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禁令還在!陸半導體自主快被掐死 日媒曝真實慘況

大陸半導體自主化面臨巨大困境。(圖/達志影像)

隨着陸美科技產業競爭愈發白熱化,在川普時代將華爲、中芯國際等大陸科技業者列入實體清單,導致大陸半導體產業遭到打壓,其中以獲得半導體生產設備與材料尤其困難。據日媒報導,從私營部門來看,大陸半導體自給率想要達到2025年70%幾乎不可能,因爲2020年也才達到16%。

「中國製造 2025」以大陸半導體自主化爲目標,預計從2020年大陸半導體自給率從不到20%提高到40%,2025年達到70%。但市調機構IC Insights 曾指出,即使到2024年,大陸半導體自給率也只能達20%多。

據《日經亞洲評論》報導,IC Insights 數據指出,2020年大陸只有16%半導體透過國內採購,若不包括臺積電、三星電子以及SK海力士等海外廠商,數字更是不到6%,大陸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葉盛基透露,大陸汽車產業採用大陸半導體比重不到5%。

北京當局自行統計的大陸半導體自給率爲30%,但就算這數字爲真,也無法達到「中國製造 2025」目標。在「國家大基金」大陸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 (National Integrated Circuit Industry Investment Fund)挹注下,去年大陸掀起半導體投資熱,不僅有許多生產設備商、化學材料供應商獲得支持,加上中芯國際這家大陸晶圓代工龍頭,遭到美國禁令限制美企與其往來,讓中芯國際有多理由採用陸企設備,但今年稍早爆發中芯國際抱怨陸企提供設備不符規定,顯示大陸半導體產業發展仍有相當多的阻礙。

荷蘭半導體設備商艾司摩爾(ASML)所提供的曝光機,早在2018年就採購、先進製程發展關鍵的極紫外光(EUV)微影設備,遭到美國政府打壓不能出貨,就算中芯國際今年3月重新與ASML簽訂達12億美元合約,採購成熟製程的深紫外光(DUV)微影設備,期限到今年底,是否能順利獲得機臺還是未知數。這也導致今年上半年傳出,大陸半導體業者在國際上收購二手的半導體生產設備。

北京當局去年投資在半導體領域的金額達 1400 億人民幣,大陸本土生產的晶片銷售額爲 8848 億人民幣,爲2014年3倍。看起來似乎成長快速,但從近年電動車、自駕技術等龐大需求,半導體進口量也在增加,從2014年以來進口量成長60%,2020年來到3500 億美元(約2.25兆元人民幣)。

雖然如此,大陸半導體產業在北京當局大力扶持下,仍有像是小米等20家科技公司投入半導體,大陸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也透過收購取得半導體技術,包括北京清大、北大和華中科技大學也成立相關科系,培育人才推進「中國製造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