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資29億 北漁拚營收 增建批發市場
臺北漁產運銷公司14日指出,漁業資源匱乏,漁產交易量下滑,規畫魚類批發市場增建6至8樓經營副業,提升業績。(蔡佩珈攝)
第一果菜及魚類批發市場預計2029年完工,臺北市市場處欲增編29億元增建魚類批發市場6樓至8樓,讓臺北漁產運銷公司打造文創商圈、伴手禮商店、觀賞魚區、特色餐廳及海洋生態教室等副業輔助本業經營,但議員擔憂招商不順恐淪蚊子館,議會財建委員會14日審查後,要求漁產公司月底前提出報告再審。
市場處昨赴議會報告,指魚類批發市場規畫增建6至8樓,6樓打造文創商圈、海洋生態教室、伴手禮商店、科技及手作體驗區、觀賞魚區;7樓設置觀賞魚區及小型餐廳;8樓引進特色餐廳與中央廚房,引進品牌鎖定大型餐飲集團。
市場處長陳庭輝說明,漁業資源匱乏,臺北漁產運銷公司愈來愈難經營,所以希望透過開展副業達成永續經營;漁產公司總經理施宜廷也表示,漁產交易量從2000年4萬5000多噸,到2021年只剩2萬多噸,把魚類批發市場6至8樓用來發展精緻漁業,粗估每年營收可達2000萬元。
議員張文潔認爲,8樓規畫引進特色餐廳過於理想,如果大樓生意做不起來,大型或特色品牌餐廳不會來,擔憂未來變成蚊子館,盼漁產公司好好思考如何招商;議員顏若芳說,按照各樓層設計,最後大樓恐成四不像,看不出定位。
議員秦慧珠指出,6到8樓規畫很有亮點,若能因此順利轉型,說不定漁產公司能再活起來,但必須想清楚每層樓分區細節、如何招商、每坪要創造多少利潤,否則花費上億元打造,結果每年只賺2000萬元,要145年才能回收29億元的建設經費。
秦慧珠強調,不少漁港申請補助轉型觀光漁港,結果招商不理想變蚊子館,最後只好賣廉價伴手禮,淪爲攤販市場,她不希望漁產公司大樓也「攤販化」,面臨市場萎縮不是縮小規模就是以轉型因應,但應先想清楚定位。
財建委員會審查後,要求漁產公司重新檢討擴充樓層多元化經營的規畫,於30日前提交報告再審。
漁產公司董事長鄭世維強調,公司不會放掉本業,仍以批發零售與共同運銷爲主,但必須創造附加產業收入,經進一步評估,6到8樓的規畫能創造每年近5000萬元收益,以建築耐用年限至少60年計算,可回收30億元以上,尤其臺北捷運萬大線2027年通車後,帶來人潮創造的觀光效益可望提升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