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分析-主權AI算力下的產業商機與風險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曾表示,每個國家都需要擁有自己的AI,包含基礎設施。圖/本報資料照片
從2023下半年開始,主權人工智慧(AI)的概念陸續在幾個重要國際場合被宣導,如IBM執行長克里希納在2023年G20高峰會,提出各國應建立國家級AI運算中心和資料庫的倡議;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也在WGS 2024會場,提及每個國家都需要擁有自己的AI(包含AI基礎設施),可藉此善用AI的經濟潛力,併兼顧自身文化的保護。
■主權AI概念興起,各國積極擴增算力與資料中心
所謂主權AI是指一國應掌握AI自主與自決的權力,特別是利用本國公民資料和本土語言,自主研發AI,打造一個與國家文化和價值觀相契合的AI模型,保障國家於AI時代的科技主權。
2024年已有多個國家提出多項相關政策計劃,部分國家或地區正積極布建AI資料中心,建立本地AI運算力。如歐洲高效能運算組織(EuroHPC JU),規劃部署AI專用超級運算基礎設施,至2024年底,歐盟用於購買新的或升級AI EuroHPC超級電腦財政捐款,估爲4億歐元。此外,歐盟對每個AI工廠建立和運作的最高出資額,設爲1,500萬歐元。顯示其對未來主權AI、特別是主權AI算力的關注。
再以日本爲例,2022年透過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使政府採購雲服務可免除世貿組織(WTO)規範,並將「雲端服務程式」列爲特定重要物資,希望透過扶持本土廠商方式,達成自主穩定供應的目標,期望在2027年建設自主管理資料的雲端基礎設施。
他如阿拉伯也都開始注重並提出「2031國家AI戰略」,並以AI基礎設施(包括資料中心)、半導體,與AI核心技術和應用,作爲該國未來投資AI三大方向。印尼爲提升數位經濟和改善公共服務,推動本土AI技術應用,計劃投資2億美元建立新資料中心。
由此可見,不論是已開發或開發中國家,都已積極打造屬於本土自己的主權AI算力。
■臺廠短期掌握主權AI算力多數訂單,長期需面對經營風險
如上所述,部分國家政府已開始關注主權AI議題,積極提供資源來協助打造本土AI算力,並趁勢要打破AI算力被全球大廠壟斷、非本國廠商提供的局面。爲此,各國政府依據本土產業供應鏈完整度與建置緊急度,對主權AI算力硬體的建置要求,分成三種類型:
一、AI算力硬體需擺放於本地:多數國家當地無伺服器的生產產能與產業供應鏈,僅能透過系統品牌商或通路商,向他國採購AI硬體設施並放置於本地使用,如南亞國家現階段普遍沒有要求AI伺服器產地。
二、AI算力硬體需於本地製造:部分國家開始要求AI算力硬體廠商,需將硬體生產或組裝產能,轉移至本地或是鄰近地區,例如歐盟中的客戶要求品牌廠商(如HPE等)到捷克設置組裝廠,其合作伙伴(如臺灣合作的ODM廠商)需同步前往設置產線。
三、AI算力硬體由本地廠商設計製造:AI算力硬體需直接由本土廠商在當地設計、製造與建置,然當前可以符合此項要求的國家並不多,僅有美國、中國大陸,日本與臺灣等有此能力,但現階段並無強制要求,僅有觀察到美國、大陸要求政府單位標案,僅能採購當地品牌AI伺服器。
爲了因應國際情勢對AI算力硬體建置要求的變化,國際雲端服務商與科技廠商已在各國建置或租用當地的AI資料中心。在全球各地也陸續有不同營運模式的業者出現,如GPU運算提供商提供本土或區域別(歐盟、亞太)的AI算力需求,藉此來提供本地政府機關、學研機構與企業AI算力租借服務。
對臺灣伺服器產業供應鏈而言,具備完整產業供應鏈,從零組件、AI伺服器設計製造、整機櫃組裝、液冷散熱等,佔據重要地位,可協助各國打造本土AI運算力。且AI伺服器的研發與製造具備高技術進入門檻,加上美國對大陸採取科技禁令,讓陸企接獲訂單大幅減少,AI伺服器的訂單超過9成爲臺廠代工。
然後在享受多數訂單的背後,卻也免不了要思考主權AI算力硬體布建要求程度愈來愈複雜,加上2025年川普正式就任美國總統之後,對於現有AI算力晶片與系統產品是否會有更多管制手段;且AI伺服器的訂單最終交貨地區也愈趨多元化,除美國之外,未來有更多市場會延伸至歐洲、東南亞、中東地區等地。
在客戶類型甚至會出現大量GPU運算提供商等新興客戶,甚至是衍生更多自有品牌客戶,跳過伺服器品牌商或雲端服務商,直接協助在不同國別建置AI算力,這樣的經營模式或環境的改變,對臺灣產業的經營佈局與資源配置,無疑又給出另一張測驗卷,業者應及早模擬與規劃下一階段的佈局策略。【未經MIC許可,不得轉載與作其他用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