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 | 賈雲峰:從人民立場出發,思考文旅高質量發展

早在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就提出了“人民立場”的概念。過去的幾十年裡,中國文旅取得了高速發展,通過不斷增加供給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旅遊需要。但在疫情以後,中國出現了多種態勢的新型旅遊方式,尤其是年輕市場的崛起帶來了更多的旅遊多元化、特色化、主體化,小衆旅遊、平替旅遊、療愈旅遊層出不窮,迫切需要以人民爲根本立場、以需求爲導向推動文旅供給側改革。

一、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

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就是要通過發展文旅,實現收入的增加、就業的突破、社會親和力的形成,讓人民的生活更加有依靠、更加有希望、更加有力量。發展文旅產業要深刻把握本地居民和遊客兩大利益羣體,改變雙方的敵對關係,努力塑造令人難以忘懷的本地生活,引導本地居民與遊客共建共享,鼓勵遊客到尋常巷陌、百姓人家尋找目的地最質樸、最純真、最原始的一面。

尊重人民的首創精神,就是要鼓勵人民深刻參與到旅遊活動之中,改變單一的、填鴨式旅遊模式,構建深度體驗、深刻體會、深化感悟的新旅遊產品,鼓勵人民發展自身主觀能動性,積極加入旅遊產品的創新試驗田中,不斷爲文旅行業創作出一個又一個令人驕傲的奇蹟。

例如,近年來非常火爆的輕資產不夜城項目,強調了遊客、商戶、本地居民、政府四位一體,有效平衡了目的地所有參與者的利益關係,通過多樣的活動讓遊客沉浸式參與到項目之中,產生短暫的“失憶”,徹底放下一切,來一場令人難忘的體驗。據統計,自2019年吉林梅河口東北不夜城建成以來,截至目前全國共開業了19個輕資產不夜城,項目聚焦了周邊半徑 300 公里客流,構建了多彩的休閒度假、夜遊演繹、美食娛樂等沉浸式產品,延長了遊客遊玩時間,帶來了目的地型旅遊消費。

二、堅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

當前,我國的主要社會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人民有所呼是對矛盾的響應,改革有所應是對矛盾的反饋。

人民呼喚更高水平的旅遊供給。供給與需求不是兩條平行線,而應該是兩條相交的放射線,必然能夠在一點相遇,也就是供給與需求的均衡點。要大力推動以需求爲導向的供給側改革,從遊客需求出發創新供給內容,新的供給內容反過來催生新一輪需求,從而實現良性互動與高水平循環發展。

人民期待更有力量的改革創新。要打通與遊客溝通渠道,建立完善的投訴體系、糾錯方式和監督模式,進一步提升文旅改革成效,從人民角度出發研究改革內容、明確改革方式、創新改革機制,努力爲人民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穩定、溫馨的旅遊環境。通過改革激發文旅產業的創新活力,培育完善的旅遊產業鏈,不斷增強產業實力,拓展產業內涵和外延,用產業高水平發展帶動文旅高質量發展。

三、做到改革爲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改革爲了人民就是要深刻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是人民,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文旅產業要圍繞人民來謀篇佈局,而不應該被專家學者、政府部門或其他既得利益團隊的意志所驅使。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人民利益至上,讓人民成爲發展的真正主體,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爲文旅行業的奮鬥目標。

改革依靠人民就是要保持與人民羣衆的密切聯繫,傾聽人民羣衆的意見和建議,瞭解民意,關心民情,切實解決人民羣衆的實際問題。文旅發展過程中要拓展人民的參與內容,鼓勵人民以多種方式共同參與到產業治理之中,發現文旅產業存在的問題,依法履行監督權利,實現“既要管得住,更要搞得活”。

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使全體人民在文旅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強烈的獲得感。當前已經進入以共享經濟爲核心的第四代經濟模式,人形機器人、蘿蔔快跑等新業態預示着,唯有共享纔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要進一步增強人民的共享水平,讓更多人民從文旅發展中獲得實惠,尤其是對於民族地區、革命老區等,更要充分強調文旅惠民的必要性。

基於此,未來要從人民立場出發推動文旅發展,讓人民從“幕後”走到“臺前”,我們提出五大建議:

一是讓廣大遊客成爲創作主體。將人民作爲文旅產業的核心點,一切圍繞人民來進行,邀請、鼓勵更多遊客成爲旅遊的創作主體,從單純的被服務對象轉變爲利用關聯者,實現旅遊身份的轉變。政府要制定完善的政策體系,加強對遊客創作內容的管理,及時分析、甄別不利於社會發展的負能量,主動傳播、推廣有利於社會進步的熱話題,讓遊客成爲展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成果的窗口。

二是用精神力量帶動產業發展。發揮文旅在構建精神家園、增強文明互鑑方面的重大作用,牢固樹立遊客土地自豪感,強化故鄉情懷、愛國情懷,增強人民對地方文旅產業發展的自信心,願意用最真誠的態度與目的地一道共建共享。基於再激勵傳播理論,進一步完善旅遊傳播獎勵機制,在遊客人羣中選聘地方旅遊形象大使,通過贈送紀念品等方式激勵遊客向家人和朋友推介旅遊目的地,定期推出文旅獎勵計劃、創新計劃、網紅孵化計劃。

三是搭建快速便捷的溝通橋樑。要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進一步做好與遊客的溝通協調,對於遊客提出的需求要第一時間響應,及時解決遊客急愁難盼的問題,並做好後期服務跟蹤與建議反饋,提高遊客的參與意願和參與水平。要讓更多的旅遊管理人員走向人民之中,俯下身來傾聽人民對文旅的訴求,讓更多的青年走向廣闊鄉村,在新的鄉村熱土上大顯身手、大有作爲。

四是吸取國際化旅遊發展經驗。主動學習西班牙、法國等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在發展旅遊過程中的優秀經驗,尤其是這些地方在營造旅遊環境氛圍、創新旅遊綜合服務、創建城市文旅品牌等軟環境建設方面的成功心得。主動將國際經驗與本地特色相結合,推動國際內容的本地轉化與再造,在旅遊目的地創造出更多熱愛生活的文旅場景,培育出更多療愈心靈的藝術領地。

五是運用數字化技術賦能創新。要堅持人民需求與時代發展同步的原則,運用先進的科技手段賦能文旅產業創新,用數據發掘人民旅遊需求,用高科技滿足人民旅遊需求,讓數據多跑路、人民少跑路。要秉承科技向善的基本理念,踐行技術倫理規則,將發展置於安全底線之上,在數字化進程中關注到對傳統就業崗位的替代性衝擊,進一步推動政府、市場、社會、企業形成合力,積極探索創新監管與治理方式,強化企業社會責任與合規發展。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人民不僅是旅遊的體驗者、受益者,更是旅遊的創作者,要充分理解人民的重要性,傾聽人民的需求,與人民共建、共享、共創、共生,實現中國旅遊的高質量發展,帶動新質生產力的突破升級。

(文:賈雲峰 助理:鄧濤)

責編:保雪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