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這些症狀,小心頸部血管堵塞!及時篩查,不然很容易腦梗!

頸部血管,包括頸動脈和頸靜脈,是人體重要的血管系統,它們在血液循環中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幾個關鍵原因,說明爲什麼頸部血管極其重要:

1. 供氧與營養輸送

大腦供氧:頸動脈負責將富含氧氣的血液輸送到大腦。大腦對氧氣和營養的需求極高,足夠的血流量是維持正常功能的基礎。

組織營養供應:除了大腦外,頸部血管還爲頭部及頸部其他組織提供必要的營養物質。

2. 代謝廢物排除

清除二氧化碳和代謝產物:頸靜脈負責將缺氧的血液(含有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謝廢物)從大腦及面部迴流到心臟,確保身體內部環境的穩定。

3. 神經系統健康

神經信號傳導:頸部血管的健康狀況直接影響到大腦的血液供應,從而影響神經功能。血液供應不足可能導致頭痛、眩暈,甚至短暫的意識喪失。

4. 影響心臟健康

心腦血管疾病風險:頸部血管的狹窄或堵塞(如動脈硬化)可增加中風、心臟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定期監測頸部血管健康非常重要。

5. 反映整體健康狀態

臨牀指標:頸部血管的狀態可以反映個體的整體健康。醫生常常通過聽診、超聲檢查等方法評估頸部血管,以瞭解患者的心血管健康狀況。

6. 易於檢查和評估

方便的檢查手段:頸部血管相對錶淺,容易進行超聲波檢查(如頸動脈超聲),能夠快速評估血管的健康狀況,幫助早期發現潛在問題。

頸部血管不僅在生理上對大腦和頭部區域的健康至關重要,而且它們的健康狀況直接關聯到整體心腦血管健康。

頸部血管堵塞,尤其是頸動脈堵塞,可以對大腦和身體的血液供應產生顯著影響。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表現和症狀:

1. 頭痛

性質:持續性或間歇性頭痛,可能較爲劇烈。

位置:通常在後腦勺或一側,可能伴隨其他症狀。

2. 眩暈與平衡問題

感覺:患者可能感到頭暈、失去平衡或“站不穩”。

原因:由於大腦供氧不足,導致平衡感受影響。

3. 視力障礙

表現:模糊視力、雙視、突然失明或視覺喪失(通常是單側)。

原因:視網膜或大腦的血流不足。

4. 局部無力或麻木

肢體無力:特別是在一側手臂或腿部的無力感或麻木。

面部問題:面部某一側的下垂或無力,可能影響說話和表情。

5. 語言障礙

表現:言語不清、難以表達或理解語言。

原因:大腦特定區域缺氧影響正常的語言功能。

6.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

描述:TIA是一種短暫的神經功能缺失,通常持續幾分鐘至幾個小時,症狀類似中風,但完全恢復。

警示信號:TIA是未來中風的高風險信號,應及時就醫。

7. 突發的意識喪失

表現:昏厥或突然失去意識。

原因:嚴重供血不足,可能危及生命。

頸部血管堵塞的症狀與大腦供血不足密切相關,出現上述任何症狀時,都應立即尋求醫療幫助,以便及時進行評估和處理。早期發現、干預和治療能夠有效降低中風和其他嚴重併發症的風險。

1. 體格檢查

聽診:醫生使用聽診器在頸部聽取血流聲音。若聽到雜音(噪音),可能提示動脈狹窄。

2. 超聲波檢查(頸動脈超聲)

描述:這是一種無創檢查,通過高頻聲波生成頸動脈的圖像,可評估血管壁的厚度、血流速度及狹窄程度。

優勢:安全、快速且無輻射,適合初步篩查。

3. 計算機斷層掃描(CT)

CT動脈成像(CTA):結合CT技術和對比劑,以生成頸動脈的詳細三維圖像,可以清晰顯示狹窄和阻塞。

應用:用於進一步評估超聲結果不明確的情況。

4. 磁共振成像(MRI)

MRI動脈成像(MRA):利用強磁場和無線電波獲取血管的詳細圖像,能顯示動脈的結構和狹窄情況。

優勢:無輻射,更適合某些患者(如孕婦)。

5. 血管造影

描述:通過導管插入頸部動脈並注射對比劑,然後使用X光拍攝血管的圖像。這是檢測頸動脈狹窄的“金標準”。

應用:在手術干預之前,幫助評估狹窄的嚴重程度。

6. 功能性測試

腦血流灌注成像:有時可以使用核醫學掃描來檢查大腦的血流,評估是否有因頸動脈狹窄導致的供血不足。

如果懷疑頸動脈狹窄,醫生會根據您的病史、症狀及風險因素選擇合適的檢查方法。定期監測頸動脈健康對於中風及其他心腦血管事件的預防至關重要。如果您有相關症狀或風險因素,請及時諮詢醫生進行評估。

1. 有中風歷史的人

曾經經歷過中風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的人,需定期檢查以評估復發風險。

2. 慢性疾病患者

高血壓:長期高血壓可導致動脈硬化,增加狹窄風險。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健康風險較高,應定期監測頸部血管狀況。

高膽固醇:膽固醇水平偏高也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建議進行相關檢查。

3. 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

如果家庭中有心臟病或中風的病史,您可能處於較高風險,應考慮提前進行檢查。

4. 吸菸者

吸菸是動脈硬化的重要風險因素,因此吸菸者應定期檢查頸部血管健康。

5. 肥胖者

多餘的體重與許多代謝問題密切相關,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建議進行檢查。

6. 年齡較大的人

特別是50歲以上的人羣,隨着年齡的增長,動脈硬化的風險會顯著增加。

7. 症狀明顯的人

如果出現頭痛、眩暈、視力障礙、言語不清、肢體無力等神經系統症狀,應及時就醫檢查頸部血管。

8. 正在接受某些治療的人

正在接受抗凝藥物、降脂藥物或其他用於心血管疾病治療的患者,也需定期監測頸部血管健康。

定期進行頸部血管檢查有助於及早發現潛在的動脈問題,從而採取相應的預防和治療措施。如果您屬於上述人羣,建議諮詢醫生並進行必要的檢查,以保護您的心腦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