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研發軟性電子元件 賴盈至獲頒年輕學者創新獎

中興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副教授賴盈至,榮獲財團法人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年輕學者創新獎」。(興大提供/林欣儀臺中傳真)

動畫電影中「杯麪機器人」的皮膚不但柔軟且有觸覺,令人印象深刻,而現實生活中也已經有相似的軟性電子元件,研發者爲中興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副教授賴盈至,他投入軟性電子元件研發至今8年,創新成果與康乃爾、哈佛等名校並駕齊驅,獲頒年輕學者創新獎。

38歲的賴盈至畢業於交通大學材料系、是臺大電子所博士,曾至史丹佛大學化工系、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等單位擔任研究員;從2013年至今,他已發表35篇國際論文、平均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約18.75,在興大任教至今5年發表的國際文章已有25篇。

興大指出,同時具有物理、材料及電子、化工背景的賴盈至,特別成立臺灣少數跨領域實驗室,投入新的物理機制配合材料開發與電子元件設計,成功研發包括「有自主感測功能的軟性機器人」等多款突破性電子元件,機器人的外層就如同人類皮膚,可感知刺激並做出反應。

賴盈至說,這種「可自修復且不需要電池的電子皮膚」,就好像是鰻皮膚,可產生20伏特電力且透明性達88%、可承受500多次切割仍可自我修復;而「可發電的液態金屬紡線」則能收集電器的電磁輻射與人體機械能,便轉換成電能提供機器運作。能有這些成果,要感謝很多前輩與老師的指導與支持,讓他可結合所學、投入喜愛的領域。

至於他設立的未來實驗室,則將以新物理、新材料結合軟性電子、納米發電機、電子皮膚等方向進行研發,近來雖已有成果,但賴盈至說,軟性電子裝置的功能未來應可以再突破與提升,不論是對義肢、智能感測或新能源利用等方面,都將會產生革命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