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南鵬退任美團董事一職!已減持美團超600億港元

近日,紅杉中國創始及執行合夥人沈南鵬退任美團非執行董事的消息引起市場關注。

沈南鵬接連退任董事

美團發佈公告顯示,待股東周年大會結束後,因其他工作安排,紅杉中國合夥人沈南鵬退任非執行董事一職。公告還顯示,沈南鵬已確認,彼與董事會並無任何意見分歧,亦無其他有關其退任之事宜須提請股東垂注。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個半月前,沈南鵬還辭去了在首旅酒店的董事職務。據當時的公告,沈南鵬因工作需要,申請辭去公司董事會董事職務,亦不再擔任董事會戰略委員會、薪酬與考覈委員會職務。

對於沈南鵬退任美團非執行董事一職,據創投日報報道,有投資人評價稱,擔任非執行董事期間,有着豐富投資經驗的沈南鵬,爲美團提供了投資及業務戰略、財政紀律等方面的建議,使得美團上市後成爲市值最高的港股新經濟公司之一。

“另外,作爲美團與大衆點評的重要投資人,在兩者合併過程中,紅杉中國也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該投資人稱。

公開資料顯示,在大衆點評成立初期,紅杉中國就進行了投資。2006年,紅杉中國成爲大衆點評的A輪投資人,並且是這一輪的唯一投資人。2010年,紅杉中國又成爲了美團的A輪投資人,當時沈南鵬給王興送去了1200萬美元,成爲美團A輪的唯一投資人,並持有美團22.5%的股份。在後續多輪融資中,紅杉中國選擇跟投。對此上述投資人認爲,這是紅杉中國對美團商業模式和持續發展有信心的表現。

減持美團超600億港元

據瞭解,從2015年10月開始,沈南鵬擔任美團非執行董事一職。從時間上看,沈南鵬在美團做了9年的非執行董事。

2018年9月,美團正式在香港上市,紅杉中國的持股比例爲12.05%。自2019年以後,紅杉中國陸續減持美團。美團2023年年報顯示,截至去年年底,沈南鵬通過HongShan Funds及其他受控實體持有美團1.69%股權,另有實益權益0.17%。

據港交所披露,從2018年美團上市以來,沈南鵬至少減持美團超600億港元。不過,對於這些減持,有知情人士表示,這是紅杉中國減持,非沈南鵬個人減持。紅杉中國自2010年以來多次投資美團,系旗下基金正常退出。

值得一提的是,在沈南鵬代表的紅杉中國多次減持美團後,2023年中期曾有過小比例增持,增持股數爲947.6萬股,但在2023年底,紅杉中國的持股數變動卻達到-29.47%。

據澎湃新聞報道,對於投資美團,沈南鵬曾表示:我不投不會定戰略的CEO,不懂產品的CEO,不會帶團隊的CEO,不會算好賬的CEO。王興這個人樣樣都擅長,爲什麼我不支持他呢?

“8年前,移動互聯網頗爲喧囂和浮躁,但我們見面時,基本沒有聊具體運營情況,更多的是在討論這個產業的遠景與未來。那次見面後,紅杉很快決定要跟王興合作。紅杉在2010年成爲美團的A輪投資人,也是A輪唯一的投資人。這可能是我們十幾年投資歷程中最重要的一個決定。”他曾坦言。

上市公司創始人轉行成風投大佬

公開資料顯示,沈南鵬自1999年創辦攜程旅行網併成功將其推向納斯達克上市後,便開啓了其輝煌的創業和投資生涯。隨後,他又成功創辦如家連鎖酒店,並再次將其推向資本市場。2005年,沈南鵬告別攜程,投身紅杉資本,擔任紅杉中國創始合夥人,開啓了他更爲廣闊的投資之路。

據證券時報報道,在紅杉中國的平臺上,沈南鵬憑藉其敏銳的商業洞察力和獨到的投資策略,參與到一些世界級的中國企業的發展中。就在6月初,福布斯發佈的2024年最佳創投人榜單,紅杉中國創始及執行合夥人沈南鵬依然是前十名中唯一的中國投資人,憑藉對字節跳動、美團、拼多多的成功投資,今年位列全球第三。

沈南鵬在5月份參加第四屆BEYOND國際科技創新博覽會時,在開幕式上分享了對於擁抱不確定性的見解,他表示,對投資人來說,每天都要爲不確定性做好準備。

“作爲投資者,特別是在風險資本領域,處理不確定性是一個持續的現實。這些不確定性來自多個來源。我們的投資組合公司面臨固有的商業不確定性,也面臨更廣泛的挑戰。金融市場的波動甚至可以影響早期公司,影響其資本的可用性和風險融資能力。”

沈南鵬進一步闡述說:“顛覆性技術增加了另一層不確定性。對於我們的CEO們來說,關鍵是預見這些不確定性併爲之進行戰略部署。就像在高速公路上調整速度以應對潛在的危險一樣,主動出擊,保持領先趨勢,和進行戰略規劃至關重要。”

而如何應對?他指出:首先,要用長期的理念去面對不確定性。沈南鵬表示,紅杉此前投資的很多企業,都有一個特徵,那就是在行業裡有一個長期的投入,並且團隊也能看到行業長期的發展。其次,沈南鵬提到了學習能力的重要性。“行業裡很多東西是新的,比如在18個月前,很多從業者都不太瞭解大語言模型或者是它的底層邏輯,每個人都要學習去跟進。”他表示,當技術變革發生的時候,行業裡的從業者即便是首席執行官,也都必須要快速的學習。最後,沈南鵬提到了全球化的概念。他認爲對於企業而言,人才和技術至關重要,這已經成爲了一個基本的要求。

本文綜合澎湃新聞、證券時報、創投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