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航空第四城到西部低空經濟中心,成都探索空中消費新場景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果 成都報道動一動手指,點一份無人機派送的“雲端咖啡”,10分鐘內就有一杯咖啡“從天而降”。

7月6日,一場以低空消費爲主題的集市在成都科創生態島舉行。在這場名爲“雲端創享·城市飛行”的活動中,不僅有各類低空無人機、穿越機的集中展示,還有無人機配送咖啡等低空消費場景吸引眼球。

“引進企業上樓搞研發,創新成果下樓作展示”。成都科創生態島的這場活動,是目前成都市在發展低空經濟策略的縮影,即在發展低空製造與研發產業的同時,在市場應用端也力求實現突破——對於任何一項新技術而言,其商業應用的前景將是推動科技成果向規模經濟有效轉化的核心動力。

5月7日成都市正式將低空經濟納入今年“產業建圈強鏈行動”所打造的重點產業鏈,此後當地政府與企業聯動,不斷將低空經濟研發與應用向縱深推進,其目標是“西部低空經濟中心”。

一次驗證飛行背後的低空發展邏輯

6月20日,一架直升機的飛行活動受到政府相關部門及衆多媒體的關注。這架直升機從機場起飛,在成都市區一棟高層建築的頂層停機坪短暫停留,又飛往景區、民航機場等地,最後在當日下午順利返航。這一場看似平常的飛行,卻被命名爲與成都市發展低空經濟有重要關係的“低空載人出行驗證飛行”。

驗證的重點並非飛行活動。執飛本次任務的公司沃飛長空市場總監費嵐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重點是檢驗城市低空出行服務實施的全流程,包括空域申請、通航報備、場站建設、交通協調等領域。”

對於擁有“航空第四城”之稱的成都而言,其空域情況複雜,如何以低空經濟未來的商業應用爲目的,打通最具備商業前景的機場與市區、機場與機場、市區與景區之間的飛行全流程最爲關鍵。

飛行當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通過相關飛行軟件對此次驗證飛行進行了觀察。上午9點30分,直升機從位於成都東郊的洛帶通用機場起飛後,以800米左右的飛行高度,沿着成都繞城高速向南飛行10餘分鐘後,降落市區的一處建築物的頂樓停機坪。此時,在直升機的正上方,一架重慶飛向林芝的民航客機正從8000米的高度穿過,11公里外,國內最繁忙機場之一的雙流機場,不斷有民航客機起飛降落,從飛行航圖上看,整個成都市區的民航航線密佈,即使在成都周邊,無論日夜均有飛行學校的固定翼飛機進行教學飛行。

在頂樓停機坪短暫停留後,上午10時許,直升機再次起飛,目的變更爲成都西邊的旅遊城市都江堰市。從經濟與時效性考慮,飛機應順時針飛行或直接穿越成都市區,但實際的飛行方向卻是繼續沿着成都繞城高速逆時針飛向都江堰市。參與此次飛行任務的相關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主要原因是成都南邊剛好位於雙流機場起降階段的關鍵航路。由此可見成都市區內空域的複雜程度,且與深圳等城市相比,成都目前可利用的低空空域面積仍存差距。

成都市交通運輸局提供的資料顯示,在順利完成本次飛行任務後,成都還完成了“一市兩場(大型民用機場)”之間直升機低空目視互通飛行的任務,且屬國內首次。

活動結束後,成都市交通運輸局物流發展與綜合運輸處處長唐於林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這一次城市低空短途載人驗證飛行,在航線運行、管理規則、安全監管等方面先行先試、探索路徑、積累經驗,爲未來eVTOL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奠定基礎。

唐於林提及的eVTOL,是指以電力推進的垂直起降(electric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eVTOL)航空器,目前被全球廣泛認爲是發展城市空中交通(Urban AirMobility,UAM)的重要載具之一。

與民航客機或固定翼飛行器相比,垂直起降航空器對起降環境的要求相對較低。如在6月20日的驗證飛行過程中,位於都江堰市的起降點在一處毗鄰公路的景區停車場內,前期僅通過對地面進行硬化,並畫好起降標識後,便完成了佈置工作,現場唯一可目視的與飛行有關的設備,是一個紅白色相間的風向袋。

費嵐表示,與當天驗證飛行使用的傳統燃油直升機相比,eVTOL因具有噪音小、環保、安全性高、維護成本低等特點,更適合開展城市空中交通。以沃飛長空正在研發的eVTOL飛行器AE200爲例,在距離地面300米的飛行高度所發出的噪音傳達至地面時,僅有約45分貝值,低於市區平均的環境噪音。“eVTOL對於環境更爲友好,且隨着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eVTOL的製造和運行成本都會不斷下降,經濟性亦將遠高於傳統燃油直升機。”

不擾民、更經濟,這使得城市低空經濟有更大的市場空間,以紐約市知名的城市飛行服務商HeliNY公司爲例,其最受歡迎的一項城市觀光飛行服務約20分鐘飛行時間就需要花費289美元/人,業界認爲更換爲eVTOL後價格可能會大幅下降。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目前沃飛長空的全球總部及生產製造基地已經在5月落戶成都高新區,此次驗證飛行,也是一次對“成都造”低空飛行器未來商用前景的探路。這意味着,成都不僅要造得出,還要飛得起來。

事實上,在城市上空的飛行活動,將使得一座城市的交通組織方式從過去的二維平面拓展到三維空間,如何科學、高效管理空中交通,亦是亟待驗證的環節。

6月20日驗證的還有“成都市低空交通管理服務平臺”的運行能力。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6月20日下午到達該處,在巨型的屏幕前,工作人員對上午的飛行情況進行回放。可以看到,從直升機打開ADS-B(廣播式自動相關監視,主要功能是對外發送飛行數據)的那一刻起,飛機的位置、航班號、速度、高度及經緯度,都顯示在屏幕上。

天府新區低空經濟發展工作專班辦公室負責人楊尚峰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該平臺主要提供低空飛行監管服務,以及航線規劃和飛行情報服務。目前,空管系統共設7個子模塊,包括系統主界面模塊、飛行動態監視模塊、歷史飛行記錄模塊、飛行活動管理模塊和行業數據管理模塊、應用場景模塊以及公共安全管控模塊。“我們平臺上能夠看到整個成都市範圍內所有的飛行數據、飛行航路,以及實時的空中信息、天氣信息,還有相關的飛手、機型等各種信息。下一步,還可以提供航路設定,以及飛行中間的相互避讓、飛行情報等各種服務方式。”

城市低空空域的劃分難題

在解決了航空器的製造、飛行管理等問題後,另一個問題隨之而來,在高樓林立、空域情況複雜的城市內部,應該如何起飛?

首先就是低空空域的劃分問題。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按照國際民航組織(ICAO)的空域分類標準,低空空域是除A類(6000 米以上絕對管制區)、B類(6000 米及以下絕對管制區)、C類(進近管制區)、D類(機場塔臺管制區)等公共運輸航空主要使用的空域,以及特殊用途空域之外的所有空域,低空空域又被細分爲E類、F類、G類和W類。

我國在這一方面起步較晚,2023年12月31日才首次明確了G類和W類非管制空域,這也使得低空經濟的發展獲得了更有利的空域保障。

在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採訪中,有不少業內人士提及1997年上映的電影《第五元素》,在這部科幻影片中,對城市上空的空域進行了細緻的層級劃分,使得公共載具和私人載具能在各個高度層自由穿梭。

在低空經濟的熱潮下,也有不少成都市民在暢想上述場景變爲現實,“擡頭能看見無人機在送外賣,還有eVTOL在空中飛行。”

在業內,對於低空空域結構的劃分頗有爭議,主要有層結構、塊結構和管結構三種結構,其設計複雜程度依次增長。

河北師範大學的一篇期刊文章《城市低空空域可用空間識別與容量評估》指出,層結構在不過分影響無人機運行效率的情況下協助其分道而行,安全性和城市低空空域容量最高,是最優城市低空空域結構。在成都市彭州國家級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內,已開始推行無人機“按照高度分層融合飛行”的模式。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2022年,吉利學院航空航天學院發表的《城市空中交通系統的設計構想——以成都市爲例》文章指出,可將城市空中交通規劃進程大致分爲五個階段發展。第一,駕駛員駕駛運輸載具按用戶需求,承擔低流量、低密度點對點的載貨運輸服務階段。第二,駕駛員駕駛運輸載具按用戶需求,承擔低流量、低密度點對點的載人載貨運輸服務的階段。第三,駕駛員駕駛運輸載具按用戶需求,承擔中流量、中密度點對點的載人載貨服務階段。第四,駕駛員駕駛運輸載具承擔中流量、中密度的自主載人載貨服務階段。第五,全自動無人駕駛運輸載具承擔中流量、中密度的自主載人載貨服務階段。

同時,該文章根據成都市區高層建築分佈的實際情況,建議成都在進行城市空中交通規劃建設初期,首選溫江區和郫都區進行試點,在試點運行達到預期效果後,再擴大城市空中交通規劃。

新增潛力市場

如果說eVTOL是未來城市空中交通的“飛的”,那麼無人機則有可能成爲一種新的外賣運輸方式。

在咖啡和火鍋消費擁有大量擁躉的成都,開始通過這兩種商品的無人機配送檢驗市場前景。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由中國移動(成都)產業研究院、中國移動四川天府新區分公司、成都天府新區投資集團共同打造的無人機咖啡配送業務,已經在成都興隆湖畔開始試運行。

中國民航飛行學院2023年發佈的一篇以成都高新區爲研究背景的論文指出,預計無人機配送在未來的即時配送服務市場中有相當的競爭力,且在降低價格、縮短等待時間、優化送貨服務方式後,可以有效提高用戶對無人機運輸的喜好程度,上班族、高品質生活追求者、時尚達人都是潛在用戶。

有分析人士質疑用無人機配送咖啡僅是一個噱頭,但在國外已有成功的案例,其中的代表是以色列的初創企業Flytrex,目前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和北卡羅來納州提供無人機往返飛行距離爲8公里的送餐服務,商品載荷上限爲5.5磅(約2.5公斤)。前端的配餐服務來自當地餐飲企業,用戶只需要下載Flytrex的APP,待選擇好相關商品後,Flytrex的無人機便會以51公里左右的時速,將商品送抵目的地。其官網承諾是“5分鐘送到用戶手中,這一時效無論是咖啡或冰淇淋都不受影響”。

不過,Flytrex的服務範圍不包括市區,其官網首頁明確提及服務範圍目前僅限定於城市郊區——這裡的用戶通常擁有前院或後院,Flytrex的無人機不會降落,而是在距離地面2.4米的高度,用機載線繩將訂購的商品緩慢放至地面。

這一情況也反映出在高樓林立的市區內,要真正實現無人機安全配送仍有諸多難題待解。“如果你留意身邊的外賣員數量,就會明白未來的天空中會出現多少無人機,如何飛、怎麼送,都是一個問題。”成都一家連鎖餐飲企業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對於無人機的航路選擇,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國內多個學者的探討方案中,都提出過在無人機融入城市配送的初期,應選擇城市河道上方空域爲主要航路的思路,其因素之一仍是基於安全考慮。

6月5日,在成都市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空域劃設工作動員部署暨專題培訓會上,成都市口岸物流辦相關負責人提出,將借鑑深圳、海南等地的試點經驗並樹立負面清單思路,把握成都地理環境多元特點,逐步將成都全市河道、天府綠道和超1500個各類公園等區域中的低風險區域上方真高120米以下空域開放爲適飛空域。

低空經濟實踐

任何一項新的科技產品推向市場初期,都需要試驗場景,尤其是對航空器而言,獨立的驗證環境能夠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

以此次低空消費科創集市爲契機,成都科創生態島率先作出表率。成都天投集團是成都科創生態島項目的投建運營主體,也是本次科創集市的主辦方,該集團所屬科創生態島運營公司負責人閻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成都科創生態島的功能包括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及企業孵化、產業培育等,目標是打造“聚、服、展、孵”爲一體的綜合性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聚集區。

閻妍認爲,作爲臨湖島嶼,其地理位置非常適合各類低空經濟相關場景的先行先試,且更能夠與成都科創生態島的定位有機結合。“成都有很強的消費實力,很多場景具備與低空經濟相互結合的潛力,未來可以利用成都科創生態島展開更多的應用和場景展示,並形成相關經驗,在更大範圍內推廣。”

從該島的外觀看,突出了公園城市的生態特質,島內的建築密度、高度相對城市市區更小、更低,可進行無人機配送、巡檢等相關試驗,且島上及興隆湖周邊聚集了大量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和科技研發機構,對新技術、新場景有更強的接觸意願。

“對於新技術而言,應用場景的開發是市場規模擴大的基礎,我們舉辦此次低空消費科創集市活動,是將與低空經濟有關的產品和服務能力的集中展示出來,讓一些略顯高冷的科技產品,以大衆能感知能參與的方式呈現出來,並通過消費端的介入,立體化打造城市的低空經濟氛圍。”閻妍表示。

這對於科創島未來的發展也有好處,“引進企業上樓搞研發,創新成果下樓作展示”,這使得島內的研發與成果驗證有機融合起來。

閻妍表示,未來成都科創生態島將持續更新低空經濟應用場景,利用平臺優勢集聚創新企業,圍繞低空經濟全產業鏈提供研發服務支持和應用場景創造。例如,在航空器製造領域,引入無人機、直升機、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等先進製造企業;在應用場景領域,基於現有應用場景逐步增加低空巡檢、飛行服務等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