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平臺/氣味感測大師 工安一把罩

看不到、摸不着的揮發性有機氣體,常常成爲人體健康的隱形殺手,掌握危險氣體的行蹤,不只能守護健康,更能防患於未然,阻止火災等工安意外發生。工研院鑽研氣味感測技術十年,自主創新研發微量氣體感測晶片與智慧模組,應用領域橫跨個人健康感測、民生公共物聯網的空氣品質感測,到工業環境的危害氣體感測,堪稱科技界的氣味大師。

工安意外是企業承受不起的痛,不只財產損失,若造成人員傷亡、環境污染,後續恐面臨鉅額賠償、罰款,對企業形象更是一大打擊;然而,面對意外頻傳,國內多數工廠、倉儲依然只是仰賴人工定時巡查,環境中許多無形無色甚或無味的危險氣體,往往難以在第一時間發現。

工研院智慧感測與系統科技中心經理李柏勳表示,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的補助下,工研院自主開發的「複合式工業環境氣味智慧感測器」,可以依據監測環境的需求,客製化調整感測器模組的內外部設計,具備體積小好攜帶、成本低好布建、準度高好監測等特色,必要時還能同時偵測揮發性有機氣體(甲苯、異丁烯、酒精)、一氧化碳、氨氣、硫化氫等四種以上的氣體,精準度可達0.1ppm,比起市售只能偵測單一氣體的感測器,精準度高出10倍,應用範圍更廣。

今年國內發生幾次工廠大火事件,產業對工安監測的要求提高,李柏勳和團隊與燃煤產業合作,要將複合式工業環境氣味智慧感測器導入工廠環境中,隨時偵測廠區一氧化碳、氨氣、硫化氫的濃度。

李柏勳表示,該燃煤產業的廠房常常因爲施工後的火星、高溫等原因發生自燃,火勢初期只是悶燒產生氣味,一旦延燒起來,不僅造成巨大損失,更有可能導致公安問題,但平時卻只能靠人力定時巡檢,對氣味的察覺力不足。爲了確認感測器偵測效果,他與團隊深入悶熱吵雜的煤炭廠房,戴上N95口罩,穿梭在僅80公分的狹小廊道中工作,5、6個小時下來,全員已是灰頭土臉。

「回到家整個人變成黑人,連鼻孔裡都是黑的,洗頭都要洗兩三次,都不敢叫老婆幫忙洗衣服。」李柏勳笑說, 艱辛的環境監測條件,也反映在感測器的客製化設計上,煤炭產業現場粉塵很多,不定期會有高壓水柱沖洗廠區,所以感測器必須設計防粉塵、抗高壓水柱等來適應如此惡劣的工業環境,可說絞盡腦汁來達到工業等級需要高可靠度與高穩定性的產品。

工研院複合式工業環境氣味智慧感測器已陸續導入工業區周邊及工廠環境監測中,透過偵測液體及氣體泄漏的氣味濃度,掌握危險因子及其產生的位置,在危險發生初期提早發出警訊,並即時在電腦或行動裝置上向環安巡查人員示警,把關工安環境中的生命財產安全。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