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道30年“隱忍”7年,何炅“捧殺計劃”內幕曝光!網友:太意外

何炅最近在網上獲得一個新外號——黃磊之廚神事變後,何炅喜提熱搜。

邪惡梔子花。

說的是,他在節目裡的誇誇,是一場蓄謀已久的花式捧殺。

但回到官方。

前幾天金鷹節上,何炅又獲得了主持人獎,他將自己定位爲:綠葉。

到底哪一個纔是何炅?

入行30年,仍然在主持一線,環顧內娛,除了何炅也很難找到別人了。

今天聊聊,何炅爲何那麼喜歡“誇”。

01

誇誇症

這波熱搜,始於黃磊做的菜。

何炅總是毫不吝嗇使用感嘆詞:

絕了,天哪,太棒。

即便是被之前公認很老的豆角。

何炅也會力排衆議地誇:“誰說這豆老的,這豆太棒了!”

而何炅做的不僅是誇,他還得善後。

有次黃磊給戚薇做了道薰魚。

戚薇吃完哭了,說回憶起外公,何炅也一頓誇。

但,之後飯桌上,大家低着頭猛嗦土豆絲,可憐鏡頭下那盤薰魚紋絲不動。

何炅靈機一動,說讓戚薇打包帶回去,這樣別人就理所當然不動筷子了,這才完美化解尷尬。

翻車現場,他也能及時挽尊。

烤焦的雞,扒掉表面,也能吃。

梔子花的花語是隱忍,難怪。

但你說這都是爲了捧殺黃磊嗎。

早在快樂大本營維嘉和謝娜的口中就出現過:“何炅的缺點就是,過度誇讚美食。”

一次,他吃魚大加誇讚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魚,太入味了。

謝娜和維嘉嚐了一口,只能表示:“還好啊!”

你說是何炅味蕾特別發達?

Sir更願意相信的是,這是一種基於職業的“捧場性人格”。

必須情緒飽滿,對節目中各種情況做出充足的反應。

朋友講往事心酸,他抹眼淚。

做電臺節目,聽到一個女孩沒錢打車的故事哭。

馬麗得獎,他淚眼朦朧。

常年累月的主持生涯,何炅一直如此。

情緒外放,哭得來,笑得開,更誇得來。

這代表着,他天然重視情緒的重要性,更不吝嗇自己的情緒價值。

私下的何炅我們不得而知,但一旦進入到工作狀態,他的眼力見和同理心,隨時都保持着高度戒備狀態。

不讓一句話落在地上,一個場面冷掉。

你可以說這是高情商或者圓滑,但一個人能30年來保持一樣的營業狀態,更需要的,或許是:

極度自律。

02

內娛常青樹

最近還有一個說法,何炅是內娛戰地記者。

救場名場面比比皆是。

一次直播頒獎現場,嘉賓平板電腦死機,流程下不去。撒貝寧和何炅都慌了,但彼此還是展現了專業素養。

撒貝寧反應機靈不斷給何炅遞話:“何炅你確定自己能解決技術問題?”

何炅順勢接下:“當然,因爲我們除了有最高端的科技之外,我們也有最原始的手段。”

說着,把臺本交接給老師。

以自黑的高級手段化解了風波。

一個好的救場,是能化尷尬爲無形的,甚至能將效果翻倍的。

就連撒貝寧都說,這麼多年,何炅是唯一的假想敵。

還有一次。

何炅身旁的林子祥不知爲什麼說話很小聲。

全部在場的人都懵了,因爲沒人聽清。

但何炅卻能和林子祥溝通順暢。

事後王祖藍提起來,連誇何炅聽力好。

但何炅說,其實當時自己也什麼都沒聽見,全靠嘴型猜。

何炅的重要性,在隊友面前就體現得更爲明顯了。

有一次春晚晚會,要報贊助商交通銀行,海濤在旁突然嘴瓢說了招商銀行。

何炅力挽狂瀾。

不僅趕忙糾正,還讓海濤連背三次金主爸爸,才讓現場轉危爲安。

還是一次直播晚會。

謝娜多次打斷汪涵說話,而何炅真的是一邊保持微笑,一邊小心翼翼地提醒。

何炅能行走30年,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

恐怕還少不了同行的業務能力普遍降級。

只是主持業務能力強,也不能完全解釋何炅常青的原因。

其實,他做了太多本不屬於自己分內的事。

有一次,魏大勳錄節目很放鬆,聊起電影有些錯是在導演,卻要演員背鍋。

何炅立刻問,是不是在說《梔子花開》。(何炅自己的作品)

魏大勳這纔打住,意識到不能往下說了。

這本該是明星經紀人該擔心的事。

而且明星說錯話,說不定還有爆點,有熱度。

但何炅還是用自黑的方式叫停了。

還有一次,許知遠來到《嚮往的生活》,老是自己跑到外面去採風,何炅從不在意他與節目氣場不合。

而楊迪在廚房裡想聊許知遠的節目,何炅也下意識打斷,保護嘉賓。

哪怕是現在說話做事風風火火的馬麗,很多人不知道,她早期內向自卑。

是何炅帶着她,把她往人前推。

到現在馬麗還一直叫何炅“師父。

哪怕不是以主持人的立場。

“誇”的屬性也從未離開過何炅。

這種“誇”除了表面上的語言,更是在心裡面願意欣賞,並希望一個人好。

馬東以前節目《有話好說》負責一段訪談,何炅坐在臺下。

“訪談結束後,只有他一個人在下面鼓掌,剩下的所有人都在忙活。”

語言只是包裝。

無言的時候,或許更能看見內核。

03

完美的演員

電視屏幕上的何炅,總是在演繹綠葉的角色。

無論是在嚮往裡當後勤,還是在快樂大本營當控場和捧哏的角色,襯托嘉賓。

但一直以來,何炅不可謂不閃耀:

從小到大都是學霸,高考保送北外,大二當上學生會主席。

跑去北京某新聞電臺兼職,磨練臨場反應。

中央電視臺大學畢業晚會直播,何炅頂着半邊模糊的眼睛(隱形眼鏡碎裂)硬是演完了小品,還獲得第一名。

後來,他接連被挖掘,在中央電視臺和劉純燕主持兒童節目。

在北外當老師時,還頂班《快樂大本營》,一頂幾十年,臺裡還因爲他把節目時間從週五調到週六。

後來又觸電話劇,演出過賴聲川的《暗戀桃花源》。

《魯豫有約》統計過那時的何炅,數據小小震撼:

一週內有30個小時在飛機

每天睡覺不超過5個小時

一天之內在3個城市落腳

精力充沛,光芒耀眼。

那時候的何炅更加張揚,他卯足了勁去做事,嘗試。

李湘出歌了,他覺得自己也能出,於是有了《梔子花開》。

完美得近乎不真實。

有人說,何炅就像是一個很會提供情緒價值的朋友,向下兼容你。但你總是看不清他,和他有着天然的距離。

不可否認,何炅是一個很有“角色感”的人。

什麼叫角色感。

就是有意識地覺得人生是個劇本,需要扮演的各種角色,且每個角色都涇渭分明。

比如,扮演主持人:

做少兒節目主持人,他就是一個知心好玩的大哥哥。

做《快樂大本營》,他就是一個有始有終,照顧家人的老大哥。

說無論怎樣都會做下去,自己手中做死的,也是一種榮耀。

做綜藝節目。

導演組都特別喜歡他,因爲他會從導演組的角度想問題,流程不用擔心。

甚至會關心每一位工作人員。

錄過一檔收視率很低的凌晨節目,李湘勸他:別吃力不討好。

但他說,如果我不做,這個節目就沒有了,團隊就解散了。

當角色太多,不同劇本之間開始交叉,混淆時,他就害怕失控。

比如北外職位鬧了風波後,他第一時間就解除職位。

也許在何炅眼裡,世界本就是一個舞臺,一場永遠無法卸任的戲劇。

他只是一個在更大聚光燈下的演員,拿着不同的角色,演繹不同的劇本。

只不過,在舞臺背後,他真實的自我卻被刻意隱藏。

這就是何炅和公衆天然的距離。

他隱藏起自己,拒絕討論自己,一旦視角關注到自己,就迫不及待躲到他人身後去。

或者說,他的視角里,不需要出現自己。

何炅覺得“很多事情沒有必要展現在別人面前”,也覺得“沒必要讓所有人理解自己,也沒必要向所有人解釋自己”。

在《嚮往的生活》中,他罕見地說:“我這個人特別無趣,我就是那種少年老成的孩子氣,我真的沒有進步。”

這種“沒有進步”。

或許應該說,現在的環境裡,還能怎麼進步,他還需要進步到哪裡去呢?

他在娛樂圈這個名利場,見過太多人,也目睹過太多繁華和起起落落。

其實更難得的是,無論外界怎麼改變,他牢牢站在了原地,就已經成爲了唯一。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阿童木打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