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變現 最低成本的廣告效益在這裡

第四十屆時報廣告金像獎大師論壇正在舉行,兩岸廣告創意人齊聚格萊天漾飯店,激盪創意火花。(洪肇君攝)

第四十屆時報廣告金像獎大師論壇愈來愈精彩,今年評審團主席鄭以萍提出,創意源自於害怕與最愛,與此同時,創意不一定只用來賺錢,更可以用來表達對世界的愛;北京創意大師馬超,則告訴大家如何用最低成本讓好的創意迅速傳播出去。

秀出多支今年最受矚目的廣告版、微電影,鄭以萍觸動了現場觀衆心底最柔軟的一面。不管是大陸的羌繡公益廣告,或者臺灣老演員金士傑參與的微電影,廣告以打動人心爲第一要務。

但鄭以萍認爲,創意的動機若不是害怕即是最愛,因爲害怕所以要去面對,因爲最愛所以必須表達。身爲廣告人或廣告界的新生代,應該要理解到,創意不見得以賺錢爲目標,能夠表達心底的愛更爲重要。

美國One show國際創意節大中華區首席代表馬超來自北京,他一開口就點出所有廣告人的痛點,「客戶永遠想用最低成本、做最多的事情」。此言聽得臺下業內人士個個頷首。

但在網路載具紛呈的現代社會,受衆的訊息來源極度多樣化,以前一個廣告能投放一個月,現在不超過一星期。馬超認爲,這樣的情況有利有弊,首先,網路發送幾乎無成本,弊端則是創意畫面非常容易枯竭。

但馬超也提供了一些低成本的成功案例,比如義大利一個牛仔服飾品牌,將廣告畫面收在一個貌似色情的資料夾,透過網路大V的發送,短短時間獲得7萬3000次下載。當然,類似的手法無法持續,僅能偶一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