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軍:中國商業航天正從戰略新興領域進入高質量產業化階段

文丨御柳

出品丨本站科技《逐夢星空》欄目組

中國航天大會·商業航天產業國際論壇上,中國長城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建軍表示,中國商業航天正在從戰略新興領域進入高質量產業化發展新階段。

陳建軍提到,近年來,我國商業航天製造與運營、應用服務全面進入市場化。建設和完善商業航天能力成爲保障我國航天產業,甚至保障我國航天事業健康發展不能迴避的問題。

另外,中國商業航天發展勢頭強勁。航天是航天科技的拓展領域,也是廣泛惠及國計民生的重要平臺。商業航天創新解決方案正在進入千行百業,商業航天產業投資蓄勢待發。

陳建軍表示,中國商業航天要堅持高質量、高效益和高效率的“三高”發展。

“商業航天的發展正在從戰略新興領域進入高質量產業化發展新階段。”陳建軍表示。首先新航天與傳統航天從競合走向了融合,兩者在產業鏈前後端的分佈也日漸均衡;其次,低成本與數字化能力突破。低成本進入空間的能力是釋放航天活動潛力的基礎。數字化能力則可以爲航天科技快速發展和航天賦能千行百業創造無限可能;第三,商業航天更加惠及國計民生;第四,國際協作與自主能力匹配。充分參與國際合作有利於提高國際競爭力,降本增效。另一方面,開展自主航天能力建設,對推動國家科技、經濟和文化發展具有長遠影響。

以下爲中國長城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建軍報告的主要內容: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作爲建設我國航天基礎的主力軍,承擔國家多項重大項目,支撐航天強國建設,助力我國成爲世界上少數擁有先進完備的通信遙感和導航系統的國家。航天科工集團一直是中國航天的先驅者和奮鬥者,歷來非常重視商業航天的發展,無限探索商業航天的新領域,創新商業航天新模式,大力推進商業衛星及配套產品模式,航天科工集團秉承互利共盈的發展理念,高度重視各方合作,得到政府各部門,兄弟單位,社會各界力量的鼎力支持。

在此,我謹代表航天科工集團對大家的關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謝。下面我將從研判世界航天經濟發展趨勢、探悉當前我國商業航天的整體形勢,探討商業航天高質量發展的思考三個方面進行介紹。

一、商業航天穩步發展。

世界航天產業經濟結構面臨調整。近年來航天作爲促進發展、服務科技、民生和保障國家安全等重要領域得到發展。航天報告顯示,全球航天經濟規模持續擴大。2021年達到了4693億美金,商業航天佔比達到77%,最近五年間,商業航天收入僅2020年增長有所放緩,自2021年起,恢復強勁的增長勢頭。

商業航天由商業基礎設施與輔助產業,商業航天產品與服務兩部分構成。商業航天產品與服務,由定位導航與授時,衛星直播到戶、衛星通信等部分構成。

商業航天細分領域中,地面站與設備,定位導航時服務、衛星直播到戶位列前三,在全球航天佔比收入達到83.9%。

低軌星座項目帶動商業發射快速發展。2022年,全球187次發射任務中,商業發射佔比83.44%。高軌發射服務是商業發射服務市場的傳統核心業務,但是由於高軌商業衛星製造訂單持續減少,相應的,高軌發射服務需求和市場規模也持續降低。當前,低軌商業小衛星在軌數量和年度發射數量居領先地位,但是隨着現有商業小衛星計劃的推進,和新項目陸續進入軌道部署階段,低軌小衛星在軌數量持續快速增長,同時低成本、可複用技術成爲有效選擇也成爲全球未來火箭技術的開發方向。

第二,商業衛星製造數量快速增長、種類增加。年度航天器發射數量是客觀評價航天局製造活躍程度的重要參考。2022年,全球發射2500多個航天器,其中商業航天器2200多個,佔比88%,較上年增加38%。相比之下,政府和軍事航天器發射數量增幅較小,佔比率略有下降。2022年,全球首個商業月球探測器成功發射,商業航天器的種類日益豐富。

第三,商業測控向地面段即服務模式轉型。基於IP協議和雲服務,運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高效運用資源,不同網絡之間靈活使用設備,減少成本,適用於數量快速增長的低軌小衛星。

第四,衛星數據通信業務衝擊傳統廣播業務,廣播業務作爲衛星通信業務收入最大來源持續下降。

第五,衛星遙感行業用戶拓展。單一的B2G模式向廣泛的B2B模式拓展。

二、當前我國商業航天發展整體形態。

近年來,我國商業航天製造與運營、應用服務全面進入市場化。建設和完善商業航天能力成爲保障我國航天產業,甚至保障我國航天事業健康發展不能迴避的問題。

第一,我國商業航天發展勢頭強勁。航天是航天科技的拓展領域,也是廣泛惠及國計民生的重要平臺。當前,我國新型大推力佈局火箭快速發展,和海上發射能力凸顯。商業航天測控持續佈局。衛星、遙感數據供應商向高效率的時空信息服務商轉變,商業航天創新解決方案正在進入千行百業,商業航天產業投資蓄勢待發。

第二,堅持三高,即高質量、高效益和高效率。確保商業航天可持續發展。航天科學與技術發展肩負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任,是科技創新的重要策源地,也是帶領多領域、多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資源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航天科學技術持續發展,嫦娥探月、祝融探火等不斷見證中國航天的高度。航天在保證國家重大工程的過程中,積累豐富的經驗,對確保航天產品高質量發展具有充分的認識和能力。

我們基於國際商業發展服務,整合衛星發射需求,策劃共享火箭發射服務業務。在商業航天發射場論證和見證領域,我們積極與相干方共同探索商業發射場高效運營管理。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積極開展衛星與星上產品研製,保障大規模衛星星座計劃實施要求,打造商業衛星製造供應鏈。

在衛星應用於服務方面,覆蓋全球的衛星通信服務網、高分辨率商業遙感衛星星座、北斗導航賦能各行各業。在航天系統集成服務方面,以衛星應用爲先導提供國家航天能力建設與提升的一攬子解決方案。

在衛星導航領域,航科集團承擔自主建設北斗導航系統的全部發射和大部分衛星研製任務,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深度融入基礎設施,賦能隔行,走進千家萬戶。產生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航天科工集團作爲航天產品及服務的系統集成商,開拓了亞、歐、非、拉美、北美等五大州六十多的市場,向國外用戶完整提供商業發射服務。享譽國際宇航界、金融界及保險界,爲持續提升中國航天方案在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航科集團重視市場研發與合作,精準把握市場方向,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探索商業航天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打造高水平航天新格局,爲航天科技集團在國際、國內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航天企業助力。

三、關於商業航天高質量發展的思考

商業航天的發展正在從戰略新興領域進入高質量產業化發展新階段。

新航天與傳統航天從競合走向融合。隨着商業航天技術、產品和服務的發展,新型航天企業經過市場考驗後,和傳統航天企業供應鏈相互配套,逐漸更廣更深,最終成爲常態化,兩者在產業鏈前後端的分佈也將日漸均衡。

第二,低成本與數字化能力突破。低成本進入空間的能力是釋放航天活動潛力的基礎。數字化能力則可以爲航天科技快速發展和航天賦能千行百業創造無限可能。

第三,商業航天更加惠及國計民生。商業航天的發展要向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求新求變,向着廣闊的國內、國際市場求新求變,航天+能源,航天+農業,航天+運輸,航天+教育,航天+環保,航天+公共安全等航天技術應用和服務業,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廣度和深度拓展發展。

第四,國際協作與自主能力匹配。充分參與國際合作有利於提高國際競爭力,降本增效。另一方面,開展自主航天能力建設,對推動國家科技、經濟和文化發展具有長遠影響。探索以低成本、高效益的商業航天模式,開展國際協作和自主能力建設,已經成爲衆多發展中國家建立航天工業基礎的選擇。

推動空間科學發展和外層空間和平探索利用,促進航天科技成果在更廣範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服務和增進人類福祉,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