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臺師大國語教學中心 外籍生絡繹於途

傳記文學748期《文學家梁實秋與臺灣語言教學革新》

梁實秋由國立青島大學轉到北大英文系擔任主任一職,在英文系任教英國文學,初以中文授課,爲的是讓更多其他學系的學生能接觸外國文學,但此做法引來英文系學生的不滿,以缺乏英文的輸入爲由,在《大學新聞週報》登報以示不滿,最後由胡適擺平。

自此之後,梁實秋到臺後只用英文教授英國文學。文學家梁實秋在中國大陸各大學任教英文系時主要是教英國文學,而他在師大與劉真創立的兩個語文中心是在中國語言教育史上爲一創舉,將「語言教學」分立出來,以當代語言學爲軸,設計教學,引入西方語言教學理論,培訓出來的學生後來更間接從海外把當代語言學理論紮根臺灣。

一九五五年師院正式升格爲師範大學,而梁實秋在文學院底下即年創立「英語教學中心」。梁實秋經亞洲協會的耶魯教授饒大維(David Rowe)介紹,向劉真校長提交「加強英語教學計劃」,最後師大與亞洲協會(Asia Foundation)簽定合作計劃,並得到教育廳的批准。中心主要目的是培訓中學教師,加強學生的專業教學知識,並由美國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定期委派外籍教師到中心教學。「英語教學中心」的創立可謂在中華世界中首次引入基於語言學理論而引申出來的二語教學法,創新的教學法與配合當時最先進的錄音器材,令師大「英語教學中心」名噪一時,爲臺灣的英語師範創下先河。

除創設「英語教學中心」外,梁實秋更同時於一九五六年設立「國語教學中心」,當時師大經費有限,劉真與梁實秋特意找臺灣國語委員會資助建立「國語教學中心」,創華語文教學史的先河。筆者曾發電郵向曾擔任國語中心主任的華語文教學系榮休教授葉德明詢問中心的歷史,葉德明教授表示:梁實秋教授在一九五六年代擔任師大文學院長任內,有感於當時師大肩負全臺灣國語文教育重任,教學人才濟濟。而來臺學習華語文之外籍人士前赴後繼,陸續不絕。乃於國文系,英語系等相關單位在校務會議中提出成立「國語教學中心」。

梁實秋與已於師院時期任職國語專修科主任的王壽康教授聯手籌辦「國語教學中心」,授課老師爲兼職,均來自國文、英語、教育系的導師,採用耶魯大學出版的教材。梁實秋聘任王壽康爲中心主任,而王與梁實秋在北師大時早已認識,當時漢語言學家黎錦熙爲當時文學院院長,而嫡傳弟子王壽康則爲副教授。

師大國語中心辦學出色,飲譽國際,故吸引了不少對學習中文感興趣的外國學者慕名而來,英國劍橋大學榮休東亞系教授兼唐史專家David McMullen(即金庸在英國劍橋大學修讀博士的導師)在一九六○年初到臺大進修時,也曾特意到過國語中心作短暫學習。而中國大陸在一九五○年代政治較爲動盪,當時於中國大陸學習中文的外國學生也曾因不適應當時大陸的政治環境和體制,而改道到師大國語中心繼續進修,可見國語中心在國際上享負盛名。

梁實秋對國語中心思茲念茲,在一九五○年代種下了華語文教學的種子,如今在臺灣有不少大學設有華語文教學所,讓臺灣華語老師把中華文字和文化帶到世界各地,遍地開花,國語中心發展到今日,導師近百人,陣容鼎盛。師大國語中心前主任李振清教授也曾撰文講述中心的發展歷程與對海外華語教學的影響。而師大當局爲協助現時到國語教學中心的華語生的住宿需求,將於二○二四年九月二十五日動工興建華語國際學舍。(三之二;摘自2024年九月《傳記文學》第74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