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墾丁看臺灣觀光困境
每年暑假都是墾丁的觀光旺季,業者說今年暑假墾丁住房率約剩5成「史上最慘」。聯合報系資料照
臺灣推動觀光產業發展,主管機關交通部定下二○二四年入境人數預期達到一二○○萬人次的高目標。然而今年一至五月來臺旅客僅三二四萬人次,入出境旅客數「逆差」更超過兩倍。暑假期間本最受觀光客青睞的景點之一墾丁,各遊憩區的遊客數大多呈現下跌趨勢,多家知名餐飲業陸續退出市場,住房率僅有五成。
墾丁擁有美麗的海灘、國家公園及豐富的自然資源,卻面臨沒落,尤其是國際遊客的減少最爲明顯。當其他國家及城市有類似墾丁的旅遊觀光型態,就可能吸走不少觀光客羣。旅客前往墾丁的吸引力,不論從交通時間與成本,或觀光旅遊的功能性來說都不足;若以花費金額與整體的旅遊體驗,國際遊客更傾向於選擇東南亞地區的度假勝地,這些地區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價格和服務,導致原本前往墾丁的遊客流失。
墾丁商圈區域內的商業活動,不少店家與銷售商品,和其他知名商圈同質化現象嚴重,國內遊客在這裡很難找到具有獨特文化或本地特色的商品和體驗,導致削弱國內遊客的回訪意願。尤其高雄的觀光較以往更爲成熟,交通也更爲便利,也吸走了不少國內旅客。
另一個重要問題在於國內外旅遊行銷的策略問題。其中之一是能夠讓國際觀光客快速認識臺灣觀光節慶活動的「臺灣觀光雙年曆」,溝通的功能與選擇應與時俱進。儘管臺灣擁有豐富的觀光資源,但是行銷策略沒有整體性與前瞻性,缺乏協調和整體戰略,未能有效塑造國際旅遊品牌形象,而各縣市對於觀光活動的依賴和需求也不同。許多觀光客在前往目的地之前,多半會上網搜尋相關資訊;作爲面向國際觀光客的重要資訊來源,「臺灣觀光雙年曆」只是將各地的活動經過篩選後放上連結,卻沒有結合觀光的整體規畫,更像是個雨露均沾的分享平臺而已。
「臺灣觀光雙年曆」確實涵蓋了全國各地主要活動和節慶,像是宜蘭童玩節、臺北國際書展、熱氣球嘉年華、澎湖花火節、桐花祭、臺北跨年晚會、新北歡樂耶誕城、田中馬拉松、臺灣美食展等,但問題在於,就不同縣市區域的角度而言,卻可能無法獲得更多能見度。
若單從墾丁、包含屏東在內入選「臺灣觀光雙年曆」的節慶活動,例如大鵬灣帆船生活節、落山風藝術季、南島族羣婚禮、黑鮪魚文化觀光季;至於臺灣祭、春天吶喊及恆春民謠節等則沒有納入。另外在暑假期間的六到九月,墾丁更沒有大型節慶活動來支撐觀光。
「臺灣觀光雙年曆」若要作爲推廣臺灣觀光的有效平臺,就應更完整地納入足夠且適合的活動,讓國內外的觀光客易於瞭解不同時間、不同縣市的觀光主題。目前許多不適合吸引大量觀光客的活動卻仍被列入;此外,部分大型活動雖然適合做爲觀光推廣的主題,卻因爲遴選對象主要爲政府機關辦理之特色觀光活動,民間團體主辦活動在「臺灣觀光雙年曆」中似乎很少被納入。
在檢討整體觀光政策或墾丁本身的問題之外,或許可思考重新定位「臺灣觀光雙年曆」的行銷角色,擺脫讓每個縣市在不同月分曝光重要大型節慶活動的思維,讓特別依靠觀光發展的縣市鄉鎮能全年度推廣,同時納入更多民間主辦的適當活動,才能更接地氣的帶動地方觀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