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古文物豐富 議員促蘇花安設展示館
花蓮縣秀林鄉崇德考古遺址出土紅色玻璃珠,經送美國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實驗室研究分析,認爲是來自南亞印度一帶。(花蓮縣文化局提供/王志偉花蓮傳真)
花蓮縣秀林鄉「崇德考古遺址」出土文物中,有1顆自南亞印度飄洋過海被交易到臺灣的紅色玻璃珠,被視爲是史前貿易版圖新發現。縣議員程美蓮7日建議,未來臺9線蘇花公路安全提升計劃(蘇花安)要設崇德服務區休息站,可規畫出土文物展館。縣府文化局長吳勁毅表示贊同,若有機會將向公路局表達意見,促成合作可能性。
崇德遺址位於崇德村立霧溪河口左岸河階臺地,面積約8公頃,距今1300年,屬十三行文化普洛灣類型。文化局從2016年展開試掘、搶救文物,至今出土上千件標本,其中發現1顆長5.87公釐、直徑7.5公釐、穿孔直徑3.34公釐的紅色玻璃珠,縣府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合作,把玻璃珠送往美國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實驗室,分析材質、化學成分及燒製技術,認爲來自印度南方。
程美蓮昨指出,崇德考古文物出土過去會被送到國家公園展示,她認爲可以在北區規畫類似文物館展,由於「蘇花安」要在崇德臺地設置服務區休息站,建議文化局可研究爭取在服務區設置出土文物展示館。
吳勁毅說,目前崇德遺址陸續有4處做試掘或搶救,標本出土後,經臺大人類學系或考古博物館等試掘研究單位整理、研究完成,標本會回到花蓮。
他表示,崇德附近缺少大型公共空間,目前與當地Mhuway達吉利共享生活空間合作展出部分文物,非常支持未來蘇花安服務站有空間展覽,甚至把遺址元素融入服務站設計,會更有在地特色,也可讓更多人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