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5分鐘,續航兩三百公里 新能源車高速排隊充電問題有解了?
近年來,隨着新能源車滲透率的提升,節假日高速服務區排隊現象也越來越嚴重。而快充技術的提升,將大幅改善新能源車主的充電體驗。
目前,很多快充技術仍停留在充電5分鐘,續航100公里的水平上。9月25日,上汽通用汽車宣佈,其攜手寧德時代共同推出6C(倍率)超快充磷酸鐵鋰電池,充電5分鐘,續航可增加200公里以上,並於明年起在準900V高壓電池架構投入使用。
據報道,輝能科技近日在巴黎車展期間首次展出“100%複合硅陽極”(即硅負極)電池系統,公司還稱其充電5分鐘可續航約300公里。
充電5分鐘,從續航100公里到200公里,再到300公里,未來電車或將與油車一樣方便地補能。
如何做到快充?
從上汽通用的描述看,其與寧德時代共同推出的6C電池,或仍屬於石墨負極體系。上汽通用稱,使用“第二代石墨快離子環技術”,搭配多梯度分層極片,搭建起電流傳導的“高速公路”,顯著縮短充放電時間,實現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高的循環穩定性。
相比之下,輝能科技則使用硅基負極體系。目前,硅基負極主要分硅碳負極、硅氧負極。對於輝能科技使用何種材料體系,《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了 TrendForce集邦諮詢分析師曾佑鵬,其表示:“輝能推出的100%硅負極並非純硅,是高容量(2100~3100 mAh/g)的硅氧體系複合材料。”
輝能科技官網顯示,具體而言,其硅複合負極電池充電5分鐘可續航約300公里,相較業界快充標準(30分鐘),縮短了83.3%的充電等待時間,提升了充電週轉率,解決了充電站不足與充電時間過長的困境。
該電池體積能量密度達到749 Wh/L,重量能量密度則達到321 Wh/kg。公司稱,根據德國萊茵實驗室的測試數據,該電池系統能在充電5分鐘內,從5%電量充至60%,充電8.5分鐘則可達到80%。
不過,輝能未說明該電池何時量產。對此,10月21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試圖通過郵件的方式聯繫輝能科技,但並未成功。
對於硅基材料爲何快充性能如此優異,曾佑鵬告訴記者:“硅基負極適用快充,主要與其儲鋰機理有關,傳統石墨材料主要是通過擴散嵌鋰提供容量,石墨材料爲層狀結構,充電時發生插層反應,鋰離子必須從材料的端面嵌入並擴散至顆粒內部,導致傳輸路徑較長,嵌鋰過程較慢,限制了其快充性能。”
“而硅基負極主要是通過擴散+合金化反應提供容量,首先硅材料可從各個方向提供‘Li+’(鋰陽離子)擴散的通道,且Li+與硅的合金化和去合金化反應過程較石墨材料中Li+擴散脫嵌鋰的反應動力學過程更快,因此可提升電池的快充速度。”曾佑鵬補充表示。
硅基材料量產進度幾何?
既然硅基負極材料的快充性能如此優異,爲何目前仍沒有大規模應用?硅基負極材料又存在哪些問題?
對此,沙利文大中華區執行總監向威力認爲存在體積膨脹、電導率降低以及內部應力這三大問題。
向威力回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硅作爲電池負極時,在充電時會經歷顯著的體積膨脹(最高可達300%),這可能導致電池材料的結構破壞,影響循環穩定性和電池壽命;膨脹和收縮會導致活性材料的電導率降低,從而影響電池的整體性能和充放電效率;重複的膨脹和收縮會導致電池內部產生應力,從而可能導致電極的剝離或裂紋,增加安全隱患。在極端情況下,由於硅材料的膨脹,可能導致電池內部短路或熱失控,從而影響電池的安全性。這種現象在極端情況下可能導致起火或爆炸。”
曾佑鵬也認爲:“由於體積變化大,硅基負極在充放電過程中,固體電解質界面膜(SEI)會不斷形成和破壞,SEI膜的反覆形成和破壞,將造成電池容量衰減快,循環壽命短。”
那麼,硅的體積膨脹與收縮,又該如何解決呢?
曾佑鵬認爲:“一方面可通過納米結構設計來減輕硅的體積膨脹,如使用硅納米顆粒、硅納米線和硅納米片等納米結構材料;另一方面是通過引入碳基材料來改善硅基負極材料的性能,包括設計核殼結構、蛋黃結構、多孔型結構和嵌入型結構的硅碳複合材料。”
可以看出,硅基負極材料存在的問題,也有明確的解決方案。當下,硅基負極材料體系的電池,量產進度又如何呢?
向威力介紹:“國內企業的硅材料電池系統主要集中在硅碳複合、硅氧複合等負極材料技術方面的量產。國內硅材料電池系統的出貨量呈現快速增長並逐漸商業化的態勢,核心企業主要包含貝特瑞、杉杉股份、璞泰來等,致力於產業鏈的技術研發、產能擴張、製造等方面。”
其舉例稱,貝特瑞是國內最早量產硅基負極材料的企業之一,其中硅碳負極材料已經開發至第五代產品,比容量達2000mAh/g以上,截至2023年末,硅基負極材料產能達5000噸/年。
杉杉股份早前曾在互動平臺上、公告中表示,公司突破了硅基負極材料前驅體的批量合成核心技術、預鋰化硅材料嵌入均勻性方面的技術瓶頸。公司已領先佈局寧波 4萬噸一體化硅基負極產能基地,其中一期產能建設中,預計 2024 年年底“投試產”。
璞泰來於2023年7月設立“安徽紫宸”,啓動年產1.2萬噸硅基負極材料(單體)的項目建設,計劃2025年開始逐步分期投產。
向威力總結稱,目前國內外有超40家廠商佈局硅材料電池系統,行業進入商業化量產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