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時尚到藝術:蘇芒的人生轉場

“沒有什麼比藝術更能讓人逃離世界,可也沒有什麼比藝術更能與世界相聯繫。”這句歌德的哲學名言,與現任頌藝術中心館長蘇芒所在做的事情不謀而合。在她看來,藝術是多元的形態,它是鏡子,是燈塔,也是治癒人類迷茫和絕望的慰藉良方。

見證並推動了中國時尚媒體走向繁榮的巔峰,又在“退休”後從零開啓第二項事業——創辦並親自主理頌藝術中心。爲什麼中年plan放在了藝術世界?在頌藝術中心兩週年之際,我們對話蘇芒女士,跟隨她進行了一場切實又開放的奇幻“漂流”。

01

圓夢

“我做了一個自己一直迫切需要的空間。”

近30年的時尚工作經歷,在沒有“互聯網”和“大廠”的年代,密集的工作節奏,高強度的工作內容,滿世界飛奔各國出差就已經成了蘇芒的日常工作。到了一個目的地怎麼能讓自己儘快緩解疲憊,鬆弛面對工作?蘇芒的選擇是:躲進這座城市的美術館裡。看每一幅作品的時候,都有一種時間消失了的感覺,唯一的對話過程只有她跟眼前的作品之間產生的精神交流。

久而久之,蘇芒便在思索着如何能夠營造這樣的氛圍之所,讓都市裡忙碌的、困頓的的人們,能夠在這樣的空間因藝術而實現自我療愈。SOUL ART,這是蘇芒在頌藝術中心還沒落成前就想好的名字。

至今,蘇芒都清晰記得第一次去法國在奧賽博物館看到梵高作品《向日葵》後的震撼,甚至是汗毛乍起、顱後強烈的反應都還依稀記得。“不就是畫的向日葵嗎”,蘇芒和其他人一樣持着平常心打算參觀,但當走到它的面前,她甚至想到了玄學反應,“我可以從畫裡感受到當時梵高傾注了多少情感,他在那個時候有多痛苦,彷彿他封印在這幅作品裡。”

而這種感受,是你在書本里、在別人的評價裡,根本體驗不到的。蘇芒想把自己獲得的那般感受傳遞給更多人,她意識到,沒有線下空間是不可行的。藝術的呈現離不開線下的承載和傳遞,她也在探尋的過程中漸漸發現,牆體的顏色、燈光的明暗、甚至是角度,都是傳遞這份感受的關鍵因素。這些細節也被她應用於頌的空間裡。

02

跨界

面對質疑保持敬畏,面對藝術滿懷虔誠

有媒體評價蘇芒的藝術事業是人生“下半場”,但蘇芒卻說這只是一個“轉場”罷了。甚至兩段事業始終沒有分開,追溯過去的時間線,會發現蘇芒一直都沒有離開藝術。出身文藝世家,國音畢業高材生,從事時尚媒體事業近30年,舉辦過無數場與藝術跨界的活動,比如芭莎明星慈善夜,還有藝術和時尚大展,她還創辦了《芭莎藝術》雜誌,倡導“讓藝術成爲時尚,讓藝術創造價值”,參與推動了中國當代藝術家的跨界發展。

在蘇芒眼中,這些只是一個一個事件型的藝術鏈接,還不算進入到真正的藝術產業。但正是因爲這些與藝術相關的試驗,讓蘇芒意識到當代藝術爲社會帶來巨大的文化影響。藝術超越了一切,藝術家不僅超越審美的維度,還能發起直擊心靈的提問,而作品便是答案。有時尖銳、有時空靈,我們通過藝術家視角重新審視這個世界,獲得更多啓迪。從古到今,從國際到國內,蘇芒意識到藝術正在向人們越走越近。

這些豐富而有實踐性的經驗感悟,都被蘇芒根植、運用在頌藝術中心的方方面面。高節奏、強物質、高壓力的時代下,頌被特別營造出一種慢節奏的氛圍。在蘇芒的價值觀裡,藝術作品不是一張照片、不是一個價籤、更不是一個擺設,它們身上是歷史歲月的結晶,投射一個又一個時代對過去的思考。

“藝術家傾注畢生,把情感用形狀勾勒,把情緒用色彩塗抹,我更希望【頌】能實現時間的穿越。”相比於快節奏的時尚領域,蘇芒現在更希望一切慢下來。這也是時尚與藝術最大的不同。

蘇芒認爲自己是一個“悲觀的預期者,樂觀的行動派”,近30年時尚領域的摸爬滾打,蘇芒太知道什麼是失敗與困難。但正如她自己的書籍名字《爲熱愛而活》一樣,按照這樣的人生信條,只想做一點自己熱愛的事,然後盡己所能做得更好一點。

“你可以沒有對失敗的恐懼,但要有爲失敗而做的準備。外界的質疑對我非常重要,甚至提醒了我應該規避哪些不適合的做法。頌藝術中心從創立到現在,對我而言,能在中年做一件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有勇氣挑戰自己,我反而更加開心。困難一直有,但失敗卻不一定是真的失敗。外人眼中的失敗,在我看來,是還沒有達到他們的預期。”

人要爲自己的選擇而高興,也要爲這大膽跨步而高興。蘇芒很興奮,頌藝術中心已經迎來兩週年,731個日日夜夜,一個年輕化、超精煉的團隊,36個優秀的展覽和4個博覽會展覽……

正如她寫給朋友們的信裡所言:“在這個當代藝術的樂園裡,真誠地工作、努力、持續地投入、付出、不急功近利地堅持長期主義,纔是我們2年來,總結出來最好的經驗。”

頌藝術中心主創團隊(圖源頌藝術中心)

03

創作

如何把空間做成「立體雜誌」

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在世界史看來是特殊而活力四射的,出現一批批有國際影響力的優秀藝術家。作爲見證者、親歷者,蘇芒很開心一直見證這個過程。“與有榮焉”,她也會特別關注青年藝術家羣體,對他們來說,機會少而競爭激烈,伴隨而來的焦慮自然也不會少。“藝術不是生產型,而更偏精神型的職業,因此我會更加格外扶持和推動這些青年藝術家的發展。也希望大家對大環境有信心,青年藝術家的機會,將越來越多。”蘇芒和頌藝術中心,也願意爲他們的成長之路,做好所有的準備工作。

她把對藝術家的尊重也充分給予在空間的打造上。“頌,藝術的長期主義”,這是她爲這裡賦予的信條。心靈的空間,生活的藝術,讓藝術走進生活,就要讓這個空間能夠平等的貼近每個人的內心。也正因如此,頌藝術中心對蘇芒而言,非美術館,也非畫廊,而是一個矗立在798藝術區的新“生態”,頌的多樣性更特別。

當你遊逛一個地點、空間時,和翻書閱讀有異曲同工之妙,於是蘇芒把雜誌的編輯思路,融入到頌藝術中心的空間規劃邏輯中。進入頌,右手入口處進入獨立女性藝術項目「她的房間」,就像雜誌的頭盤。由女性藝術家胡順香,講述她的故事《女兒箱》,一個在中國傳統女性中常見的物件,是姥姥送給母親的嫁妝,以此傳承。

從入口一直向裡走,是一個挑高達8.3米,面積750平方米的大型空間,適合做藝術大展。就像是雜誌中的【大專輯】,也是在這裡,頌的團隊聯合多位藝術家,嘗試了很多突破性的藝術大展。

二樓【藏家廳】放眼望去更像是生活空間,如同雜誌的後半部分通常會出現與生活方式有關的內容一樣。營造和家裡一樣的光線、甚至是同一高度的視角,讓參觀者一走進來就像是在“我的生活”裡感受與藝術的面對面。

04

期許

好風正勁,徐徐而行

藝術也能推動世界的發展

2年的時間,頌藝術中心積累了自己的藏家羣體,贏得了一衆藝術家的信任,媒體、時尚、影視圈的老朋友們也從未間斷的支持和宣傳。令蘇芒欣慰的是,藏家羣體的年齡層正在不斷趨向年輕化,甚至“藏二代”也開始入場。這樣的羣體構成,也給798地區注入了活力,算是一定程度的拉新。新的空間、新的機構、新的藏家,再加上青年藝術家,“我們共同成長,共同享受新的生命力帶給我們的如癡如醉。”

更讓她堅定將藝術之路走下去的,還有根植的土壤。15歲就來到北京上大學的蘇芒,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理由”離開北京。她和丈夫都深愛着這裡,北京自帶的歷史魅力和文化自信,讓一切與文化藝術相關的事物生根發芽,藝術烏托邦下的藝術機構,得以在這裡獲得國際化的交流,甚至有很多藝術家最終還是會回到這裡。

通常我們都會最後向主理人提問對未來的期許。蘇芒的答案是:徐徐而行,靜水深流。“這個世界節奏太快了,每個人負重前行,我們希望每個人來這裡都慢下來,也給自己工作、生活之所裡儘可能創造一個藝術的角落,你的心也需要棲息之所。”

蘇芒與頌藝術中心,並不會執着於去更多城市再開設更多空間,她更優先於帶着藝術家羣體、帶上好的展覽去各地分享交流,“我們把空間做成一個‘遊牧’性質,開放給更多地區的參觀者,我們所能收穫的文化價值要比展銷、開館帶來的更多。”

蘇芒自己的人生過往,又何嘗不是一種藝術?別人從藝術中獲得治癒,她其實也從自己這藝術般的人生經歷中獲得自我治癒,這幅人生之作也在不斷趨近於完美,但又一直奔向更完美。

頌藝術中心近期展覽

朝陽區798藝術區頌藝術中心

頌藝術中心兩週年大展《素歌》Song of Soul

由蘇芒女士出品,鮑棟策展

呈現14位藝術家作品

致敬東方,獻給我們的內心

頌藝術中心旗下獨立女性藝術項目

「她的房間」新展

藝術家胡順香個人項目 《女兒箱》

出品人、總策劃:蘇芒 策展人:鄧婷

你對頌藝術中心印象最深刻的是哪個展覽

我們將從評論區

抽取2名幸運讀者

各贈送兩週年展覽門票2張

TO“玩樂粉絲羣”又開放啦!

添加TO小助手即可獲得入羣邀請!找到組織,交換情報,結識新玩伴,再也不孤獨!

羣內不定期發放展覽/演出/活動福利!

作者&編輯:琳大

圖:雙魚笙笙、其他見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