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追蹤/智慧化耕作 提升競爭力
LED誘導式防治裝置,採用LED特定波長與特殊氣味誘引雙機制,誘捕咖啡果小蠹蟲。工研院/提供
原鄉有許多特色作物是部落族人的主要收入之一,但種植方式大都是傳統野放,或施藥施肥方式讓作物成長;加上原鄉地區人口外移與老化嚴重,農忙時期時常缺工,導入智慧科技管理將可提高農業生產管理及彌補人力缺口。
LED誘導式裝置於咖啡園區進行防治,經過防治咖啡無蟲蛀痕跡,增加咖啡豆可用率。工研院/提供
LED誘導式裝置於咖啡園區進行防治,經過防治咖啡無蟲蛀痕跡,增加咖啡豆可用率。工研院/提供
LED誘導式裝置於咖啡園區進行防治,經過防治咖啡無蟲蛀痕跡,增加咖啡豆可用率。工研院/提供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以科技專案整合農工應用科技,於原鄉部落導入智慧科技協助病蟲害防治、材料化加工等技術,來提高特色作物的產量與產值,進而提升原鄉地區特用作物的產業競爭力。
例如讓原鄉受氣候變遷影響而有所衝擊的農產蔬果,能在地轉製爲加工成食用原料,協助在地組織開發新的產品,藉由農會、產銷班及合作社等推廣至全國各地,媒合飯店旅宿業者拓展行銷通路,從智慧生產管理種植、加工到銷售的產業鏈,發揮原鄉在地特色優勢與生產能力,創造新商機及吸引更多的年輕族人返鄉協助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並保留傳承既有的農食文化,也期盼創造出兼容循環經濟與文化永續的部落特色經濟。
隨着國人飲食習慣改變,對於咖啡的需求提升,近年來原鄉部落搭上這股黑金的潮流,經過近幾十年來的努力,原鄉因區域環境差異發展出屬於各地區獨特風味的咖啡,逐漸打響名號朝向精品咖啡邁進。
在國內咖啡蓬勃發展之時,因氣候變遷導致外來種「果小蠹蟲」入侵,重挫國內咖啡栽培品質與產量,源起非洲的果小蠹蟲蟲害問題,逐漸擴散影響全球咖啡園區。果小蠹蟲會在咖啡漿果鑽孔並造成黑色孔道,使咖啡豆完全失去價值,嚴重損害原鄉栽培咖啡之經濟收益。2007年國內首見其蹤跡,目前全國咖啡園大都可發現。
目前國內咖啡病蟲害防治迫在眉睫,產業技術司支持工研院以科技專案創新研發「果小蠹蟲危害防治技術」並於咖啡園區應用,誘捕系統及友善防治雙管齊下,有效降低咖啡園區的蟲害。誘捕系統以LED發出特定波長光源,且加上氣味誘捕方式,吸引咖啡園區蟲只靠近而落入誘捕裝置中;裝置上設置微型太陽能發電,以自給自足的供電方式降低使用成本且增加其便利性。氣味誘引劑比市售每公升成本少28%,能有效延長誘捕時效,比市售誘引天數提高42%,減少補充誘引劑的頻率釋放咖啡園人力。針對咖啡常見的病害,如葉鏽病、炭疽病等亦利用環境友善資材進行防治,透過全面性防治,使咖啡免於病蟲害之苦,提高原鄉咖啡產值,讓優質的臺灣咖啡能繼續發展茁壯。
原鄉所種植的農產蔬果因氣候變遷及蟲害影響,會有農產剩餘物及不良品,或因天候造成交通中斷而無法運送的狀況。爲協助原鄉將新鮮蔬果原料及時進行在地加工進而提升部落經濟力,產業技術司以科技專案支持工研院開發「複合熱能幹燥設備」,利用太陽熱能與熱泵乾燥混合式加熱,相較純電熱式乾燥設備節電30%,透過模組化設定農作產品參數與製程,友善每位使用者。
移動式複合型節能幹燥設備及原鄉特用作物衍生加值創新產品。工研院/提供
目前已協助原鄉部落製作番茄、櫛瓜、山蘇等保色粉末材料,應用於麪食、烘焙食品等。透過原鄉作物材料化方式,增加至少三倍以上價值,連帶提高部落農民兩成以上收入。此外,創新技術也落地應用於南投、屏東、臺東、花蓮等原鄉場域,並持續與原鄉在地組織合作,如當地合作社、產銷班、農會等單位,輔導建立特色作物智慧生產及加值,協助田間栽種及初級加工程序,建立標準生產化流程,以利後續推廣與應用。
自2021年起在產業技術司支持下陸續開發出多樣創新產品,如大和當歸養生飲、大和當歸薰香、番茄公主面、櫛瓜勇士面、金釵石斛養生飲及養眼精華凍、山蘇面、山蘇面線、印加果精華液、印加果洗髮液等,鏈結更多產業生態系,媒合原鄉部落業者與加工業者,以及行銷通路業者推廣在地好物,帶動原鄉整體經濟發展。(作者是經濟部技術處原鄉智慧科技應用計劃協同主持人)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