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嫺與梅豔芳爭霸失敗,含淚退出歌壇,背後真相遠比你想的惡劣

1989年,陳慧嫺和梅豔芳接連推出同一旋律的歌曲。

一首是《千千闕歌》一首是《夕陽之歌》

兩者改編自同一首歌,發佈時間前後只相差一個月。

究竟是無意間的巧合,還是刻意中的競爭?

直到35年後,公衆才明白兩位天后之間的恩怨。

陳慧嫺巔峰時期退出歌壇的真實原因,也終於公佈。

而這一切,都還要從梅豔芳開始說起。

01

能被譽爲“香港的女兒”,足以證明梅豔芳的地位。

她是20世紀80年代最耀眼的女明星。

歌壇、影壇的地位都很高。

甚至還被稱作“港圈的團寵”。

即便是30年後再提到她,衆人依舊是滿懷敬佩。

在香港混跡30年,梅豔芳拿到的獎項數不勝數。

金馬獎、金像獎、金曲獎都被她收入囊中。

但是她的地位那麼高,並不只是因爲自身實力。

陳小春、謝霆鋒等人,都受過梅豔芳的提攜。

她對後輩關懷,對社會也盡足了責任心。

成立基金會來幫助社會上那些有需要的人。

但她最受人關注的,還是和張國榮的故事。

張國榮與梅豔芳的關係,被外界看作“超越愛情的知己”。

兩人自合作電影《緣分》結識,成爲彼此演唱會上的常客。

在張國榮的生命中,梅豔芳既是支持他事業的夥伴,又是他生活中的依靠。

兩人甚至曾約定“40歲時若未婚便在一起”。

可惜的是,2003年張國榮因抑鬱症去世,讓梅豔芳悲痛不已。

張國榮的葬禮上,梅豔芳幾度崩潰。

同年底,她選擇緊跟張國榮而去。

兩人成爲港圈無法超越的“神話”。

後輩再提起時,眼神裡都是懷念。

無論是和張國榮的傳奇感情。

還是自己的傳奇經歷。

梅豔芳似乎都是“高高在上”。

但衆人不知道的是。

梅豔芳曾經也是飽受苦難。

因爲家境貧寒,梅豔芳早早就開始養家。

受盡冷眼和酸楚,才迎來人生轉折。

也正是因爲她的過往太不容易。

所以她竭盡全力庇護後輩。

希望年輕的孩子們,能少吃一點苦。

可命運並未因爲她的善良就放過她。

1982年,梅豔芳翻唱徐小鳳的《風的季節》。

在香港新秀歌唱比賽中贏得冠軍,並且順利出道。

隨後第二年,她的個人專輯就獲得白金唱片獎。

她出道即巔峰,並且迅速在香港樂壇站穩腳跟。

可她的輝煌也只是表面。

演藝圈處處都是競爭。

梅豔芳也無法避免。

而“香港公主”在此時出道。

那麼公主和團寵碰上。

究竟是誰輸誰贏呢?

02

當時的香港樂壇,當真是“神仙打架”。

譚詠麟、張國榮、梅豔芳等巨星都在巔峰時期。

新人想要出頭,簡直難於上青天。

但陳慧嫺就像一匹黑馬。

靠着獨特的嗓音和清純的氣質。

硬是在高手如雲的戰場上殺出了一條血路。

1984年,一首《逝去的諾言》橫空出世,歌曲迅速風靡。

也讓陳慧嫺的名字家喻戶曉,成爲了“巨星候選人”。

這首歌唱出了那個年代男女愛戀的真實感受,成爲一個時代的經典回憶。

緊接着她不斷推出金曲,每一首都堪稱經典,也讓她的人氣一路飆升。

與梅豔芳大氣沉穩的形象不同。

陳慧嫺每次出現都是可愛氣息十足。

因爲形象可愛、眼神清澈。

人生經歷幸運又順利。

所以她成爲了“港圈公主”。

任何人看到她都忍不住充滿保護欲。

而她也的確是個“小女生”。

看見梅豔芳時眼神裡滿是孺慕。

但她生命最重要的人卻不是梅豔芳。

說起陳慧嫺的音樂生涯,就不得不提到張學友。

兩人還親自認證了彼此的關係“很有淵源”。

同爲寶麗金唱片公司旗下藝人,兩人合作了不少經典作品。

尤其在張學友事業低谷期,陳慧嫺給了他十足的支持和鼓勵。

當時,張學友因爲唱片銷量不佳一度陷入迷茫。

而陳慧嫺正處於事業巔峰。

二人合作攜手演繹對唱金曲《一顆寂寞的心》,幫助張學友重燃希望。

不過陳慧嫺更擅長感性抒情的曲風,而張學友則以紮實的唱功逐步鞏固地位。

或許是風格的不同,讓他們後來各自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

不過兩人的友誼跨越多年,即便道路不同,感情絲毫沒有受到影響。

甚至多年後再次同臺演唱,陳慧嫺直接獻上熱吻。

有人說,張學友身上有陳慧嫺欣賞的特質。

但也因爲性格和緣分的原因。

他們只是彼此的事業夥伴,沒有走向更親密的那一步。

多年後,陳慧嫺在採訪中提到張學友,言辭中仍充滿欣賞和感激。

反過來,張學友對這位老搭檔也沒有任何負面的評價。

他們的友情雖然低調,但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03

但是相比於和張學友之間細膩的友誼,她和梅豔芳之間似乎更多了些“火藥味”。

1989年,應該是陳慧嫺一生中印象最深的一年。

這一年是她的事業最輝煌的一年,但也遇到了歌手生涯中最慘痛的一件事。

那首紅遍大街小巷的《千千闕歌》,幾乎成了所有人的K歌必點曲目。

就在她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時,一個意想不到的“對手”出現了。

梅豔芳的《夕陽之歌》和她的歌原版竟然是同一首日本歌曲,也就說曲調相同只有詞不同。

兩人在當時名氣都不小。

歌曲發佈的時間,前後只差一個月。

歌迷們紛紛站隊,媒體也開始煽風點火。

“千夕之爭”就這樣轟轟烈烈地開始了。

這不僅是兩首歌之間的較量。

更像是當時頂級的女歌手的對決。

背後所牽扯的東西,複雜得讓人頭皮發麻。

從如今的情況就能看出來。

當時傳唱度較高的是《千千闕歌》。

專輯銷量遠超《夕陽之歌》。

但最終的年度金曲獎卻讓人意外。

原本就是陳慧嫺先發布歌曲。

《千千闕歌》也比《夕陽之歌》更火。

可最後卻是梅豔芳拿下金曲獎。

有人說是因爲梅豔芳在歌壇的地位更高。

有人說是因爲背後的公司博弈。

也有人說是因爲評獎機制的不公平。

總之梅豔芳打敗陳慧嫺,拿下金曲獎。

而陳慧嫺的《千千闕歌》,卻無人提及。

同年,陳慧嫺宣佈退出香港樂壇。

對此,衆人都猜測是因爲太傷心太失望。

可事實上,她只是想過另一種的生活。

她想要逃避這個讓她傷心的地方。

而且去國外留學也是父親希望她去做的事情。

在告別演唱會上,她唱起了那首讓她成名也讓她心碎的歌曲。

唱到一半的時候她徹底控制不住,哽咽無法繼續。

臺下的歌迷也跟着哭成一片,整個演唱會充滿不捨。

離開香港的那天,她沒有回頭。

她知道自己需要一個新的開始。

更需要一個沒有競爭、沒有壓力的地方。

曾經的“千夕之爭”就此落下帷幕。

但更值得一提的是。

陳慧嫺和梅豔芳的告別演唱會也很相似。

同樣“身着婚紗”。

各自以《千千闕歌》《夕陽之歌》來結尾。

如此看來,兩人的緣分並沒有結束。

04

時間是個神奇的東西,它能沖淡一切,也能治癒一切。

曾經讓陳慧嫺痛徹心扉的“千夕之爭”。

在時間的洗禮下,如今也變得雲淡風輕。

甚至在採訪中提到對方時,她滿是肯定與誇讚。

既是對“阿梅”的肯定,也是對《夕陽之歌》的肯定。

《聲生不息》的舞臺上,她唱起了當年“競爭對手”的《夕陽之歌》。

熟悉的旋律響起,當她緩緩開口,好像一下子就把大家都拉回了30多年以前。

和當年相比,她的歌聲中少了一絲稚嫩,多了一份成熟和穩重。

歌曲的最後,陳慧嫺轉身微笑,好像就在和已經去世的梅豔芳隔空對望。

她當時的眼神,既有懷念也有釋然,還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溫柔。

陳慧嫺眼眶裡泛着淚光,嘴角卻帶着淡淡的微笑。

只是這場世紀大和解的另一個主角梅豔芳卻看不到了。

這不僅僅是兩首歌的交匯。

更是兩位天后之間的和解,也是陳慧嫺和過去自己的和解。

其實在此之前,陳慧嫺接受採訪的時候。

就多次表示,自己對《夕陽之歌》的肯定。

她從不否認當時的失落和不甘。

可時過境遷,留下的只有懷念。

曾經的競爭者已經逝去。

而陳慧嫺自己也已經老去。

當年譚詠麟和張國榮也是你追我趕明爭暗鬥。

歌迷也分成兩派,吵得不可開交。

可三十多年過去了,張國榮早已不在。

譚詠麟在節目裡唱起對方的《風繼續吹》。

是在懷念友人,但也是對曾經的競爭釋懷。

當年的那些追趕比拼,現在看來都不重要。

就像一陣風吹過,什麼也沒留下,只留下一些感慨。

陳慧嫺和梅豔芳之間也是如此。

環境使然,彼此必須要比出個你輸我贏。

可事實上,梅豔芳和陳慧嫺都是優秀且耀眼的人。

就連曾經合作的CP,也都是港圈頂流。

又何苦爲了外界的競爭,搞得彼此尷尬呢?

現在回頭看看,兩位都是實力超羣的天后。

各有各的特色,又何必非要爭個高低呢?

當兩人隔空相望的那一刻。

過去的所有事情,好像都已經消失不見。

結語

想當年陳慧嫺和梅豔芳的“千夕之爭”,鬧得滿城風雨。

所有人以爲陳慧嫺退出歌壇就是結局。

可如今35年後,它才迎來真正的大結局。

聽陳慧嫺唱了一輩子《千千闕歌》,最後她用《夕陽之歌》實現和解。

她救贖了曾經活在不甘中的自己,也實現了和梅豔芳直之遲來的友誼。

人生漫長,所有的結局,最後不是誰輸誰贏,真正能做到的只有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