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集中度低 大陸對陣國際礦企吞敗果

中鋼協數據顯示,大陸前十大鋼企粗鋼產量佔全國比重,從2016年的35.9%提升至2021年的41.5%,但整體仍低於美國、日本、韓國等國。

華商韜略報導,回顧2008年11月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市場需求暴跌。中鋼協當時認爲,大陸鋼企可趁勢拿下全球鐵礦砂定價權。於是,中鋼協要求國際三大礦商:澳洲的力拓、必和必拓,以及巴西的淡水河谷大幅降價40%至50%。

不過,三大礦商斷然拒絕上述要求,中鋼協便開始聯繫多家大陸鋼企站在同一陣線與三大礦商談判。爲了統一口徑與策略,中鋼協事前召開多次會議,並下令不得單獨和海外礦商談判。但16家大鋼企爲了自身利益,無視中鋼協要求。不僅大鋼企不聽勸,中小鋼企更是集體倒戈。

前瞻產業研究院日前分析,從上游議價能力來看,大陸鋼鐵業的上游供應商,例如鐵礦砂、煤粉及焦炭企業,上游(尤其是鐵礦砂)的議價能力較強。大陸的鐵礦砂價格跟隨國際價格,而國際礦商的壟斷程度更高,使得鋼企成爲鐵礦砂價格的被動接受者。

另外,大陸鋼鐵業對焦炭議價能力稍高,因爲焦炭供應商並不集中,且鋼鐵業幾乎是其唯一的重要客戶,造成焦炭企業議價能力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