史與用藥史、牙齦覆蓋與牙冠比例的測量、口腔 X 光片與牙周探測深度。正常萌發過程在 20 歲左右達到平衡,因此年齡是正確診斷的基本因素。若確定手術,則會讓病人在局部麻醉的狀態下,修整齒槽骨及牙齦,使其露出更多埋在牙齦裡的齒質,增長牙冠長度。但齲齒過深、剩餘齒質不足、牙周狀態不佳、糖尿病控制不良、使用骨質疏鬆藥物或有其他生理、心理狀況者不適用此術式。

蘇穎珊醫師提醒民衆:平日務必要維持良好的口腔清潔,避免使用牙齒咬過硬的食物,才能減少齲齒髮生和齒裂困擾,降低手術的必要性;而先天基因及牙冠發育異常因無法預防,民衆若想改善外觀可到牙科門診與醫師討論,評估有無手術必要性。

更多NOW健康報導▸憂鬱症陪伴者常遇5大困境 OverBlue分享陪伴心路歷程▸講座報名/解密失智症警訊! 精神科專家教應對與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