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縣城中專到全球數賽,這纔是真正的不拘一格

這兩天,感謝不拘一格的阿里數賽讓我認識了不同凡響的他們。

2024年6月,一個縣城中專女孩突兀地闖入了被清北、劍橋、麻省理工名校生包圍的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決賽圈。

這場由阿里發起的數學大賽每年都會成爲社會熱點,帶動數學走熱,曾走出過一大批新生代數學家,包括“韋神”韋東奕。大家接力着一場腦力的奔跑,一邊跑一邊帶動更多人加入其中。

17歲的姜萍看起來與他們格格不入——她在江蘇淮安漣水縣的一所中專學服裝設計,沒有接觸過競賽,幾乎一上來就赤手空拳地走入最高水準的數學競技場。

過去,數學是她看向外面世界的唯一窗口。這個夏天,當預選賽全球第12位的成績公佈時,姜萍身上凝滯的命運齒輪也開始轟然轉響。

超過95%的選手止步預賽,僅800餘名參賽者入圍決賽,那些讓她脫穎而出的稟賦,或許正是我們尋覓已久的,關於“天才”的真相。

一個人的數學理想國

6月的漣水縣,楊絮漫天,姜萍就讀的漣水中等專業學校緊挨着機場,周圍一派荒涼,幾株綠樹被建築工地遮擋得七七八八。

在淮安的這座小縣城,在姜萍的學校裡,很少人討論數學,更別說數學競賽。姜萍或許也覺得自己跟班上同學沒什麼兩樣的,她像同齡人一樣喜歡服裝、動漫、美食。

但她有一種獨特的消遣方式——研究高數。

樓梯轉角的標語

從初中開始,姜萍就隱約發現自己數學這一科學得比別人快。當其他同學還在爲試卷抓耳撓腮時,她不用費力就能考出好成績。

周圍人不能理解她對數學的執着,應試壓力留給姜萍自由探索數學的時間變得很少。等她來到中專,看似的困境卻創造出一個理想國。

在專業上,姜萍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服裝設計

課程表上只有“語數外”三科和服裝設計的專業課,反而給了姜萍不少空閒時間鑽研數學,數學老師王閏秋很快也注意到了這個學習能力與這裡格格不入的女孩。

王老師畢業於江蘇大學數學系,在高等數學的學習路上也遇到過很多挫折,深知領路人的重要,因此對姜萍也是傾囊相助,常在課後與她探討數學。“我想盡自己的可能幫助他們,讓他們知道還有不一樣的未來。”

課堂上的數學知識很快就不能滿足姜萍,王老師於是給她推薦了幾本高數教材,其中就有Lawrence C. Evans編寫的《偏微分方程》。

這本全英的教材被數學系的學生視爲最佳的偏微分方程的入門書籍,部分內容的難度已經達到研究生水平。這也是目前她最喜歡、最擅長的高等數學領域,那裡和服裝設計一樣,充滿着美麗的對稱性。

清水中等專業學校校園

在王閏秋的觀察中,姜萍是一個特別自律的姑娘,幾乎所有的課餘和晚自習時間都沉浸在數學的世界裡,有時做題做到夜裡一兩點鐘;遇到不懂的,也會主動找王閏秋請教。

起初把手裡的書遞給這個中專女孩的時候,王閏秋並沒有過多的期待。天賦是稀缺資源,數學作爲基礎學科,學習的過程需要慢慢鑽研,有太多功利心反而難以沉浸其中。

一邊翻着英漢詞典,一遍用着手機的翻譯軟件,姜萍硬生生把這本全英、滿是專業術語的《偏微分方程》學進去了,一學就是兩年。

聰明未必是她最大的天賦,但自律一定是。

走上競技場的那一刻

在參加阿里數賽之前,數學對姜萍來說只是一場孤獨的自我較量。

雖然王老師認爲姜萍的數學資質已經比同齡人優秀許多了,但不和其他人過招,也就沒有機會驗證。

如何檢驗呢?參加一場傳統意義上的數學競賽,需要課外大量時間和金錢的投入、背後環境和資源的託舉,還有着精細到學歷和年齡的門檻。

這時,王老師想到了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

這項比賽源於馬雲與一羣數學家的對話。“未來數學會成爲全世界的通用核心語言,數學會是大家存活於這個世界的頂級能力……這麼多年,我們給予基礎數學的關注不夠。”

跟數學家聊了一晚上,馬雲決定發起一項數學競賽。

馬雲在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頒獎典禮

這便是由阿里公益、阿里達摩院共同舉辦的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不設門檻,純線上參與,任何人只要對數學感興趣,不管身處何處,有沒有從事數學研究,甚至不在意是否出身數學專業,都可以參與其中。

自2018年舉辦至今,阿里巴巴每年發放400萬元獎金,呼籲全社會一起把數學這張冷板凳坐暖,已累計吸引超過7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學愛好者參賽。今年,這項賽事更是緊扣AI與數學融合的技術趨勢,首次向AI開放,不限選手是“碳基”還是“硅基”。

阿里數賽的獎牌

王閏秋自己就參加過好幾屆的阿里數賽,還成功入圍過決賽。師生倆都希望能借着參加數賽的機會練練兵。通過這個平臺,王老師想讓姜萍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和更前沿的數學難題。

按下報名確認鍵的那一刻,身處異地的參賽者們即將進入同一個數學的國度。這是第一次,姜萍靠數學和縣城外的世界產生了真實、有力的聯結。

整整兩天,除了吃飯和睡覺,她的剩餘時間都在低頭做題,脖子疼得直不起來。17歲的少女,懵懂中也似乎意識到必須抓住眼前的機會。

在那條廣爲流傳的視頻裡,面對石破天驚的名次,姜萍顯得有些彆扭和緊張,連連捂住臉龐。她明顯不習慣被讚美和肯定,“我以爲我是卡着尾子入圍。”

姜萍的筆記

真正支撐她通過競技場的,不是玄妙的命運,而是一場面向全民參賽者的數賽真正希望看到的天賦——純粹的熱愛和求知慾。

讓更多的“姜萍”被看見

只要熱愛,就都有參加阿里數賽的資格。

雖然決賽晉級率只有不到5%,每年都有許多像姜萍一樣的“野生”選手,來自各行各業,懷揣着對數學的熱愛參加這場全民賽事。對他們來說名次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數學帶來的快樂。

95後河南監獄警察呂致遠連續三屆參賽,去年也成功打進決賽。他嘗試把數學應用於工作中,比如給監獄報紙設計數學益智題,供服刑人員解謎,還定期舉辦數學興趣班。他希望,服刑人員即使最後沒愛上數學,也更願意相信思考的力量。

熱愛數學的獄警

“數學最大的誘惑是滿足好奇心,因爲日常生活很難遇到比數學更復雜且更神奇的存在了”,在呂致遠看來,數學有用、有趣、有難度,值得用一生的時間與精力去鑽研。

天津快遞小哥孫金元,白天送快遞,晚上解數學。他曾經沉迷在歐拉常數裡,用兩週時間證明與歐拉常數相關的13個公式。最終,他成功完成了證明,獲得了同行們的肯定。孫金元說:“數學給了我在孤獨生活裡前行的勇氣。”

這樣的快樂,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肛腸科醫生權隆芳也同樣能體會。她連續多年參加阿里數賽,面對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學精英,權隆芳自知不是對手。那令人垂涎的百萬獎金,她也自覺與自己無關。可那又何妨,“重在參與,打卡當個分母也很榮耀。”

另一位參賽選手許家福,本職工作是遠洋船員,曾帶着15G的數學題出海180天,是名副其實的“深海做題家”。他甚至還向組委會分享過一個故事,一次航行路過索馬里海域,海盜闖進船艙時,他正刷着微積分,幸好最後破財消災。“或許,學數學的人都比較幸運。”

姜萍收到的郵件通知

中國不缺加分升學型賽事,但缺少好玩不功利的數學活動,阿里數賽填補了這塊的空白。在討論姜萍的不少文章底下,一類評論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這是真正意義的不拘一格,如果換個主辦方,姜萍可能連報名資格都沒有。”

阿里數賽相信熱愛和堅持的長期價值,挖掘了不少數學天才,比如首屆金獎獲得者、人稱“韋神”的韋東奕;再比如姚遠與張盛桐。更多的是像姜萍這樣默默喜歡數學,單純因爲熱愛而堅持,平凡的愛好者。

華羅庚最初也很“平凡”,只有初中文憑,但他熱愛數學,自學高中和大學數學課程,20歲那年發表論文,轟動數學界,破格成爲清華大學數學系教員,從此開啓學術人生,最成一代宗師。

但“華羅庚”不會平白無故出現,既需要激發,也需要培養,需要陪伴,更需要平臺。

正在工作的快遞小哥,他利用晚上的時間學數學

有人曾問阿里數賽組委會的負責人:數學與阿里巴巴有什麼關係?他的回答是:“我們堅定持續投入基礎科研的初心不變、力度不減。競賽會一屆又一屆地辦下去,與社會各界共同推動數學基礎科研和數學人才培養。”

著名數學家、中科院院士田剛說:“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是中國企業獨立舉辦的第一個數學大賽,對於激發大衆的數學熱情、推動數學教育和中國數學的發展會有重大作用。”

對於姜萍來說,阿里數賽只是一個開始,未來的路還很長,但她對數學的熱愛,必將指引着她走向更廣闊的天地。希望更多的“姜萍”,能得以被看見。這一點一滴的星光,終將匯成銀河,最終夯實整個社會的數學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