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懸浮物流、激光切割,探訪蜂巢能源短刀電池工廠

沿着常州金壇的夏溪河往北,城鎮逐步向後隱退,顯現一片開闊的平地,挖掘機已經入場,這裡正是蜂巢能源常州工廠四期建設用地。

蜂巢能源常州工廠四期建設用地

再往前就是蜂巢能源工廠,成片的廠房與車間,如一條白灰錯落的珠鏈。起重機還在廠區作業,以至於工作人員不得不提醒,“三期還處於建設中,所以看起來比較亂”。

從2018年在常州建廠至今,蜂巢能源仍在馬不停蹄建廠,這正是整個動力電池飛速發展的一個縮影。從2012年起,蜂巢能源開展動力電池預研的長城汽車動力電池事業部,到2018年已經開始了獨立發展,短短數年從無到有,從追趕到領先,動力電池的“後起之秀”蜂巢能源如同一匹“黑馬”,攪動了整個動力電池市場格局。

在巨頭環伺的動力電池市場,以寧德時代、比亞迪等爲代表的行業頭部已經佔據了七成市場,後發者如何取得更多的市場份額?近日,南方+記者實地探訪並解碼蜂巢能源的成長故事。

脫胎整車廠,車規級品質

金壇園區的動力電池基地,是蜂巢能源建設的首個車規級動力電池AI超級工廠,全部建成後的總產能規劃爲68GWh。

“因爲脫胎於整車企業,蜂巢能源從成立就對於整車的應用場景和標準有更深入的理解,因此充分考慮了車規級應用標準,率先建成行業領先的車規級AI智能工廠。”蜂巢能源董事、工藝資深總監劉小安向來訪者介紹。

工廠的管控嚴苛讓外界印象深刻:從電池產品生產過程中的異物管控到毛刺控制,從AI智能技術的應用,到先進裝配技術的應用和集成化工藝的應用,最終目的是爲了保證生產出符合汽車使用的高品質電池產品。

蜂巢能源廠區

例如,在異物管控方面,除了達到芯片級生產的潔淨度標準外,極組物流運輸環節,還有行業首創的“磁懸浮物流線”,相比傳統皮帶物流運輸,磁懸浮運輸車的加減速更加均勻,可以減少運輸過程中帶來的粉屑等異物。

隨後在模切工序採用了激光切割,相比傳統機械模切,不僅更高效而且切割粉末也能及時回收,有效減少了毛刺。

蜂巢能源通過AI大數據分析,實現質量檢測的智能化及無人化,利用人工智能將不良品的分類與工藝參數結合,自動尋找最佳參數,節約開發時間30%,每年節能費用450萬元。

承載着先進技術的常州工廠,其實在2018年纔開始動工建設。當時,我國汽車銷量出現了28年來首次負增長。而一直高速增長的新能源汽車也受到較大影響。

作爲公司董事長兼CEO楊紅新直言,有多個想不到,“2018年趕上新能源汽車銷量低谷,也遭遇了2019年新能源補貼退坡,再往後就是新冠疫情,但也沒有想到的是,整個新能源行業在2020年下半年出現反彈,短短几年之間,這個行業經歷了波峰波谷般的劇變。”

“不論形勢怎麼變,我們依然堅持戰略定力,即使在行情不好時也沒有減少研發投入,沒有減緩新工廠建設的步伐,正是這種‘逆向思維’,在行業不好時持續佈局,當行業變好時就可以快速跟上高速增長。”楊紅新說。

龐大產能擴張計劃

在常州工廠之外,蜂巢能源還在全球規劃了11個生產基地,它們同時支撐起蜂巢能源的“勃勃野心”。

在3個月前的第二屆電池日發佈會上,蜂巢能源正式發佈“領蜂600戰略”和“四大支撐戰略”,宣佈公司2025年全球產能規劃目標提升至600GWh。這一目標,幾乎超過了目前所有動力電池企業的規劃產能,直奔第一的目標而去。

從當前的出貨量角度,蜂巢能源還談不上顛覆動力電池的現有版圖,但已像“黑馬”般躍出。國際動力電池行業權威機構SNE Research數據顯示,2021年蜂巢能源動力電池總裝機量進入全球TOP 10陣營;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1月份國內動力電池企業裝機量排行榜上,寧德時代、比亞迪依然分別佔據市場的半壁江山和兩成,蜂巢能源市佔率爲2.69%,但增速矚目,站在行業的第五位。

要實現600GWh的目標,蜂巢能源推出了幾大戰略來支撐。品類創新戰略是圍繞全域的電動化,蜂巢能源將推動乘用車、商用車、儲能、新型車等四個領域的全域電動化,平臺化的短刀品類產品實現覆蓋。

按照規劃,2025年600GWh的有效產出約有450GWh左右,乘用車會消耗340GWh,儲能領域將產出37GWh,非高速車產出40GWh,商用車產出37GWh,不同場景的應用來消化龐大產能。

與此同時,在建設工廠時,蜂巢能源也充分考慮了不同技術路線的兼容,不管是磷酸鐵鋰還是無鈷、三元電池產品,蜂巢能源都可共線生產,以此降低產線投資帶來的負擔。

蜂巢能源短刀電池

應對不確定性

動力電池領域,層出不窮的新技術如過江之鯽,讓人眼花繚亂。技術的快速迭代,也讓業界倍感焦慮,唯恐機會稍縱即逝。

同樣,對蜂巢能源來說,當下最大的挑戰還在於能否選對技術路線,否則,再掉頭就很難,前期大的投入容易落空。

“原來大家都在研究三元,後來又集中推出鐵鋰,突然又冒出鈉電池,一會兒又出來刀片電池,沒多久又有企業聲稱固態電池要量產了,真假消息滿天飛,企業怎麼辦?考驗的就是你有沒有拔開迷霧的能力。”楊紅新說,行業始終是動態發展的,誰都無法確定未來哪一種技術路線會成爲主流,如果要想進入全球領先的動力電池企業行列,必須多技術路線並行研發,儘可能規避不確定性。

應用場景在不斷分化和多元化,楊紅新認爲,每個場景的市場和需求量都足夠大,能夠容納不同技術路線並存,所以未來很難說誰顛覆誰。

更關鍵的是,技術創新要和產業化結合起來,鋰電業產業歷經了20年時間,到現在也僅僅是起步階段,其它創新材料看起來前景非常好,但形成大規模產業化還要經歷較爲漫長的過程,“在這個漫長的產業化過程中,已有產業化的優勢很明顯。正如20年前就有說法要顛覆鉛酸電池,但到現在也沒有實現”。

在動力電池領域,難言誰是顛覆者,但也意味着,對於動力電池產業這塊“超級大蛋糕”,“後來者”要想成功分一杯羹的難度正在加劇。

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的統計顯示,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共計61家動力電池企業實現裝車配套,較去年同期減少8家,排名前3的寧德時代,比亞迪和LG化學,就佔據了總裝車量比例的高達71.4%。在巨頭環伺的動力電池領域,蜂巢能源還將給外界哪些驚喜?

【記者】郜小平

【作者】 郜小平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