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場博物學 臺博館推「小小神農氏」

食農教育向下紮根,臺博館推出「小小神農氏」計劃,今舉辦成果展,小朋友開心拿着自己親手種的黃金白菜展示。(湯雅雯攝)

在食農講師的講解下,學童瞭解蔬菜種植的間距。(臺博館提供)

學童親手種下蔬菜,並每週觀察植物的生長情形並記錄。(臺博館提供)

近年食農教育向下紮根,爲解決都市小學無腹地種菜困境,國立臺灣博物館開博物館之先,提供場地讓鄰近學校的學童種蔬菜、大豆及稻米,今天化身「菜市場博物館」,展示3個月來學生在園區開闢農場、學習食育的成果,未來將供其他學校複製經驗,培育更多「小小神農氏」。

臺博館館長陳濟民表示,都市學童鮮少接觸土地,爲讓小朋友從小親近大自然、接觸食農教育,臺博館今年9月推出「小小神農氏-食農教育計劃」,首次與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三年級250名師生合作,在臺博館園區農場親手種下水稻、紅藜、玉米、黃豆、黑豆、毛豆及小白菜、高麗菜等,解決都市小學無腹地種菜的困境。

市大附小三年級學生翁嘉沅說,以前沒有體驗過種菜,自從在園區種了小白菜、上了米食課程後,現在覺得米飯好吃,種菜最大收穫就是看到親手種的小白菜今收成一大把,「很有成就感」,即使蟲吃光葉子,她一點都不心疼,反而很開心,因爲代表自己種的菜好吃,連蟲蟲都愛。

臺博館副館長林華慶指出,除了進一步推動食農教育,臺博館昨也推出「菜市場博物學」,首部動畫短片「秒懂黃豆、黑豆、毛豆的三角關係」,讓日常生活中常被民衆忽略的農育「冷知識」,透過生動有趣的動畫了解,未來將不定期推出新動畫,放上網讓學校等當作教材影片。

北市附小校長方慧琴說,雖然九月課程課綱都已排定,但她和學校老師被臺博館感動,認爲這麼好的教學場域,挪出綜合活動或自然課堂時間,來到臺博館進行食農「戶外教育」,即使早上要升旗,她也特許該班「免升旗」,快讓學童去園區農場觀察記錄,連週末假日也有不少學生家長,會帶着孩子來到臺博館進行課後學習,增進親子教育。

臺博館指出,南門園區從去年在園區開辦「田裡有腳印市集」,推廣友善生態的「綠色保育」標章農產品,今年更與臺灣好食協會、農食餵了你團隊合作,設置實體教學農園,研發食農課程教案模組,也歡迎有興趣的中小學可以加入,讓食農教育向下紮根,培育更多「小小神農氏」。