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百年企業的秘訣:越簡單越好
文 | 馮侖(微信公衆號 | 馮侖風馬牛)
前一段時間我和一位好友聊天,說到我們從二十多歲、三十多歲開始創業,一轉眼三十多年了。三十多年時間,我們見過非常多的企業,有的做着做着就沒了,有的現在還存在着,不僅沒有死,而且企業規模越來越大,活得越來越好。
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我也在不斷琢磨和觀察,發現那些基業長青的企業,往往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那就是簡單。
首先是公司的產品簡單。比如萬科,很長時間裡只做一種產品——住宅。又比如微信、抖音,一開始都是一個簡單的產品,然後隨着用戶越來越多,服務也隨之不斷增加。
也就是說,公司的產品要聚焦,服務模式要簡單好用。大家都知道,可口可樂是一個好公司,它的商業模式四個字就說清楚了——賣汽水的。
如果你的商業模式,自己一句話說不太清楚,別人也看不懂,那你就得反思了,恐怕得調整。
其次,政商關係簡單。過去三十年,很多企業死於政商關係。一些城市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兒,某個主管城建的領導出事,然後總有幾個地產商不是跑到外邊躲事,就是跟着出事,而在建的樓,有時候建到一半也只好撂在那了。
政商關係包括三種。一種是私人資本跟國有資本的關係。如果能捋得清,那就是正常關係。如果私人資本、國有資本之間的關係沒搞好,攪和不清,一旦有什麼變化,就很容易被說成私人資本侵佔國有資本,以及國有資產流失等等。資本之間扯來扯去很麻煩,也耽誤工夫。
第二種是企業家跟領導之間的關係。有一種企業家跟領導之間的關係叫官商勾結,「你給他錢,他替你辦事」,這種關係基本上都會死掉。不是因爲貪官被抓起來才死,而是企業一旦習慣了這種思維,不管在哪個地方都想用這一套,一定會碰到過不去的坎,然後死掉。
我看到過很多習慣了這種思維的企業和人,他們永遠把心思放在尋租上,往往要依靠別人給利益,而不是依靠客戶服務獲取回報。這些人往往並不是因爲「靠山」出事纔出事,而是因爲習慣了用這種方式去想問題。企業內部管理都會走歪,企業模式也會很難重複,所以就一定會垮掉。
第三種是企業家和體制、政策、法律的關係。企業家離不開體制、政策、法律的環境。比如說房地產有三條紅線,這就是政策。如果企業跟政策的關係沒處理好,政府讓你降低負債,你偏要加大負債,那就是找死。
所以,處理政商關係時,跟國有資本的關係、跟領導的關係、跟政策的關係,都要簡單,不能複雜。
除了產品、政商關係簡單,企業家的身份角色也要簡單。有一些企業家追求很多跟自己的企業看似有關,實際上沒什麼關係、虛頭巴腦的事。
比如說,我們是做地產的,我就是地產商,這就是我最主要的角色,甚至是終身的角色。但如果一個企業家不僅要做企業家,還要扮演很複雜的角色,比如說要扮演一個道德聖人,或者要扮演某教授、藝術家和明星,等等,就是沒認清自己的角色,把自己的身份搞複雜了。其實這些複雜都預示着很多危險、矛盾和未來的不確定性,也預示着很多疏漏,而這些都可能導致企業最終崩潰。
我們看今天依然發展得不錯的企業家,比如說王石,就很簡單,從第一天開始,他就說我不當老闆,要做經理人,所以三十多年下來,他就做個經理人,能賺多少錢全靠工資,退休了就享受生活。曹德旺、劉永好等企業家,也是在自己的行業內安心做自己的事情,都很專注,所以也很簡單,一直髮展得很好。
最後,公司治理結構要簡單,規範透明,權責清楚。太複雜了,只要出了爭端,就不知道誰對誰錯了。比如說,公司是個夫妻店,兩口子鬧離婚,老公說自己是董事長,老婆卻說自己已經把他開除了。清官難斷家務事,這樣的治理結構,公司接下來怎麼能搞好?
還有公司的股權關係,股東與董事會、經理的關係,以及公司的決策程序等等,越複雜越搞不清楚。公司不出事則已,一旦出事往往就開始扯皮,公司就會出問題。
總而言之,一個企業要想活30年、40年甚至更久,不用想太複雜的事,就檢討自己的事夠不夠簡單,越簡單越好。
注:本文內容節選自音頻節目「不確定時代的生存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