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手了!中國正在瘋狂賣大巴

走進世界的一刻,他們代表着中國。

文 | 華商韜略 熊劍輝

2013年,剛拿下美國長灘10輛大巴訂單的比亞迪,引發了一場風波。

洛杉磯勞工局,怒斥比亞迪違反“勞工法”;接着,突擊查處辦公樓,組織民衆大遊行,高喊着要中國人:

“滾出加州!”

10年後,中國人默默拿下了美國純電大巴市場八成江山。

【全球爆單】

2024巴黎奧運,再次刷新人們對中國製造的認知。

從彩光球檯、到納米跤墊,從“芯”片足球、到奧運吉祥物“弗裡吉”……

但巴黎城中最拉風的,還是從安徽進口的雙層電動大巴:

時尚的敞篷設計,吸睛無數;360°的視野,觀景無敵;八國同步的語音,全程無礙。

一個坐擁雷諾、標緻、雪鐵龍等汽車大牌的強國,爲什麼要不遠萬里,從中國進口客車?

因爲中國客車已經是世界的優選,也擁有着頂級的性價比和質價比。

以“全球客車之王”宇通爲例。

2024年1-5月,宇通出口客車4921輛,同比大增64.2%。

其中,希臘、智利、西班牙分別大買250輛、214輛、46輛(機場擺渡車),造就了宇通出口歐洲、拉美、出口擺渡車的創紀錄大單。

宇通之外,中國大巴車正在加速“開往”全球市場。

今年初,中通客車向沙特出口1022輛客車,創出交付海外的最大單;比亞迪出口比利時(500輛)、金旅出口越南(270輛)、金龍出口巴基斯坦(160輛)、中通出口新加坡(120輛)……

都是前所未見的“大爆單”。

而“火爆”“翻番”的態勢,去年就開始了。

2023年,中國客車出口43515輛,同比大增41.25%,創歷史新高;2024年1-5月,中國客車出口達21828輛,再度飆升41.99%,再創歷史新高。

於是從2023年至今,宇通、金龍的股價分別最高飆漲474.45%、270.41%,遠遠跑贏大盤。

爲什麼中國客車會驟然“爆單”?“一帶一路”是個關鍵點。

2023年5月,山東聊城。

突然造訪的吉爾吉斯斯坦總統扎帕羅夫,讓這座三線小城成爲一時的焦點。

總統此行,直奔中通,目的就是“提車”。

面對中通出口吉方的第1000輛客車下線,扎帕羅夫總統伸出大拇指:

“很棒!”

此前,吉方買過120輛中通客車“試水”。結果“非常滿意”,繼而有了1000輛客車的超級大單。

而更深層的原因,在於吉方在“一帶一路”之下,由中方承建的貫通其南北的大動脈“新北南公路”投入使用,進而拉動了公共交通的龐大需求。

▲來源:東吳證券《中國客車出海專題報告》

有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客車出口的核心增量來自“一帶一路”國家。這其中,又以獨聯體、中東、亞太貢獻最大,佔比高達67%。

其中的關鍵,還是中國客車廠商強大的個性化研發能力,能在全球先進水準之下,更好地服務其本地化需求。

在埃及,爲應對老舊的80#汽油和老舊磁帶,“金旅”大巴裝上了淘汰的化油器發動機和磁帶機。

在巴基斯坦,按習俗要求男女分區、分坐,於是“海格”給客車改成了中間四開門。

在沙特,爲應對高溫、乾旱、少雨的氣候,安凱把整車都塗上了陰極電泳,防腐、防鏽、耐鹽、耐熱,終成當地客車保有量的No.1……

而所有這些,也都是厚積薄發,來之不易。

2017年,新加坡人到歐洲採買新能源客車,卻發現歐洲也在用中國貨,斷然決定轉道中國。

而大部分客戶,都像菲律賓人一樣“精明”:每個品牌都買1輛,邊試用、邊淘汰。

但無論是菲律賓人,還是新加坡人,他們最終認定了中國客車。

【“歐戰”風雲】

2023年10月,比利時布魯塞爾。

全球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的“比利時客車展”,向來是全球客車產業的風向標。

但如今,這裡成了中國客車的大舞臺。

從宇通自主研發的純電YEA平臺,到比亞迪的全新刀片電池底盤,以及金龍、金旅、中通爲歐洲定製的純電、氫能客車解決方案……應有盡有。

曾經,趴在地上看車展、拿着皮尺量半天的都是中國工程師。

如今,高傲的歐美人也屈尊降貴,折腰、趴地、鑽車,把中國客車的裡外拍了個遍。

宇通的T15E客車更是斬獲2023 Busworld設計獎、環保獎,出盡了風頭。

歐洲是世界客車工業的發源地,也是全球客車廠商爭奪的主戰場。只有打入歐洲市場,才能真正挺起腰桿。

因爲歐盟標準,就是很多國家的“准入標準”。

但歐洲市場,早就被奔馳、曼恩(德國)、沃爾沃(瑞典)、斯堪尼亞(瑞典)等本地豪強瓜分殆盡。

要攻入這樣的市場,談何容易。

更何況,在歐洲人眼裡,中國客車是廉價的“代名詞”、耗油的“殘次品”,過不了市場的關。

這樣的偏見,根深蒂固。

2018年,丹麥向全球招標純電大客車。宇通的標書呈上去,招標方一看是中國品牌,看都不看就扔了出去,並當衆奚落:

爲什麼要相信一家中國企業?

宇通的“反擊”卻很柔軟,扔出去就撿回來,反覆、耐心、不斷地“遊說”——不信你試試!

最終,丹麥人決定:試試就試試!

2019年,宇通向丹麥交付首批客車。丹麥人足足“試”了一年,服了。

實際上,丹麥的氣候讓很多客車都沒脾氣:冬季多雨、積雪半米,最低溫度、零下25°。鐵打的金剛,在極寒天氣面前也容易趴窩。

但宇通的純電客車,不但結結實實扛住了,還獲得丹麥司機的高度讚譽:提速快、開着順,綠色環保無噪音,我們都愛它。

那就買吧!

於是,在這個被奔馳、曼恩、沃爾沃等壟斷的市場,宇通生生殺出一條血路,攻佔了丹麥純電客車市場的半壁江山。

如今,宇通客車遍佈英、法、丹麥、挪威、冰島、芬蘭等歐洲國家;2022年,更一舉超越奔馳、沃爾沃,摘得歐洲純電銷量冠軍。

如此成功,並非偶然。

首先,中國客車趕上歐洲“新能源”的大風口。

按照歐盟減排時間表,2035年要禁售燃油車,2040年要減排90%。所以,大排量客車要加速淘汰,導致歐洲對新能源客車的需求飆升。

其次,中國廠商在新能源核心技術上,確實領先。

以電池爲例。

當年,面對三元鋰和磷酸鐵鋰的“路線之爭”,中國客車廠商選擇了能量密度低、安全性高的磷酸鐵鋰;而歐洲人卻選擇了三元鋰。

如今,磷酸鐵鋰的能量密度、快充性能不斷提升,低成本、長壽命、高安全的優勢凸顯。

於是,技術上顧此失彼的歐洲廠商,又開始“倒戈”。

對此,比利時產業記者克爾格一針見血:當歐洲人在探討技術可行性時,中國人已經把它變成了現實。

英國汽車經銷商Pelican的總經理理查德更直言不諱:宇通的產品,質量不輸奔馳、價格更加親民,而“中國的新能源技術,至少領先歐洲5-10年”。

第三,中國客車“一國一策”的模式,讓人難以拒絕。

比如,同樣是“極寒”,不同國家,宇通又有不同的解決方案。

在丹麥,着重要解決車輛耐候性、抗腐蝕、可靠性問題。

在冰島,由於公交出行是剛需,宇通運用一整套低溫解決方案,確保超高續航。

在芬蘭、挪威等北極圈國家,車輛要在高寒、高溼環境下運營,所以把防水、防塵、防腐做到了極致。

銷量是最好的答案。

據荷蘭諮詢公司Chatrou CME Solutions數據:2023年,以宇通、比亞迪、中通爲代表的中國客車,佔據了歐洲1/3的純電份額。

作爲全球銷量第一的客車品牌,宇通可謂獨孤求敗。

唯一的缺陷,是宇通在美國難覓蹤跡。

但實際上,美國市場早被另一家中國巨頭佔據。

【決勝巔峰】

2017年10月6日,美國加州,蘭開斯特。

以美國衆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卡錫、加州參議院議長德萊昂等爲首的政要人士,齊聚這座沙漠小鎮,只爲給比亞迪的超級工廠站臺、剪綵。

在現場,麥卡錫難掩興奮:“比亞迪這樣的科技公司能落戶蘭開斯特,我非常自豪。”

當年,比亞迪籌建工廠的消息一出,各州奔走相告、展開龍爭虎鬥。最終,加州在稅收、補貼、土地等政策上傾盡全力,才成功引鳳築巢。

如今,連工廠門口的馬路,都被命名爲“BYD Blvd”(比亞迪路)。

有了“美國工廠”加持,比亞迪在30多個州跑馬圈地,豪取80%的純電大巴市場份額。

但初入美國時,比亞迪差點混不下去。

2013年,剛拿下美國長灘10輛大巴訂單的比亞迪,就引發一場風波。

洛杉磯勞工局,怒斥比亞迪違反“勞工法”;接着,突擊查處辦公樓,組織民衆大遊行,高喊要中國人:

“滾出加州!”

迫於輿論壓力,大單悄然失去。

但腹背受敵的比亞迪,從未放棄。

2014年、2021年,比亞迪電動大巴K9、K8M,分別通過美國交通運輸署“煉獄”級Altoona測試,拿到美國市場的“通行證”。

Altoona測試有多變態?

2.4萬公里里程,全是強化壞路的耐久測試,最終根據完成時間、維修工時來做排名。

K9、K8M不但成功通過,K8M甚至創出Altoona測試有史以來的“最高分”!

這一下,美國人服了!

結果,美國長灘不但返還10輛大巴的訂單,還追加了50輛!

與旁人不同,比亞迪非常熱衷於打入發達國家的高端市場。

2013年,比亞迪K9通過全球審查最嚴的歐盟整車認證(WVTA)。以此爲起點——

2017年,打入日本;2019年,打入荷蘭;2020年,殺入奔馳的老家德國;2021年,殺入瑞典與沃爾沃搶食……

不但賣得好,而且賣得貴。

長灘訂單,單價121萬美元(約880萬人民幣);洛杉磯訂單,單價80萬美元(約680萬人民幣);日本訂單,單價6500萬日元(約390萬人民幣)……

不但賣得貴,市佔率還高。

在歐洲,比亞迪純電大巴的市佔率是20%;在日本,70%;在美國,80%。

在歐美政客看來,中國客車廠商堪比“工業怪獸”:低端領域,價格無敵;高端領域,技術難擋。

因此,他們不斷炒作“中國客車威脅論”,呼籲貿易保護、“公平競爭”,以防止本地製造業被“摧毀”。

爲此,美國阿爾伯克基市還搞出“退貨門”鬧劇,抨擊比亞迪純電大巴續航不足、電池過熱、剎車有故障、車廂有裂縫……

總之,要起訴、退貨。

但實際上,這不過是新任的民主黨市長爲打擊前任的共和黨市長,搞出的“政治議題”。

在有些人眼裡,中國是全球製造業的“粉碎機”;但實際上,中國纔是求發展、促創新的“加速器”。

▲來源:東吳證券《中國客車出海專題報告》

在“一帶一路”國家,宇通、金龍、金旅的KD(散件組裝)廠早已遍地開花,拔地而起的一座座現代化組裝廠,不但引領當地工人們學會了造客車,也很快擁有了造警車、救護車的能力。

可以說,中國人“手把手”地提升了這些國家的工業水平。

與此類似,“中國工廠”也讓美國人民從中受益。

之前,蘭開斯特居民面臨着大蕭條以來最高的失業率;而隨着比亞迪工廠落地、擴建,當地失業率持續降低。

對此,蘭開斯特市長盛讚這是“現象級成功”。

在英、法、荷、匈等歐洲國家,比亞迪的工廠星羅棋佈,在爲發達國家提供綠色能源、解決就業的同時,也默默輸出着中國更先進的新能源技術。

從贏得訂單到贏得客戶的忠實信賴,從產品出海到工業技術能力與標準體系出海,從“世界工廠”到融入世界,包括到世界開廠……

中國客車廠商的全球化新徵途,也是中國製造走向世界的縮影:從中國企業到世界級企業,再到世界的企業。

【參考資料】

[1]《中國客車出海專題報告:天時地利人和孕育世界龍頭》東吳證券

[2]《中國新能源“出海”跑出加速度,宇通純電客車拿下歐洲第一》河南日報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