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潮汕關店躲避潮,看內循環服務應該怎麼做?
從潮汕關店躲避潮,看內循環服務應該怎麼做?最近有多位網友在社交平臺發佈視頻稱,廣東潮州大量商鋪關門暫停營業,工廠通知放假休息,引發關注。而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有網友稱是當地要對商戶進行檢查,商戶們爲了避免被查,因此才關門拒檢。然後當地相關部門工作人員給出的解釋是,只有個別幾家商戶,因爲自身原因關門停業,不是爲了逃避檢查,目前都已經正常開業了。那麼問題來了,基本上是兩套說辭,社會民間一套,然後相關部門又是一套說辭。潮汕地區的商鋪和工廠爲何會關閉停業兩三天呢?相關部門怎麼從傳統的社會管理模式轉型爲真正的服務性部門呢?我們先來看看潮汕地區具體情況吧。就大的潮汕地區來說,還包括汕頭。小的潮汕地區說的就是潮汕揭三市。面積有1.09萬平方公里,人口1380萬,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住了1273人;而就算是人口經濟發達大灣區,面積爲5.6萬平方公里,人口8650萬,人口密度爲每平方公里1545人。由此可見潮汕地區的人口密度之高。如果從人均GDP來看的話,潮汕地區人均GDP只有5萬元。潮汕地區是國內人口密度最高的非發達地區了。其人口密度差不多比長三角等發達的人口核心地區的人口密度都高。如果一個地方想搞好內循環經濟的話,那麼這個地方的人口就需要足夠的多。而在廣東除了大灣區之外,能夠把內循環經濟搞起來且有聲有色的地方恐怕也就是潮汕地區了。而且潮汕本地經濟雖然不行,但是潮汕卻有兩個外援,一個是大灣區的潮汕,還有一個就是海外的潮汕。而這兩個地方與潮汕本地的人員就共同造就了潮汕本地經濟內循環經濟的共同繁榮。所以在潮汕本地,經常會看到紙面上的經濟數據,潮汕地區確實不夠看。但是就實際上的經濟富裕程度來說,潮汕地區還是說的過去的。所以廣東除了大灣區之外,想選擇第二個內循環經濟下的共同富裕示範區的話那麼非潮汕地區莫屬了!那麼既然潮汕地區有這個促進內循環經濟的客觀條件。相關部門是不是就更應該把相關的服務做好呢?那是肯定的了。
但是實際情況是什麼樣了?在潮汕安全生產和衛生安全大檢查的那兩三天,諸多工廠和商鋪通過停產、停業來躲避檢查。那麼實際的檢查成果怎麼樣呢?答案是大家都關門歇業了,該怎麼檢查,連人家的商鋪和工廠門都進不去?能夠檢查到的範圍肯定寥寥無幾了,效果肯定是不好了。那麼爲何那麼多商鋪和工廠,在那兩天的收入都不要了,也要抗拒檢查呢?答案其實也不難找,首先肯定是自己的原因,可能在衛生條件和安全生產方面確實有做不到位的方面。另外肯定也有對於有關部門執法尺度的擔心。比如再來個小題大做的天價罰單什麼的,那不是這兩天或者一個月白乾的問題,可能幾個月或者一年都白乾了!這也就有了工廠和商鋪見了有關部門,就像老鼠見到貓那樣的躲避檢查行爲了。體現到現實中,就是那幾天商鋪停業、工廠停工,收入寧願不要的躲避檢查行爲。綜合來說,內循環經濟究竟該怎麼做?這民間依然有一套自己的辦法。那麼該怎麼爲這套體系服務呢?這就考驗了相關部門怎麼從之前的粗糙執法向真正服務部門的轉型問題了。商鋪和工廠在經營過程移民,肯定也有一些生產安全和衛生安全問題,這些當然要予以矯正。但是如果再現商鋪和工廠像老鼠見貓那樣的集體躲避檢查行爲,這有關部門確實也有一定的總結和反思的必要了!潮汕地區人口衆多、民營經濟發達,是國內少有的可以搞內循環下的共同富裕的服務經濟的示範區。網友在網上瘋傳的潮汕閉店閉廠,正是工廠和商鋪對於有關閉門執法過程中的正常擔心行爲。等哪天有關部門的檢查中,不再出現閉店閉廠躲避檢查的行爲的時候。這說明有關部門服務性方面就做的比較到位了。但是很顯然還有更長的路要走。再加上最近幾年國內各行各業經濟確實不夠景氣。有關部門經濟方面也難,也是可以理解的。難道相關商鋪和工廠不難嗎?答案是當然也很難。但是這更多的還是需要相互體諒和柔性執法了!其實當下這個社會環境和經濟環境,大家都不容易。所以更應該多點相互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