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沒出現過,緊盯一個變化,這是決定市場的關鍵
長期徵集
日子很難,生活不容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有苦說不出的感覺,受苦的人最懂。
和吃苦相比,有苦難言,無人問津,可能比苦本身還難受。
重生之後,葉檀老師變了很多,變得能吃苦,吃自己的苦,吃別人的苦。
她說,有苦我們一起分擔。
每週六,葉檀老師都會親自回覆,並在公衆號上發出,有苦難言的朋友,如果你也想和葉檀老師傾訴,把你的故事,發送到郵箱yetanbusiness@163.com,葉檀老師看到,一定會回覆。
記住,這世界還有人,關心你,在乎你,理解你。
文/青城楨楠
10月2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發表報告稱,爲了提高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建議發行2萬億元特別國債支持設立股市平準基金,通過對藍籌龍頭股以及ETF的低買高賣來促進市場穩定。
這是官方或官方背景的重要機構,第二次對平準基金做出比較明確的表態。
(圖源:pixabay)
最近一次,官方提到平準基金是著名的924發佈會。當時,央行行長潘功勝被記者追問,平準基金是否創設時,表示正在研究。
既然在研究,自然需要金融智囊獻計獻策。作爲決策部門重要的智囊機構,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的報告,有着特殊意義。
平準基金是做什麼用的?從傳統中文字面意思理解,這是平邑市場波動的基金,高買低賣,維持市場穩定。在市場非理性的時候,發揮穩定器作用,在市場過度悲觀買入,市場過度亢奮賣出。這讓人聯想到1000多年前王安石的青苗法,只不過那是用上農業上。
市場不是過度悲觀就是過度樂觀,站在當前的時點,過度悲觀似乎暫時不存在了,過度亢奮倒是有可能出現。
(圖源:pixabay)
此前的文章中,我們說過社保基金對股市亢奮點位的態度。在10月12日公佈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受託運營2023年度報告》,國家隊認爲,“2023年上半年,市場估值較高,保持適度境內股票比例,確保風險敞口可控,進入三四季度,隨着A股低迷,主動逢低加倉。”
上面這段話透露了一點,在養老金眼裡2023年上半年的A股是不便宜的,甚至是貴的,養老金爲了安全不得不通過“高拋”來降低風險。
2023年上半年,A股最高也就3400點。
ETF 已成股市勝負關鍵?
除了平準基金本身的價值,被忽視的,還有重要的ETF。在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的建議中,特別提到通過操作ETF,低買高賣來促進市場穩定。
不知不覺,ETF已經成爲中國股市最有量能的一種資金方式,甚至對很多行業、公司擁有了定價權。
10月21日,國投策略在研報中寫道,以權益ETF爲代表的被動投資崛起,投資生態和底層投資邏輯正在重塑,ETF將成爲主導定價力量。
(圖源:pixabay)
ETF這幾年的表現迅猛。據21世紀經濟報道,從2021年到2023年,全市場ETF規模增長近1.5萬億元,增幅達293%。
和一般資金追漲殺跌不同,ETF表現出明顯的低買高賣,逆勢而爲特徵。
以2023年爲例,當年指數從年初跌到年尾,年末收盤的時候,正式跌破3000點。股市從此再度進入3000點保衛戰。在如此低迷的環境下,ETF當年規模首次突破2萬億。
據上交所聯合多家基金公司編制的ETF行業發展報告,截至2023年底,境內交易所掛牌上市的ETF總規模達2.05萬億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28.13%。2023年境內ETF市場資金淨流入達5009.36億元,同比增長71.11%。
(圖源:pixabay)
2024年,市場屢屢跌破3000點,但ETF的勢頭更猛了。
2024年9月,上海證券交易所創新產品部發布《ETF 投資交易白皮書 (2024 年上半年)》,2024年上半年,ETF 市場淨流入金額高達4617億元、總成交額達14.7萬億元。其中,滬市ETF淨流入3528億元、總成交額11.8萬億元,日均成交額超千億、交投活躍度再上臺階,穩居亞洲第一位。
上交所還公佈了滬市ETF逐日成交額,2024年上半年每日成交額超過1000億。
粗略統計,2024年上半年,滬市每天的成交量平均在4000億左右,ETF每天1000億的成交體量,佔到滬市成交量的20%以上。
據長江證券的統計,2024年,ETF逢低買入的特徵更加突出。每當市場跌幅較大的時候,ETF就會以非常大的力度逆勢買入。
9月24日之後,市場一片火熱,成交量不斷拉昇,目前已經穩定在2萬億左右,ETF同樣快速增長。據長江證券統計,截至2024年10月11日,滬深兩市非貨基ETF規模,已達3.4萬億元,相較2023年末,大增89.1%。
接近九成的增速,創近十年來的增速新高。規模越大,增速越快,這樣的表現令人震驚。
不斷逢低買入,加上增速如此之快,結果是什麼?
很多指數的定價權基本被ETF掌握,且因爲增量資金源源不斷涌入,從邊際定價角度看,其定價能力比數字上體現的更爲重要。
以科創50爲,截止10月18日,ETF規模佔指數流通市值的比重已經在17.48%,在所有指數裡面佔比第一。
從實際行情來看,2024年9月開始的這波行情,漲勢最爲兇猛指數之一正是科創50。在科創50中,權重越高的股票,漲幅也往往更大。資金的變化,決定了這一切。
中國股市 正在美日化?
巴菲特早年曾在致股東信裡寫道:通過定期投資ETF,一個什麼也不懂的業餘投資者竟然往往能夠戰勝大部分專業投資者。
自從20世紀八90年代在美國誕生以來,ETF在美國市場越來越重要。美國牛市長存,某種意義也是ETF爲代表的被動資金,長期助推的結果。美國的養老金等資金把ETF作爲重要的資產配置方式。
據國金證券統計,從2000年開始美國市場ETF開始快速增長,從655億美元增長到2021年的超過7萬億美元。
(圖源:pixabay)
據獨立研究機構ETFGI發佈的報告,截至2023年底,美國ETF行業的資產規模達到創紀錄的8.12萬億美元。資金淨流入加上資產增值,僅2023年一年,美國ETF規模就增加1.61萬億美元。
據晨星公司的數據,美國被動基金的資產總規模在2023年底已經突破13萬億美元,歷史上第一次超過主動基金總規模。
13萬億美元相當於90萬億人民幣的資產管理體量。毫不誇張地說,美國ETF爲代表的被動基金是2023年以來,美股進入AI時代後投資層面的最大受益者,也是最強力的助推者。
看看成交量最大的美國ETF SPY,從2023年年初算起,SPY從380左右,一路上漲到2024年10月的577,漲幅超過50%。
2024年年初,不少機構紛紛看空美股,認爲以科技七姐妹爲首的美國市場開始出現泡沫。但在資金層面上,全世界的資金通過ETF買入美股,做出和機構們相反的判斷。
據BP社報道,截至2024年10月,歐洲和亞太地區的投資者流入美股ETF的資金總額已經達到1470億美元,超過2021年的1240億美元,創歷史紀錄。
在這1470億美元資金裡,歐洲資金佔了大頭,投入規模超過1000億美元,亞洲資金在400億美元左右。
雞生蛋,蛋生雞,在ETF資金的加持下,2024年美股依然跑出了全世界的好成績。SPY等ETF也是走勢喜人,2024年至今收益率超過20%。
美股在ETF的簇擁下,似乎出現越賺越買,越買越賺的循環。似乎成爲永動機,當然風險重重。
此前BP社曾經發表過一個統計,全世界各地區不同市場裡,主動投資和被動投資的佔比情況。ETF爲代表的被動投資,佔比最高的三個地區,分別是日本、中國臺灣省以及美國。
從結果來看,這兩年,日本、臺灣省、美國,三地的股市幾乎是全世界表現最好的。既有產業層面的原因,比如AI產業最受益的公司,幾乎集中在這三個地方,也有被動基金不遺餘力加持的原因。
這兩年,很多人把中國和日本放在一起比較,認爲兩國的經濟有着很多共性的地方。單看股市,在ETF上似乎出現當年日本的變化。
據國金證券,日本2010年提出貨幣寬鬆計劃,開始引入ETF作爲救市工具。截至2023年3月,日本央行持有的股指ETF以賬面價值約37萬億日元,賬面價值約佔TOPIX指數成分股當時總市值的5%,日本央行成爲日本股市第一大股東。
非常有趣的是,在日本央行通過ETF大筆購入股票的時候,外國投資者也在加碼日本股市。兩者共同拉擡,就結果來說,也是彼此受益。
日本股市的長期資金變化,讓人想起當下的中國股市。在9月24日之後,隨着中國股市的上漲,外資也通過ETF和內資形成某種共振。
BP社報道,截至10月11日當週,總計有54.4億美元流入在美國交易的新興市場ETF,其中,跟蹤中國股票的ETF吸納到51.5億美元。爲首的是iShares安碩中國大型股ETF,吸金規模達到了25億美元,而德銀Xtrackers嘉實滬深300中國A股ETF錄得單週流入創下了紀錄最高的15億美元。
這是過去中國股市從來沒發生過的。
如果A股的變化和日本乃至美國市場趨同,可能出現的另一個結果是,加快去散戶的過程。
在前文日本股市的那張圖裡面,可以看到,隨着日本央行和外資不斷買入股市,日本個人投資者的佔比下降。2024年,中國ETF領域出現類似的情況,金融機構佔比上升,而個人佔比下降。
(圖源:pixabay)
據長江證券統計,2024年上半年,ETF出現明顯的機構化傾向。根據2024年基金中報披露,今年上半年ETF份額共增長2240.64億份,其中1957.95億份來自機構投資者,佔比87%,個人投資者貢獻282.69億份,佔比13%。
上交所發佈的《ETF投資交易白皮書》裡,有類似的態勢。截至6月末,滬市ETF持有人共658萬戶(未穿透聯接基金),較2020年底增長61%,其中機構投資者持倉達1.3萬億元、佔比超70%,持倉比例較2023年末增長7個百分點,持倉規模增長31.8%。
要知道,在2024年之前的三年裡,個人一直是ETF增量資金的重要貢獻者,佔比一直在50%左右,2020年甚至是ETF的絕對貢獻力量,佔比超過80%。
根據私募排排網最新的統計,私募也在大舉參與ETF。
截至2024年10月22日,一共有116傢俬募證券管理人旗下產品在上市伊始就出現在新成立ETF的前十大持有人名單之中,從上市交易公告書統計,共涉及95只年內上市的ETF,合計私募“打新”持有ETF份額達27.62億份。
9月24日之後,國家隊如何入市一直備受矚目。藉助ETF,可能會是未來國家隊入市的主要渠道。
(圖源:pixabay)
據中國網財經報道,ETF基金披露的2024年二季報顯示,中央匯金持續買入3只滬深300ETF和華夏上證50ETF。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中央匯金持有這4只寬基ETF總市值接近3100億元。
結合上述ETF的一季報可以發現,今年上半年,中央匯金申購這4只寬基ETF,總耗資或達2330億元。
10月21日,BP發現,中央匯金似乎在通過發債等方式獲得資金,進而藉助ETF工具,進入股市。
當天,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增發了150億元人民幣的中票24匯金MTN007,並增發了90億元的中票24匯金MTN006。完成發行後,中央匯金今年累計發行債券達2070億元,較去年同期翻倍,並創年度紀錄新高。
2070億增發的債券和2330億買入的ETF,金額非常接近。
10月21日,央行發佈了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SFISF)操作結果公告。
公告顯示,爲更好發揮證券基金機構穩市作用,人民銀行開展了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首次操作。本次操作金額500億元,採用費率招標方式,20家機構參與投標,最高投標費率50bp,最低投標費率10bp,中標費率爲20bp。
根據10月18日,央行發佈的《關於做好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SFISF)相關工作的通知》,各參與方如果想獲得SFISF工具,需要用股票ETF等資產抵押,在費率招標後,獲得的資金,用於股票ETF等投資。
這是滾雪球,ETF的槓桿率會在SFISF工具被進一步放大,意味着機構的力量會不斷加強。
據長江證券統計,截止10月10日,主要ETF的資金結構如下,除了科創50、創業板50、科創100之外,機構已經是主導性力量。
ETF會不會成爲做空工具?
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ETF的地位會越來越高,成爲坐上牌桌的不可忽視的力量。問題來了,如果市場有什麼變化,ETF會不會成爲市場的軟肋?
(圖源:pixabay)
從港股的情況來看,有可能出現。十一節假日的時候,國內不開市,港股走出了非常凌厲的走勢,可一到10月8日,港股市場立馬變了樣子,連續大跌。
事後來看,港股的ETF反向工具,在10月8日那一週,獲得大筆買入,買入金額高達2.9億美元,創有史以來單週最大買入紀錄。同時,港股ETF還遭遇天量撤資,單週流出資金10億美元,創2015年1月以來的最大單週資金流出紀錄。
當買入力量轉爲賣出,再配合做空工具,市場就可能出現香港市場這樣的震動。
在A股市場上,目前有科創50 ETF等期權工具的,理論上具備做空的條件。從市場走勢來看,每次ETF期權交割日前後,本身就會發生規律性的變化。
根據《一圖讀懂市場》公衆號的文章,2018年到現在,每個月的ETF期權交割日前後3天全A指數的漲跌發現存在明顯的日曆效應:交割日前3天及交割日當天通常是下跌的,交割日後3天市場通常觸底回升。這樣的規律,可以用來套利,也可以用來做空。
(圖源:pixabay)
最近,有聲音表示,中國應該學習韓國,禁止一切做空工具。也許就是擔心強勢反成軟肋。不過,即便徹底禁止做空,也可能在ETF上出現破口。看看香港的情況就知道,獲利資金一旦落袋爲安,本身就起到空的作用。難道這個世界真的能夠沒有空嗎?
還記得,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在報告中建議的嗎?藉助ETF低買高賣來促進市場穩定。
現在國家隊和個人整體看都是單向買入,如果未來出現資金流出,猜猜會發生什麼?希望到時是排好隊,有序流出。
(免責聲明:本文爲葉檀財經據公開資料做出的客觀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請勿以此作爲投資依據。)
葉檀財經矩陣號
聲明:由葉檀財經運營並管理的微信公衆號、視頻號有且僅有葉檀財經、葉檀暖人生、葉檀聊人生、半間白雲、葉檀說、檀談人生,請用戶認準上述賬號。但凡與上述微信賬號不一致的公衆號均非葉檀財經負責運營管理,葉檀財經對其任何行爲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請檀香們小心識別,謝謝!
作者:青城楨楠編輯:椰子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葉檀財經作品 | 盡情分享朋友圈
諮詢合作,請聯繫微信
13818756019(商務微信)
喜歡請您點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