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學院院長李海濤:中國科技產業必須抓住四大機遇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周頔 北京報道
2025年1月8日,在長江商學院舉辦的“ISTIME擁抱2035”科技×商業新年峰會上,長江商學院院長李海濤對我國新質生產力崛起和科技產業關鍵機遇進行了分析。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佈置了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三大舉措,分別是優化升級現有產業鏈、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李海濤指出,當前我國通過產業政策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是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從而實現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
面對日趨激烈的全球競爭,李海濤指出,中國科技產業必須抓住四大機遇。
首先是要開拓中國國內的統一大市場和全球新市場。中國國內擁有超大規模的消費和勞動力市場,也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當前我國的消費潛力尚未完全釋放。與此同時,近年來中國企業出海數量激增,本輪出海浪潮並非簡單的產業轉移,更是中國產業鏈綜合能力的溢出。中國企業要在挖掘國內大市場潛力的同時搶佔全球市場。
其次要依託中國健全強大的工業體系。根據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預測,到2030年中國製造業佔全球製造業的比重將達到45%,接近半壁江山。我國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箇中類、666個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同時,我國的智能製造能力也在快速提升,這也是我國科技產業的優勢與機遇。
再者是AI會推動產業互聯網發展。中國有獨立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這使得中國具有全世界領先的行業業務場景,而企業擁有很多的行業、場景、企業的數據,而利用垂類經驗深耕垂類大模型將給行業企業帶來巨大機遇。行業大模型將極大程度地加速產業互聯網的落地,兩者相互促進,將共同推進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
最後是科技金融會助力科技產業發展。2023年10月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等“五篇大文章”,與“新質生產力”相互配合,科技金融將在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國家政策層面高度重視,科創型企業能獲得更高的貸款支持力度,科創企業的上市通道也將更加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