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向“新”向“綠”,實探安徽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

在位於安徽蕪湖的奇瑞汽車焊裝車間裡,600多臺型號不同的機器臂揮動着,這裡已經實現了焊接工序的100%自動化。一輛車有5000多個焊點,通過AI的視覺引導,實現了焊接精度的精準控制。

今年1至8月份,奇瑞集團累計汽車銷量同比增長41.9%。得益於智能化佈局,工廠可以實現燃油車、新能源電車及混動車等多種車型混線生產,實現“千車千樣”、快速交付。

這是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一個縮影。近日,第一財經記者跟隨工信部“新型工業化調研行”深入安徽省多家制造業企業,實探安徽在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實踐與經驗。

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新型工業化的內在要求。安徽圍繞構建以先進製造業爲骨幹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製造業向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躍升。

在蕪湖美的廚熱智能家電產業園內,美的廚熱全球智慧訂單中心中控系統大屏幕上,實時顯示出公司四大基地接單和發貨數量,並顯示出洗碗機、燃氣爐、消毒櫃等主要品類交付分析情況。系統可以顯示出每一筆內銷或外銷訂單,從客戶下單,到上線生產、入基地倉、物流排車、訂單裝車,最終到客戶簽收的全流程情況,一旦訂單在某個流程出現延誤,系統將通過“標橙”“標紅”來預警提醒,並自動分析延誤原因,將延誤信息發送至責任人郵箱。

美的集團廚房與熱水事業部數字化負責人李志康介紹,從2012年開始,美的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已投入超200億元。通過數字化轉型,美的集團多個運營指標有明顯改善,產品交付週期下降43%,單臺製造成本下降43%,市場不良率下降85%。

近年來,安徽省實施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十大工程,累計培育國家級5G工廠19個、居全國第四位,培育國家級“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3個、國家級特色平臺22個,均居全國第五位;堅持“點線面”同步發力,提升重點企業、產業鏈、產業集羣和園區的數字化轉型質效,推動八成規上工業企業開啓數字化轉型、五成實現數字化改造,安徽成爲全國首批數字化轉型貫標試點省。

近幾年房地產行業深度調整,給以生產水泥爲主業的海螺集團帶來了不小的營收壓力。而海螺集團通過自主創新和數字化轉型,找到了新的發展優勢。海螺集團數字產業板塊負責人許越表示,2021年海螺集團開始建設智能工廠,從礦山違章監控到生產線的一鍵啓停再到水泥出廠的自動完成,海螺實現了全流程智能化管理。而依託自身科技創新項目成果和工業互聯網平臺,海螺孵化出海博智能科技、海螺中南智能機器人、上海智質科技、海慧供應鏈科技等智能製造與數字產業鏈公司,將公司產品技術和生產經驗應用到化工、炭素、電解鋁、鋼鐵、有色金屬等諸多領域。

中國信通院政經所新型工業化部主任王超賢表示,安徽厚植創新生態,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企業孵化,不僅推動了在量子科技、聚變能源等未來產業領域走在前列,還孵化大批的創新型企業,也引領帶動了大量企業技術創新突破。

企業創新能力增強的背後是良好的研發氛圍和創新創業環境。2023年,安徽省研發投入強度居全國第7位,製造業企業創新活躍度居全國第3位。2020年,安徽在全國率先出臺“三首”(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軟件)政策,累計培育“三首”產品1697項,直接創造經濟效益700億元,去年新增36項“三首”產品填補國內空白。

安徽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羅文杉表示,未來,安徽將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以市場導向“一鏈一策”梳理關鍵共性技術需求,用市場辦法遴選技術攻關主體企業,組織市場資源賦能支持企業技術攻關,突出市場價值加強攻關成果應用推廣,提升產業科技創新整體效能。

推動製造業綠色低碳轉型

綠色是新型工業化的底色。

今年8月,安徽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等7單位聯合發佈的《貫徹落實加快推動製造業綠色化發展指導意見的實施意見》提出,將通過“調結構、提效率、強供給、樹標杆、促循環”等舉措,引導全省製造業向產業結構高端化、能源消費低碳化、資源利用循環化、生產過程清潔化、製造流程數字化、產品供給綠色化“六化”轉型。到2030年,安徽省製造業綠色低碳轉型成效顯著,帶動工業領域碳達峰目標順利實現。

作爲一家主要生產經營生態功能性聚氨酯合成革和聚氨酯複合材料的企業,安利材料自成立以來先後投入2億多元積極推動公司綠色生產、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發展工作。

安利材料相關負責人介紹,該企業無溶劑工藝能耗相較於傳統工藝減少約56%,單位產品碳排放量減少約51%;水性工藝能耗較於傳統溼法工藝減少約41%,單位產品碳排放量減少約60%;硅基工藝能耗約爲傳統工藝的2/3左右,碳足跡約爲傳統工藝的1/8-1/5。

陽光電源是一家專注於太陽能、風能、儲能、氫能、電動汽車等新能源電源設備的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陽光電源積極推行碳盤查和開展產品碳足跡覈算工作,加速推進RE100目標,不斷提高能源生產率,開展多項專項節能減排專項活動。截至2023年底,該企業電力電子轉換設備在全球累計裝機超515GW,攜手客戶每年可爲全球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超3億噸。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表示,在我國工業化轉型的關鍵時期,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工業部門的減排降碳是新的發展要求。除了供給側方面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大落後產能的技術改造、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外,從需求側引導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形成產業全生命週期的綠色發展亦是工業化的新途徑。綠色低碳的產品和服務也是全球的通行證,是新形勢下我國產業鏈供應鏈融入全球產業體系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