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之父”歐陽自遠講述與吉林隕石之緣

“手可摘星辰”吉林市星空旅行計劃發佈會現場,“嫦娥之父”歐陽自遠講述與吉林隕石的不解之緣。 主辦方供圖

三顆隕石打開通向太空之門 “嫦娥之父”歐陽自遠講述與吉林隕石之緣

中新網北京10月1日電 (謝雁冰)45年前的一個下午,三顆大火球從天而降,劃破天空,直衝地球。響聲鋪天蓋地,百里之外可聞。

這是1976年3月8日的場景,世界上最大的一場隕石雨降落在吉林市500平方公里的平原上,甚爲壯觀。

當時,正在北京的歐陽自遠接到緊急通知,第二天一大早,就立刻趕赴長春,帶領“吉林隕石雨聯合考察隊”對這些“天外來客”進行現場勘查。

歐陽自遠是隕石學與天體化學領域的開創者、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日前,“手可摘星辰”吉林市星空旅行計劃發佈會在北京舉行,歐陽自遠在發佈會上受邀擔任吉林市星空旅遊推廣大使。在現場,他講述了與吉林隕石的不解之緣。

1952年,國家急需礦產資源。歐陽自遠響應“喚醒沉睡的高山,獻出無盡的寶藏”的號召,報考並錄取在北京地質學院(現中國地質大學)勘探系。從此,他的一生與天上地下的“石頭”結下了不解之緣。

1957年,蘇聯發射了人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消息轟動全球。對當時年輕的共和國來說,發射人造地球衛星似乎是件遙遠的事情。“天外來客”隕石,成了歐陽自遠唯一能觸及的太空物質。

歐陽自遠講述與吉林隕石的不解之緣。 主辦方供圖

吉林隕石的母體是火星與木星之間小行星帶中的一顆行星,年齡約爲46億年,是非常珍貴的宇宙樣品。在吉林隕石雨發生後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歐陽自遠帶領研究團隊發表了100多篇文章,並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吉林隕石多階段宇宙線暴露歷史和吉林隕石形成的演化模式,被各國科學家廣泛引用。

此後,歐陽自遠專心研究吉林隕石,出版了專著《天體化學》,這本書成爲中國天體化學領域的開山之作。

隕石是構成地球的初始物質,是孕育生命起源的胚胎,也是觀察和研究太陽系的“窗口”。“隕石身上攜帶着來自宇宙的信息,對於隕石的研究爲中國的月球探測、火星探測等科學工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歐陽自遠說。

1978年,美國將從月球上取回來的1克岩石樣品贈予中國。歐陽自遠說,正因爲有了研究吉林隕石的寶貴經驗,他才得以開展月球岩石樣品研究。

歐陽自遠隨即組織了全國十幾家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對0.5克樣品進行研究,發表了14篇論文,破解了其中物質元素隱藏的所有身份密碼。

歷經長達十年的科學論證,2003年,歐陽自遠等人提交了“中國首次月球探測立項報告”。2004年,國務院批准繞月探測一期工程立項,並正式命名爲“嫦娥工程”。

2007年,“嫦娥一號”繞月探測衛星發射升空。

2020年,“嫦娥五號”自主採回1731克月壤。

時至今日,中國探月工程逐漸書寫着攬月而歸,踏夢而行的傳奇。而回首過去,正是45年前的三顆隕石,讓無數科學家以此爲基石,踏上通往太空之途。

45年前那場隕石雨中,有着迄今世界最大的石隕石——吉林1號隕石,重達1770千克。它衝擊地面時,形成了一個6.5米深、直徑2米的大坑,似乎也叩開着通向太空之門。

如今,這塊隕石就陳列在被稱爲“隕石之鄉”的吉林市的隕石博物館。作爲全國唯一一個以展出隕石爲專題的公立博物館,吉林隕石博物館內同時展出着全世界十幾個國家送來的各類隕石標本。

歐陽自遠希望更多人來到吉林,觀賞吉林隕石,探索星空奧秘,感受宇宙之美。

他說,中國的月球探測計劃纔開始不久,人類和平開發和利用太空願望的實現,需要一代又一代人腳踏實地、不懈努力。

“希望大家能夠藉此契機,學好真本事,以學報國,未來才能夠自信地對着浩瀚的太空說,我們的目標是太陽系的星辰大海!”(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