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殺鐵路勇警李承翰...兇嫌「因精神問題判無罪」 醫解析「思覺失調症」

▲2019年7月鐵路警察李承翰臺鐵上被鄭姓男子持刀捅傷不治。(圖/地方中心翻攝)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2019年7月鐵路警察李承翰在臺鐵上被鄭姓男子持刀捅傷不治,而鄭姓男子因鑑定思覺失調症,被判無罪。判決結果一出,不僅引發網友一陣謾罵,也再度引起社會對思覺失調症的關注。醫師指出,該疾病影響日常生活功能,治療關鍵就是及早用藥有助維持大腦運作功能,降低復發。

李承翰在臺鐵上處理乘客逃票問題,沒想到被鄭姓男子拿刀捅傷腹部,爲了保護乘客,李承翰也強忍不適阻止鄭姓男子傷及其他乘客,但不幸的是,李承翰送醫搶救後宣告不治。

但日前開庭時,鄭男醫院鑑定後,法官認爲鄭於行爲時,處於思覺失調症急性發病狀態,且妄想內容犯案行爲有絕對交互關聯,故其犯案行爲是受「精神狀態」影響所致,已達《刑法》第19條第1項因精神障礙而不能辨識行爲違法程度,因此判無罪,但鄭男須強制就醫5年。

中醫院精神科劉怡君醫師指出,思覺失調症是個腦的疾病,主要和體質有關,環境僅扮演部分影響性,疾病前期或初期,常伴隨着隱微的生活習性改變,例如個案開始變得社交退縮、獨處房間過度執着在宗教玄學方面、工作表現退步、廣泛的身體抱怨、對聲音過度敏感、疑神疑鬼等等。

漸漸地數月到數年後,疾病發展至急性期時,個案會顯得性格迥異,容易激躁,總認爲「有人要加害自己」,自覺被監聽監視,持續抱怨視或聽幻覺無法規律生活,不重視自己的儀容外表,生活喪失動機等等,若無及早治療,個案認知功能會提早退化,降低未來獨立自主生活能力。

▲思覺失調症通常在青少年青壯年期時發病。(圖/達志影像示意圖

此疾病發病年紀算早,男性落在10-25歲,女性則落於25-35歲,也因爲這個疾病常在青少年或青壯年期時發病。劉怡君說,因此很多人常會誤以爲,是因爲病患本身抗壓性低、無法獨立或父母教養問題等因素造成罹病,但這個說法說是不對且無濟於事的,生病這件事情本身,也並非一己所能夠選擇的。

而在治療上,劉怡君說明,現行主流抗精神病藥物,皆主在調節腦本身固有多巴胺濃度,幫助恢復平衡,並無接管大腦運作的疑慮,也大幅降低藥物對睡眠或動作的影響,對於腦功能的維持助益良多;此外,也可針對每位病患的喜好與特質,藥物的劑型也有不同選擇,包括口服藥物或長效針。

劉怡君提醒,除了急性緊急狀況下,提供住院治療外,個案也可選擇門診治療,個案保有自主性,針對無法規則就醫的個案,也可以選擇居家治療,以增進治療的連續性,幫助個案維持大腦運作功能,降低復發風險和重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